“今年以來,全區審批、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1191件,共計投資735.13億元。這些項目的陸續上馬將為寧夏創造更多的固定資產投入和就業崗位。”4月6日,記者了解到,寧夏生態環境廳通過深入推進環評審批改革,在內化改革、主動服務上做“加法”,在審批時限、流程上做“減法”,采取一系列精準措施,助力寧夏經濟社會發展。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多措并舉開通“綠色通道”,采取豁免審批、承諾備案等方式,簡化項目環評審批程序。對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險品的倉儲、物流配送等涉及《建設項目環評分類管理名錄》10大類30小類項目,納入豁免管理。對環境影響總體可控、受疫情影響較大、就業密集型等民生相關部分行業的17大類44小類,納入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試點。對納入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試點的建設項目,可不經評估、審查直接作出審批決定。
為緩解疫情應急物資短缺、醫療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對各地急需的醫療衛生、物資生產、醫藥用品制造、研究實驗等防疫建設項目,實行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簡化項目環評審批程序,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相關工程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全區辦理豁免和承諾備案制的疫情防控建設項目5個。針對民生保障項目,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持續推進環評“放管服”改革,精簡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
“目前寧夏已上報生態環境部重大項目10個,總投資1760.733億元。”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有效化解疫情給寧夏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該廳通過優化審批管理,主動服務自治區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重大產業布局項目,最大限度發揮環評審批對穩定有效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