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垃圾發電:藍海還是紅海?

2020-05-26 08:16:05 《能源評論》   作者: 韓麗娟  

快速發展的垃圾發電產業可能在2021年進入平穩發展期,未來將步入運營為王的專業化時代。

垃圾圍城已經成為世界難題。我國目前生活垃圾年產量1.8億噸。世界銀行報告最新預測,全球垃圾量2030年將達到25.9億噸,2050年將達到34億噸。

解決之道在哪里?與逐漸得到關注的垃圾分類相比,后端的處理環節并不為人們熟知。在4月12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劉李峰表示,截至2019年年底,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覆蓋率已接近70%。

如今,垃圾發電方式正在成為主流。

4月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優化電力業務許可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部分符合條件的發電項目不納入電力業務許可管理范圍,其中包括項目裝機容量6兆瓦(不含)以下的生物質能(含垃圾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簡化發電企業許可申請。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這無疑給垃圾發電產業發展帶來利好。

焚燒發電漸成主流

從全產業來看,垃圾的處置方式包括很多種。根據世界銀行報告披露,2016年,全球有33%的垃圾未加處理被露天傾倒,26%的垃圾不分類被填埋掉,7.7%的垃圾填埋制沼氣,11%的垃圾被焚燒,5.5%的垃圾堆肥處置,13.6%的垃圾進行了資源化回收。

從后端處理方式來看,我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是衛生填埋和焚燒兩種。衛生填埋是指利用自然降解原理進行的垃圾處理方式,其優點在于技術成熟、成本低、對垃圾要求不高,缺點是占地面積較大,且存在發生滲漏造成二次污染的風險。垃圾發電是指將垃圾置于高溫環境中用于供熱及發電的技術,其優點是能效高、對環境影響小、占地面積小,缺點是初期投資大、技術要求較高。

早前,對垃圾發電持反對意見的主要焦點在于,中低溫垃圾發電技術產生有害物質二噁英——一種強致癌物。研究表明,當煙氣溫度在220℃~400℃時,最易產生二噁英,當溫度高于800℃時,極短時間內即可使煙氣中的二噁英分解。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新技術,比如離子氣化處理,其溫度高達數千攝氏度,可以使有機物迅速氣化轉變成合成燃氣用于發電、供熱等,能有效解決二噁英污染以及重金屬污染等問題。只不過,新技術沒有老技術穩定,推廣仍需時間。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垃圾發電占比逐漸上升。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我國無害化垃圾處理量增速較快,其中,衛生填埋處理量占比由2011年的77%下降至2018年的48.7%,焚燒處理量占比由2011年的20%提升至2018年的45%。

根據“十三五”規劃,我國垃圾焚燒產能將超過填埋產能,無害化處理比例提升至54%。2019年,我國垃圾焚燒產能占比或將超過填埋處理,成為第一大垃圾末端處置方式。

有專業人士認為,目前我國垃圾處理方式存在比例失調的問題,沒有考慮有效的梯級利用,依賴焚燒和填埋的比例過高,不符合廢棄物管理原則。考慮到中國的濕垃圾較多,從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來看,更好的方向是有氧堆肥、厭氧發酵等資源化利用處理方法。

實際上,即使是走在前列的上海,垃圾分類管理推行半年之后的數據顯示,相關的后續處理舉措也是不配套的。

提出固廢處理“五步走”技術思路的上海環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益認為,相對填埋,焚燒的比例會越來越高。他的思路是:臨時堆放分散化——集中填埋有序化——衛生填埋無害化——焚燒發電能源化——分類處理資源化。

對于環保人士而言,一個好消息是,自2020年1月1日起,《生活垃圾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正式啟動實施,垃圾發電廠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將向社會公開5項常規污染物排放數據。

補貼不能承受之重

在環保之外,補貼也是影響垃圾發電產業的關鍵因素。

4月10日,國家發改委《關于有序推進新增垃圾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結束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文件顯示,2020年1月20日后并網發電的垃圾發電(含沼氣發電)項目為新增項目,之前為存量項目。對于新項目,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繼續予以支持。存量項目另行管理。

這一政策引發業界廣泛關注。對于垃圾發電企業而言,垃圾處理費補貼和上網電價收入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2009年,垃圾發電項目同風電、光伏發電以及生物質發電一同被列入可再生發展能源基金補貼的對象。此后,我國將生活垃圾發電列入《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根據2012年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垃圾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每噸生活垃圾折算上網電量暫定為280千瓦時,執行全國統一垃圾發電標桿電價每千瓦時0.65元(含稅);其余上網電量執行當地同類燃煤發電機組上網電價。

目前,全國有400余家生活垃圾發電廠。據生活垃圾發電信息平臺、電廠聯盟網所列示的全國生活垃圾發電項目的統計,2006年以來新投運項目單體規模平均值處于700~1100噸/日之間。

據光大證券估算,2020年垃圾發電行業將有13萬~15萬噸/日的新增并網規模,若按300天運行時間,國補0.15元/噸測算,需要的補貼規模至少約16億元,較難實現收支平衡,實際分配給垃圾發電新增項目的規模大概率低于10億元。根據生物質能產業促進會測算數據,2015~2017年生物質發電(含垃圾發電)補貼缺口分別為28億、33億、72億,預計2019年補貼缺口已逾百億。

在可再生能源補貼逐漸退坡的大趨勢下,垃圾發電標桿電價也存在向燃煤發電機組標桿電價靠攏的可能。

上述《征求意見稿》則表明,對新增項目,會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則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繼續予以支持,同時也會對違規摻燒、違規排放、廠用電使用不規范等問題,進一步加強新增項目監管,并明確核查結果將作為補貼發放的重要依據。

峰值或在2021年

近期看來,垃圾發電產業的前景仍然樂觀。

安信證券的研究顯示,根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國新增中標垃圾發電項目超125個,新增垃圾處理產能超13萬噸/日,中標垃圾處理費用平均單價為71元/噸,總投資超600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源于供給量持續上升、發電比例不斷提高、環保政策壓力逐漸加大等因素,垃圾發電行業仍處于上升期。為趕在潛在的電價補貼取消前并網和完成“十三五”規劃,2020年垃圾發電項目搶裝帶來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華泰證券預計,綜合考慮工程、設備以及運營市場,“十三五”期間垃圾發電總市場規模將達到 3236億元。

目前垃圾發電行業的上市企業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國有企業,如光大國際、中國環境保護集團、康恒環境、綠色動力、深圳能源、北京控股、重慶三峰、上海環境、廣州環保、瀚藍環境等;二是民營企業,如錦江環境、粵豐環保、旺能環境、偉明環保、中國天楹等;三是外資企業,如威立雅中國等。

華泰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主要30家環保企業產能近100萬噸/日,遠超“十三五”末59萬噸/日的目標,接近“十四五”末的產能預測。

分析人士表示,盡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疫情對垃圾發電行業造成的負面影響短期內可控,且長期看好垃圾發電行業發展。

原因在于,疫情發生后,國家迅速出臺應急處置政策,要求垃圾發電處理企業在疫情期間積極提高應急處置水平,確保企業平穩運行。因此,盡管疫情對垃圾發電企業一季度收入和利潤指標造成直接負面影響,但垃圾發電行業盈利模式本身并未受到疫情沖擊,也沒有產生變化。

當然,也要注意到,垃圾發電行業不是一個市場空間無限增長的行業,長期看可能會步入平穩發展期,也會從藍海變成紅海。對于“十四五”的產業發展,張益的預判是同“十三五”大體相近,有可能下降,但幅度有限。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來自電價走向和垃圾分類,分類分流了垃圾處理的量,補貼額度的變化將會對行業收益造成沖擊。

未來,垃圾發電行業何時會迎來平穩發展期?從已經發布的這些專項規劃來看,答案似乎是在2021年前后:2018~2020年我國規劃垃圾發電設施272座,垃圾發電處理能力24.849萬噸/日,而2021~2030年規劃垃圾發電設施191座,垃圾發電處理能力15.175萬噸/日。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內垃圾發電行業步入平穩發展階段,運營為王的專業化時代也將到來。項目并購或將盛行。華泰證券認為,2020 年后,隨著增量項目數量萎縮,行業標準提升(環保等成本增加)以及潛在的補貼調整,行業并購整合力度將會加大。僅僅從粵豐環保、瀚藍環境、綠色動力等6家垃圾發電上市公司來看,“十三五”期間共發生30起收購。根據“十三五”規劃,我國垃圾發電產能將超過填埋產能,無害化處理比例提升至54%。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垃圾發電,可再生能源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