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風電三峽建設憂思:發電后輸出成本太高

2010-06-30 10:21:51 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   作者: 記者趙新社   

“風電三峽”豪賭憂思

把酒泉“風電三峽”和配套電源發的電送到華東地區,華東需要嗎?華東不僅在建陸上“風電三峽”,還要建海上“風電三峽”

風電業的利空消息接連傳來。

5月28日召開的國家電網公司風電發展工作座談會上,傳出政府官員公開首肯電網合理拒絕風電上網的消息。而根據《可再生能源法》的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電網要全額收購。

6月9日,外媒報道說,中國證監會因擔心“產能過剩拖累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已下令暫停可再生能源行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稍后,證監會對此公開辟謠。

對于這些消息,在北京從事風機物流生意的山西商人牛登攀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根本不會影響生意,我正在融資增購運輸車輛,國家要建好多‘風電三峽’,風機的物流市場大得很!”

牛登攀所賭注的“風電三峽”,到底會帶來什么呢?

“風電三峽”讓設備制造商“發瘋”

牛登攀說,大量的風電設備通過他的物流團隊被源源不斷送到酒泉“風電三峽”,由此激發了他壟斷風電設備物流業的欲望:“我會不斷投資擴大規模,爭取壟斷這個行業。”

和牛登攀一樣樂觀的還有浙江商人于賢松。

2009年,于賢松在“世界風庫”瓜州注冊“甘肅瓜州頂松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專門生產風機部件塔筒。他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瓜州這里的風電場屬酒泉‘風電三峽’的一部分,建設場地十分紅火,我們的塔筒也非常熱銷,沒感覺到有什么異常。”

中國風機制造龍頭企業金風科技也生意興隆。1月26日,金風科技將2009年度凈利潤預測從2009年10月27日公告的“同比增長30%~50%”大幅調高至“增長75%~95%”。

“風電三峽”讓風電設備商興奮得“發瘋”。業內有一組經常被談起的數據:中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數量已超過70家,風葉生產企業50多家,塔筒生產企業則有近100家,而在全球范圍內,中國之外的風機制造商只有十來家。

按照中國風電發展“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規劃布局,2020年將建成新疆哈密、甘肅酒泉、蒙西、蒙東、吉林、河北、江蘇七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也就是七個“風電三峽”,全國風電裝機容量可能突破1.5億千瓦。

2009年8月8日,世界上最大風電基地——甘肅省酒泉市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開工建設。

不過,在國家電網公司風電發展工作座談會上,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回應“風電并網難”、“大量風電機組空轉”等問題時指責說:風電開發沒有規劃、消納方向不明確,風電項目與電網項目審批脫節,并將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公開點名。

“風電三峽”發電賣給誰

為了應對酒泉“風電三峽”對電網的挑戰,2008年甘肅省電力公司成立風電技術中心,這是國家電網省級公司中唯一專門從事風電研究的專業隊伍。

該中心主任汪寧渤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風電機組不能并網已不是行業最頭痛的問題,最遲從2011年開始,‘賣給誰’的市場瓶頸才是最大的難題。酒泉‘風電三峽’正面臨著這樣的難題!”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技術中心負責人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到2010年年底酒泉風電基地一期516萬千瓦裝機完工,但甘肅省內,甚至西北電網都難以消納。

汪寧渤預計,2010年甘肅省用電最大負荷僅為950萬千瓦,最小負荷也就600多萬千瓦,從電力平衡角度考慮,要消納516萬千瓦風電,幾乎沒有可能。

于賢松說,據一些生意伙伴介紹,酒泉“風電三峽”電力消納不一定完全依靠甘肅市場,借助甘肅河西走廊75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可以在整個西北電網區域內銷售。

河西走廊750千伏超高壓線路于2010年3月獲準建設,預計年底建成。該線路全長約900公里,投資85億元,是西北電網主網架,東起甘肅永登縣,經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止于瓜州縣,并向西進一步延伸至新疆哈密地區,實現新疆同西北電網聯網。

汪寧渤說,這一線路建成后,能夠勉強滿足酒泉風電基地一期風電94%以上概率條件下的送出,但問題是“把電送到哪、賣給誰”。

寧夏發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應寬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和甘肅一樣,西北電網所屬其他省份也很難消納外來電力。“新疆可以說永遠不會缺電,寧夏也沒有問題,雖然青海的水電快開發完了,但其風電、太陽能發電完全能夠彌補,西藏負荷較少也無力消納。”

一期電量甘肅乃至西北電網都難以消納,酒泉“風電三峽”后期的巨量風電又該銷向何處呢?

按照開發規劃,酒泉風電基地2015年的裝機容量增加到1271萬千瓦,2020年增加到2000萬千瓦以上。

另外,由于風電無風停工的間歇性特征,需要建設備用的配套電源才能保證燈泡不滅、工廠長鳴,而這些配套電源生產的電力更加重了風電外送“負擔”。

汪寧渤說,解決酒泉風電基地后期電力消納問題的一個方案是:建造從甘肅到江蘇的約2500公里特高壓線路,把電銷售到江蘇等華東地區,其他六大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可能也要“照此行事”。

七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為代表的中國風能資源和電力消費市場逆向并且遠距離分布,風能好的地方用電量很少,而風力資源欠佳的地方用電量卻占全部用電量的九成,導致市場消納成為最重要的難題。

舒印彪認為,中國大型風電基地所在地區大多負荷較低,電網規模小,難以就地消納,需要依托更高電壓等級、大規模遠距離輸送。

對“特高壓解決風電大規模輸出”的觀點,國務院研究室一位人士質疑說:風電比常規火電上網電價本來就高出0.2元~0.3元/千瓦時,競爭性較弱,如果再加上幾千公里特高壓線路的高昂輸電成本,競爭性更弱。這種電誰要?而且,建設特高壓電網和電力改革的市場化精神相背,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說,若不解決風電規劃和電網規劃脫節問題,“風電三峽”將會成為“瘸腿”工程。

但是,“用發展的眼光看,把酒泉‘風電三峽’和配套電源發的至少兩倍以上‘風電三峽’電量送到華東地區,華東需要嗎?華東不僅在建陸上‘風電三峽’,還要建造海上‘風電三峽’。”國家能源局一位官員曾對本刊記者說。

據一位在電力一線工作了40多年的電力資深人士介紹,按現在風電每千瓦建造成本約0.9萬元計算,一座‘風電三峽’需投資上千億元。                   

央企蜂擁而上

投資風電場、“風電三峽”的大多是財力雄厚的央企,也只有它們才能扛得起千億元的投資風險。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在2009年下半年發布的《我國風電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指出,所調查的七省區共有風電企業92家,其中,央企數量占73%,裝機容量占比81%。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提供的信息,在中國風電裝機總規模中,五大發電集團投資運營的份額高達60%以上。

“近幾年國家嚴格控制新上火電項目,2008年和2009年又沒有批準大型水電項目,新能源家族另一重要成員——光伏電力離商業化開發的路途更遠。所以,大規模投資風電,成為發電央企擴大自身規模的重要選擇。”國務院政策研究部門一位跟蹤研究能源問題的權威人士對本刊記者說。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風電送不出去,企業遭受的棄電損失越來越大。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2009年中國風電裝機總量達2200萬千瓦,并網機組僅有1613萬千瓦,沒有并網的機組超過1/4。

電監會2009年下半年發布的《我國風電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指出,由于送出難等問題,目前全國風電場普遍經營困難,甚至虧損。

近幾年煤價上漲、火電發電成本上升,發電出現行業性虧損,以致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士近日發出“警告”說:“目前中央電力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超過80%”。 

境況如此嚴峻,央企發電企業為何依然不顧“羸弱之軀”,大建風電場增加裝機數量?

一個重要原因是2007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定:“權益發電裝機總容量超過500萬千瓦的投資者,所擁有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權益裝機總容量應分別達到其權益發電裝機總容量的3%(2010年)和8%(2020年)以上”。

于是,為了保“8%”,不僅五大發電集團,像中海油這樣的石油企業也在搶占風力發電地盤,以期達到新能源份額。

另一方面,在國資委精簡央企數量的政策壓力之下,各大企業更加傾向于做大自身規模,以保證業界地位。

2007年,中國風電裝機規模為605萬千瓦,相當于之前所有年份總和。之后,中國風電在“大基數”的基礎上翻番增長:2008年裝機1217萬千瓦,排名世界第四位;2009年裝機220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

國家能源局寄望“風電三峽”

在國家正式文件中,至今沒有出現過“風電三峽”字眼。

“風電三峽”進入大眾視野的時間是2008年2月,時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現兼任國家能源局局長的張國寶發表《打造“風電三峽”》,提出要建設甘肅河西走廊、蘇北沿海和內蒙古3個千萬千瓦級大風場。

在此之前的2007年8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10年建設形成江蘇、河北、內蒙古3個百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到2020年建成新疆達坂城、甘肅玉門、蘇滬沿海、內蒙古輝騰錫勒、河北張北和吉林白城等6個百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基地。

一年半內,“百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基地”升級為“千萬千瓦級大風場”、“風電三峽”。

2008年7月國家能源局成立后,國家建設“風電三峽”的思路逐漸清晰。

在2009年2月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提出力爭用10多年時間在甘肅、內蒙古、河北、江蘇等地形成幾個上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稍后幾個月,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態國家計劃在河北、內蒙古、吉林、甘肅、新疆、江蘇沿海等省區建設七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形成若干個“風電三峽”。

在國家政策層面,風電發展規劃一改再改,裝機容量不斷躍升。

2007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到2010年風電裝機容量目標為500萬千瓦。2008年3月,這一目標被提高了1倍。2020年的規劃目標為3000萬千瓦,據消息人士說,即將出臺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將會把這一目標提高5倍達1.5億千瓦或更高。

風電發展規劃為何一改再改?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對《瞭望東方周刊》說,胡錦濤總書記在2007年9月初到澳大利亞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的前幾天,有關部門出臺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承諾力爭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2020 年達到15%。

此次會議是亞太經合組織第一次把氣候變化和清潔發展等環保問題納入議題,所以,此舉可以看作是中國政府的莊嚴承諾。

兩年之后的2009年9月22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時承諾,中國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之前的2009年11月25日,中國第一次以約束性指標的方式宣布,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

如果按照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資源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的說法,眼下可供開發的水電資源越來越少。和風能相比,生物質能和太陽能離規模化商業開發的路途更遠。所以,要想兌現中國在清潔能源問題上的承諾,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風電成為必然選擇。■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三峽 風電 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