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后,2020年全國兩會第二場“部長通道”在人民大會堂開啟。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
記者:我們看到,受到疫情的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壓力在不斷加大,也對我國的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想請您介紹一下生態環境部將怎樣進一步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謝謝您。
黃潤秋:好的,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正像您剛才談到的,今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今年年初以來,我們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習近平總書記說,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我理解這句話,總書記是把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支撐作用說透了。因此接下來,在疫情防控期間,怎么樣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上一份生態環境保護的滿意答卷,就非常重要了。這方面,生態環境部有那么幾點考慮。
第一,我們認為,還是要牢牢把握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在生態環境保護上要做到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我們不能因為遇到困難、遇到挑戰,就放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對環境監管和環境準入的要求。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可能就會回到過去的老路上去,那就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或者是我們會走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想,這一點各位記者朋友也好,我們廣大干部群眾也好,是不會答應的。因為這些年來,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環境質量改善也是非常顯著的。如果再走回到老路上去,我們多年的成果就可能付諸東流,所以我想這一點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因此,在樹立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方面,我們要做到三個堅定不動搖。第一個不動搖,就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第二個不動搖,是堅持依法治理環境污染和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不動搖。第三個不動搖,是堅守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不動搖。我們原則不能改,方向不能變,力度不能減,標準也不能降。
第二,在把握好戰略定力的前提下,統籌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我們也要把握好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節奏和力度。我認為,前面是個戰略問題,這是個戰術問題。在戰術問題上,統籌疫情防控,我認為我們要更加注重精準治污,更加注重科學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污,更加注重因時因地因事采取適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去解決一些生態環境問題。最近按照“三個治污”的要求,我們也提出了“五個精準”。第一個精準是問題精準,第二個是時間精準,第三個是區位精準,第四個是對象精準,第五個是措施精準。另外,為了服務好復工復產,支持好“六保”,我們也出臺了兩個正面清單,一個是環評審批的正面清單,另外一個是監督執法的正面清單。那么這兩個清單都實行了一段時間了,總的來看,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地方也是滿意的,也是歡迎的。因此,我們還將繼續做下去。總的來說,在疫情防控形勢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精準上。我們歷來反對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搞“齊步走”,搞“撒大網”,搞千篇一律。
第三,在今年疫情防控形勢下,我們更加要注重對地方工作的指導和幫扶,我覺得這一點特別重要。從今年5月份開始,我們已經陸陸續續派出一些指導幫扶工作組,深入到地方,深入到市,深入到縣,深入到企業,幫助地方發現一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解決一些當下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提高地方的治理能力。另外,我們也要送技術、送方案、送政策到企業,做到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幫助企業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進企業的綠色發展。
總之,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下,我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統籌把握好工作推進的節奏和力度,既服務好“六穩”,支持好“六保”,同時又圓滿完成“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謝謝。
記者:去年北京收獲了近年來最多的藍天。“十三五”在即,請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進展如何?我們所確立的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各項目標能否實現?另外在這幾天的討論中,代表委員也十分關心“十四五”的環保規劃,那么“十四五”我們要做出什么樣的部署,來建設美麗中國?謝謝。
黃潤秋:謝謝這位記者朋友。“十三五”已經過去了四年多了,總的來看,“十三五”的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推進還是很順利的。根據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們的調度統計,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也是比較好的,我們可以報告大家。
在“十三五”規劃里面所確定的生態環保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中,我們到2019年年底,有7項已經提前完成。這7項里面,包括4項總量指標,也就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另外4項環境質量指標里面,已經完成了3項,哪3項呢?第一項是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按照“十三五”規劃要求,這項指標到2020年應該是比2015年降低18%。到2019年年底,我們已經降了23.1%,也就是說已經超額完成了5.1個百分點。兩項水的質量指標也是很好的,一項是Ⅰ-Ⅲ類的優良水體,說得通俗點就是好的水體,按“十三五”的規劃目標,是要達到70%,去年年底我們已經達到了74.9%;劣五類水體,通俗點說就是差的水體,“十三五”的規劃目標是小于5%,我們去年已經降到了3.4%。所以總的來看,氣也好、水也好,總量也好、質量也好,我們工作推進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情況也是比較好的,這和老百姓的感受也是一致的。這兩年,老百姓普遍感受到周圍的藍天白云多了,綠水青山多了,幸福感也增強了。但是我們還有兩項指標沒有完成,在今年要繼續努力。一項是單位GDP的碳排放,另外一項是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優良天數比例,這兩項指標今年我們還要努力去完成,有一定難度,但是我們也有信心把它完成好。這是剛才你提的怎么樣評價“十三五”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那么“十四五”我們怎么考慮呢?我想,在看到我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同時,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當下我們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艱巨的任務。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當下我們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還是在一個低水平上的提升。這樣一個改善程度,或者說我們這樣一個狀況,離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離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用“三個沒有根本改變”來概括當下的形勢。第一個沒有根本改變,就是我們國家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第二個是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第三個是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所以基于這“三個沒有根本改變”,我們認為,下一階段我們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仍然是非常嚴峻和艱巨的。換句話說,我們目前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還需要我們在“十四五”繼續努力,繼續奮斗,繼續攻堅克難。
因此,基于這樣一個分析判斷,我們對“十四五”也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就是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污染物減排,抓環境治理,抓源頭防控,這是我們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最有效的手段,從源頭防控,降低污染物排放。因此“十四五”我們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當然是升級版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另外,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第二個要抓的,就是要抓大力推動生態保護與修復,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加強對生態保護的監管力度,努力擴大生態空間和生態容量,維護我們國家的生態安全。與此同時,我們也要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綠色生態產品。
第二方面,“十四五”我們還有一項工作,要下大力氣做的,就是要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方面最近黨中央、國務院也有明確的要求,我們提出了七大體系的建設,包括領導責任體系,包括企業責任體系,包括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以及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等等。七個方面的體系,涵蓋了從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到損害賠償,這樣一個全鏈條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所以我相信,到“十四五”末,我們這樣一個完整的全鏈條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健全以后,我們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會有一個大幅度提升。謝謝。
記者: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取得了明顯進展,但是成效還不夠穩固,仍不時出現反彈的跡象。特別是在今年春節期間,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和過節,人們的生產和社會活動大幅減少,但是還是出現了重污染天氣,請問是什么原因?下一步有哪些舉措?謝謝。
黃潤秋: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實際上這個問題,春節以來我們就在各種場合都做過一些回應,但是我愿意在這個地方把這個問題再講一講。重污染天氣是老百姓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畢竟這對我們人民群眾的生活也好,健康也好,有比較大的影響,因此受到老百姓的普遍關注。應該說,“十三五”以來,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重污染天氣在我們國家、在一些重點地區發生的頻率和發生的強度都在大幅度降低。我給一組數據,比如說我們所處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2015年重污染天氣,就是AQI大于200的,平均有36天,一個城市平均下來有一個多月是重污染天氣。但是2019年降到了20天,減少了約45%。嚴重污染天氣,也就是AQI大于300的,2015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平均是9天,到2019年平均只有2天,降低了約80%。北京的改善程度就更高了,北京在2015年重污染天數是43天,去年北京重污染天數算下來只有4天,是個位數,如果算百分比的話,降低了約90%,當然這還不完全穩定。北京去年沒有嚴重污染天氣。
所以說,從重污染天氣的變化情況來看,我們治理的途徑應該說是正確的,也取得了合理的治理效果。但是大家一定要看到,京津冀地區也好,或者別的一些重點地區也好,我們排放仍然偏重。在排放偏重的情況下,我們的改善就比較脆弱。為什么呢?遇到不良天氣條件的影響,特別是我們說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就會影響大氣的質量,重污染天還會回來,這完全是有可能的。今年1月底到2月中旬,在春節期間,像剛才這位記者談到的,連續出現了兩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就是典型的案例。
老百姓就有這樣一個疑問了,為什么這段時間,處于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活動水平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也大幅度降低,為什么還有重污染天氣?實際上,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也很簡單,因為大氣環境質量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排放,另外一個是容量。當排放遠遠大于容量的時候,重污染天氣可能就出現了。
我們看看排放情況怎么樣呢?在春節期間,疊加上疫情防控,確確實實老百姓感覺到,我們整個社會活動水平降低了,排放也相應降低了,這是事實。但是降低的這部分,主要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關系比較密切的部分,比如說交通出行,餐飲,另外還有建筑工地。但是也有沒降的,維持過去水平的,比如說冬季取暖,這是剛需。另外有一些工業,一些重化工行業,比如說鋼鐵、化工、焦化,工藝不可能停下來,還要維持生產,這部分是沒有減下來的。因此,我們也做了科學的測算,1月底到2月份,在疫情防控期間,全社會污染物的排放降低量和正常水平相比降低了30%,這就是我說的排放。
另外我們看環境容量怎么樣呢?那幾天,京津冀地區剛好遇到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怎么個極端不利呢?冬季高溫高濕,也就是溫度高、濕度高,還有靜穩,就是沒有風或者風力很小,我們叫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因此,在這樣一個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下,這個地區會形成強烈的大氣逆溫現象。所謂大氣逆溫,就是上面的溫度比下面的溫度高,像鍋蓋一樣把這個地方給扣起來了。這樣一個現象,也大大壓低了邊界層的高度,實際上就降低了我們環境的容量。邊界層高度是多少呢?正常邊界層高度是1500米到2000米,但是在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下,邊界層高度大概是600-800米,降低了約50%。所以綜合測算、最保守測算,在那段時間,我們環境容量降低是50%左右。那這個問題就清楚了,這邊污染物減排只有30%,但是這邊環境容量降低了50%,那么這個空間要把這些污染物塞進去,只有提高密度、提高濃度了,所以重污染天氣就出現了。打個比方說,就像我們這個房間,本來可以坐一百人,剛好合適,現在把這個房間的面積減少一半,變成一半的體量,那么要保持這個房間人的密度不變,也得減掉五十人。但是人沒有減掉五十,只減掉了三十個,剩下的二十還得塞進去,這樣人的密度就提高了。這樣重污染天氣就回來了。因此,在類似京津冀這樣一些排放比較高的地區,遇到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重污染天氣完全可能還會回來。這也印證了我前面說的,我們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因此,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至于你提到的我們采取什么措施和辦法,我們也有系統的考慮。從長遠來看,這個地區還是要在調整結構上下功夫。從中短期來看,我們要實施一些重大污染減排工程,這里面也包括,比如說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冬季的清潔取暖替代,減少散煤的燃燒,也包括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公轉鐵。從即時的措施看,就要采取聯防聯控,做好大氣污染的應急響應。所以我想,我們接下來多方面努力,也包括我們記者朋友多支持我們的工作。我相信,重污染天氣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周圍的藍天白云會越來越多。謝謝大家。
記者:黃部長您好。我們都知道,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社會關注度一直非常高,請問您是如何看待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所發揮的作用?謝謝。
黃潤秋:感謝這位記者朋友,你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黨的十八大以后,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倡議和推動下,我們國家所實施的一項生態文明領域的重大改革措施。2015年開始搞試點,到2018年,我們已經實現了31個省市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例行督察全覆蓋。另外,我們也對20個省市開展了“回頭看”以及專項督察。從去年開始,這項工作進入第二輪例行督察。去年我們對6個省市和兩個央企進行了環保督察。
總的來看,中央環保督察走過五年,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應該說成效還是非常顯著的。我認為成效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中央環保督察推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貫徹落實。正是借助中央環保督察的力量,推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凝聚起了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廣泛的思想共識,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另外,全國上上下下干部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責任意識,可能大家都有體會,和過去相比,那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同時也推動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這樣一個大環保體系的構建。這是我們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礎和根本保障。
第二,中央環保督察工作推動解決了一大批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各輪次的環保督察,總共受理了群眾舉報19.8萬件。大家想一想,這個數量是相當大的,而且這些舉報、這些問題反映,要么在督察期間,要么督察以后不短的時間之內,都得到了立行立改,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的周邊環境問題。另外,我們還向地方總共移交了542個重大生態環境問題,要求地方整改,應該說壓實了地方黨委和政府的責任,也充分顯示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利劍”作用。
第三,中央環保督察推動了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長效化。現在各個省都建立了自己的環保督察制度,另外最近中央也明確了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中央環保督察制度本身,近期在制度建設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去年6月,中辦國辦出臺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進一步從制度上,從領導機制上完善了中央生態環保工作。所以我想,這個成效是非常顯著的。如果用簡單幾句話來概括,我覺得可以概括成四句話:第一,老百姓點贊;第二,中央肯定;第三,地方支持;第四,解決問題。所以,中央環保督察還要堅定不移地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把它推動下去。今年,我們還會啟動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主要是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一些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情況,圍繞解決老百姓所反映的周圍的、身邊的一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及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重點任務的落實情況開展督察。我想,這項制度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方方面面的配合下,會能夠得到順利推進。謝謝。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