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能建:生物質發電節能源 生光互補催再生

2020-05-26 11:29:12 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年,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陜西院進一步深化城市地下變電站、電纜線路工程、城市綜合管廊等設計技術研究,挖掘生物質電廠、背壓機組、蘭炭尾氣余熱回收等關鍵應用技術,提質增效,以科技創新開拓市場、引領市場,實現高層次市場布局。

全地下緊湊布置 建和諧友好環境

地下變電站是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智能化電氣的普及而逐步推廣的一種全地下布置形式的緊湊型變電站。在有限的空間內綜合考慮了建筑結構、電氣設備布置、電纜敷設、設備運輸、消防及通風等各種因素,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實現電網布點的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土地資源,減少變電站建設運行對城市區域環境的影響,有效解決電網建設與城市規劃的矛盾,創造友好和諧的城市環境。

陜西院自2008年以來一直在積極從事地下變電站設計技術的研究、優化和推廣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工程經驗,可針對城市規劃、周邊環境、地質條件提出地下變電站整體解決方案。目前陜西院設計并已投運的全地下變電站有:西安地鐵2號線行政中心110千伏主變電站、會展中心110千伏主變電站、西安地鐵5號線榮家寨110千伏主變電站、新疆烏魯木齊軌道交通1號線南門110千伏主變電站和植物園110千伏主變電站。正在開展設計和施工的全地下變電站有:三星環新110千伏變電站。由陜西院設計并已投運的半地下變電站有:西安地鐵4號線飛天路110千伏主變電站。正在開展設計和施工的半地下變電站有:西安城南330千伏變電站,西安地鐵9號線芷陽廣場110千伏主變電站。基于工程形成的研究成果《濕陷性黃土地區全地下變電站的設計研究與應用》獲2009年陜西省電力公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西安市地鐵二號線北客站至會展中心段主變電站系統設計》獲2013年度中國電力規劃設計協會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陜西院在地下變電站設計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電纜遷改優結構 打造城市宜居圈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生產對于電力的需求正在逐漸增大。傳統的輸電系統都是在空中架設線路,現如今的輸電系統則選擇了電力電纜作為新的傳輸方式,具有節約土地成本、優化電網結構、改善人居和城市立體空間環境等優點。

陜西院是西北首家承擔330千伏電纜工程設計企業,具有多個110千伏、330千伏電纜工程設計經驗,特別是330千伏高壓電纜工程設計能力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陜西院具有“330千伏高壓電纜工程”專業設計團隊和“電纜線路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發團隊,在電纜選型、電纜敷設、無功配置、過電壓計算、隧道電纜支架,隧道供配電,綜合監控,隧道消防,隧道工藝,隧道結構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十余項研發成果,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

陜西院承攬的西安東北部330千伏架空輸電線路遷改落地工程是西安奧體中心主場館周邊重要基礎配套設施,承擔著2021年8月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運會開(閉)幕式、賽事舉辦的電力保障任務,是國內330千伏以上單體規模最大的電纜工程。在設計過程中,創造了國內第一次超大規模使用330千伏電壓等級2500平方毫米電力電纜,同時使用整體預制式和組合預制式高壓電纜中間接頭,整體工程單位數字化設計等多項全國第一的記錄。除該工程外,陜西院還承擔有西郊330千伏電纜工程、城南330千伏電纜工程、西安北-玄武330千伏電纜工程、西安東北部330千伏架空輸電線路遷改落地、香積-滈河110千伏線路電纜工程等。

生物質發電節能源 生光互補催再生

陜西院是國內較早開展生物質發電項目的設計院之一。陜西院在生物質氣化和燃機發電技術路線率先開展探索,對生物質裂解氣化-高溫除塵脫硫脫硝技術進行研究,首家引進太陽能光熱發電互補和生物質整體氣化發電技術路線,技術處于國內領先。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在生物質發電領域先后完成了項目開發、項目可研、初設、施工圖和竣工圖等各個階段的設計任務。2008年,陜西院設計禮泉縣藍鳥生物質發電工程,燃用果樹枝的灰桿,項目裝機規模2×30兆瓦,為當時國內最大裝機的規模,該項目于2011年完成了項目設計并開工建設。2009年,陜西院與榆林榆陽新能源發電公司簽訂了榆林榆陽生光互補項目,白天利用太陽能進行光熱發電,夜間燃用沙柳灰桿,項目裝機規模2×50兆瓦,為國內最先引入美國E-solar技術的光熱發電項目,也是國內最早的生光互補項目。在2010至2019年間,陜西院完成陜西省和甘肅省20余個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并簽訂設計咨詢合同,積累了豐富的開發、設計、建設和運營經驗。

尾氣利用減污染 蘭炭技術領前沿

陜西院從2008年開始涉足蘭炭尾氣資源綜合利用領域,采用“蘭炭尾氣余熱回收利用成套裝置”回收焦化行業排放的蘭炭尾氣,已完成蘭炭尾氣余熱回收利用發電項目設計近10項,投運機組有:神木縣恒東資源綜合利用發電廠(2×55兆瓦)、神木縣潔能資源綜合利用發電廠(4×55兆瓦)、神木縣億通煤化工有限公司綜合利用發電工程(2×30兆瓦)等,累計裝機容量超過800兆瓦,已投運裝機容量500兆瓦,年發電量約30億度,年回收蘭炭尾氣55億標方,年替代燃煤120萬噸,經濟和環保效益非常突出。該裝置解決了焦化行業蘭炭尾氣排放污染環境和資源浪費的問題,屬于國家鼓勵的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的環保項目。該成套裝置技術方案國內領先,熱電效率大于30%,尾氣回收率達到100%,取得10余項國家專利。陜西院作為牽頭單位,主持起草了《蘭炭尾氣余熱回收利用成套裝置技術條件》和《蘭炭尾氣余熱回收利用成套設備性能測試方法》兩項行業標準,該項技術榮獲多項科技進步獎、質量獎和電力創新技術獎。

背壓機組工藝強 供汽采暖顯能效

近年來,陜西院大力開拓背壓機組設計市場,完成青海鹽湖集團金屬鎂一體化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供熱中心工程、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120萬噸/年鉀肥項目擴能改造工程、金川集團有限公司三廠區熱源建設工程、大唐河北下花園背壓機網源一體化項目等多個重點能源化工項目配套的工業供汽型背壓機組。在民生采暖方面開展了綜合能源服務方面的探索,并與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就燃煤蒸汽背壓機分布式供能系統方面進行深入的合作研究,提出了等價千瓦造價的概念和多種能源綜合服務解決區域功能需求的理念與方案。

陜西院背壓機組項目設計方案充分考慮蒸汽需求參數多,可靠性差異大、輸送距離長等工藝特點,兼顧高海拔、鹽堿地質、地處嚴寒地區等特殊環境條件,已在工業蒸汽背壓機組設計中廣泛應用,應用效果顯著,項目投運后得到建設各方的一致好評。

科技創新既要注重前沿,更要登高望遠,陜西院將密切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在鞏固發揚現有技術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進多領域技術突破,助推企業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中國能建,生物質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