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6月9日最新市場消息,伊拉克國家石油營銷組織SOMO已經要求部分亞洲石油買家考慮放棄6月至7月裝運的巴士拉原油。具體原因暫未知曉,但有市場聲音指出,伊拉克的決定可能與疫情導致需求放緩以及歐佩克減產有關。
伊拉克是重要產油國,對全球石油貿易有著重要影響。據新浪財經報道,2019年以來,我國每月進口伊拉克石油平均在100萬桶/天以上,占總進口比重也從2012年的6%左右提升至現在的10%以上,伊拉克已經成為我國石油進口第三來源國。
就在伊拉克要求部分亞洲買家放棄石油交易時,沙特近日也對上調出口亞洲的原油價格。據新浪財經6月7日消息,沙特將7月份面向亞洲客戶的所有等級原油價格進行了漲價,價格上調了5.60美元/桶―7.30美元/桶不等;其中阿拉伯輕質原油價格每桶上調6.10美元,較基準價格升水20美分,創下近20年來的最大漲幅。
而我國又是重要的石油進口國,得益于我國經濟的穩步復蘇,對原油的需求也快速增多。數據顯示,中國5月進口原油4796.9萬噸,同比增加19.2%。在此背景下,兩大石油出口國紛紛設置原油出口“門檻”,也可能意味著其他石油出口國將搶占先機,占據我國石油市場更多份額。
其中,俄羅斯就是一個例子。據悉,近年來中俄兩國在能源貿易方面合作日益加深,并且得益于地理位置、中俄管道建設等契機,公開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俄羅斯向中國出口達175萬桶/日,遠遠高于4月份沙特對中國出口原油的126萬桶/日。
不過,買賣是雙方的,中國作為重要的石油進口國,近年對石油進口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為保障石油供應和能源安全,我國在積極擴大石油來源的同時,也在不斷謀求新的運輸通道。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