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藍天保衛戰工作再次獲得生態環境部肯定。5月18日,生態環境部通報顯示,今年1-4月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中,東莞進入前20強,名列第19名。在廣東省范圍內,有6個城市進入前20強,排在東莞前面的是惠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門。
1-4月,全市空氣質量達標率94.2%,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28,同比改善9.6%。這是東莞實施藍天保衛戰以來,空氣質量第二次躋身全國前20名。2019年1-5月,東莞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2.1%,在168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中,位居第19名。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麥耀欽表示,全市實施藍天保衛戰行動兩年多來,穩定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空氣質量逐步有效善,取得一定成效。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更應看到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仍存在不少問題。年內將聚焦臭氧治理進行攻堅,制定可量化、可核查的減排措施清單,督促空氣質量核心控制區問題污染源完成整改,還老百姓更多藍天白云,努力實現今年空氣質量目標。
現狀
空氣質量改善但臭氧污染多
扎實推進藍天保衛戰,嚴格落實污染防治措施,空氣質量逐步得到有效改善。
今年1-4月,全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94.2%,綜合指數為3.28,同比改善9.6%。其中,優58天、良56天、輕度污染5天、中度污染1天、重度污染1天。同一時期,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8%,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東莞高出平均水平9.6個百分點,在168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中,東莞名列第19名,第二次躋身全國前20強。
其中,今年4月份,受臭氧濃度偏高影響,全市空氣質量達標率為80%,同比下降16.7%,環比下降20%。進入夏季,日照強、云量少、風力弱,高溫天氣為臭氧的生成提供有利氣象條件。影響空氣質量的六項主要污染物中,NO2、CO同比下降,PM2.5、PM10、O3同比上升,SO2同比持平。其中,臭氧濃度為2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8.6%。
1-4月,臭氧仍然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濃度均值為1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0%。得益于污染防治措施扎實推進,其他污染物濃度同比呈下降趨勢。其中,PM2.5濃度均值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7%;PM10濃度均值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NO2濃度均值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3%;CO濃度均值為0.9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8%;SO2濃度均值為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在國控監測站點中,南城西平PM2.5濃度均值最高,達到32微克/立方米;萬江金泰最低,僅23微克/立方米。但萬江金泰臭氧濃度均值最高,為158微克/立方米;南城西平最低,為129微克/立方米。這兩個監測站點分別成為全市PM2.5、臭氧治理的重點區域。
措施
加快推進VOCs企業綜合整治
治理臭氧污染,是今年藍天保衛戰的“重中之重”。
VOCs是形成臭氧的主要前置物,降低臭氧濃度的關鍵,就是削減VOCs企業污染物排放。
從各污染物濃度的區域分布來看,PM2.5高值中心出現在中堂、石龍、莞城、東城;低值中心出現在清溪,城區片、水鄉片、濱海片、松山湖片等鎮街濃度值偏高,臨深片區濃度值相對較低。臭氧高值中心出現在萬江、橫瀝,低值中心出現在謝崗;城區片及中北部鎮街濃度值相對偏高。掌握了污染物重點分布區域,這為精準治理打下了基礎。
市生態環境局將聚焦臭氧攻堅,構建污染天氣應急應對體系,加大力度削減降低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排放,加快推進VOCs企業綜合整治,落實重點監管企業銷號式管理。
其中,加快開展低VOCs原料替代、無組織排放治理、末端升級改造三大治理工程。6月底前,推動全市VOCs企業按照整治標準完成自查整改,有效提升廢氣收集率,減少無組織逸散;推進重點企業實施末端治理設施升級改造,提升廢氣處置效率。7月底前,推動360家重點企業更換使用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促進源頭削減排放。
針對VOCs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的突出問題,各鎮街將制定操作性強、可量化、可核查的減排措施清單,強化無組織排放監管,疏通活性炭脫附和處置渠道,壓低回收成本。在滿足危廢處置要求的前提下,推行活性炭廠內脫附和專用移動車上門脫附,減少危廢轉移成本,增強企業自主及時更換滿吸附活性炭,督促企業規范更換活性炭。
6月底前,全市將對313個加油站逐一開展油氣回收治理檢查,特別是加油槍氣液比、油氣回收系統管線液阻、油氣收集系統壓力的檢查,確保臭氧污染高峰到來之前實現達標排放。全力抓好自備電廠煤改氣、集中供熱建設、工業燃煤鍋爐淘汰、工業窯爐整治工作,嚴控煤炭消費量,各鎮街確保今年煤炭消費量壓減20%以上,從源頭削減污染物排放。
1-4月份東莞環境空氣質量主要指標
主要指標東莞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數
空氣質量達標率94.2%84.8%
臭氧138微克/立方米123微克/立方米
PM2.529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
PM1040微克/立方米65微克/立方米
NO228微克/立方米25微克/立方米
CO0.9毫克/立方米1.4毫克/立方米
SO29微克/立方米11微克/立方米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