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守護碧水藍天 生態環境“新基建”大有可為

2020-07-13 10:12:51 光明日報   作者: 劉昌新 田園  

據媒體報道,為降低臭氧污染,生態環境部部署在全國開展夏季(6月至9月)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攻堅行動。行動中,該部將通過衛星遙感手段開展重點區域甲醛、氮氧化物等臭氧前體物監測,篩選VOCs治理重點關注區域,并充分運用走航監測以及VOCs溯源分析等手段,確定重點控制的VOCs物質以及物種名錄、行業名錄、排放環節。

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污染防治是綜合改善我國生態環境、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關鍵。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鞏固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果,生態環境部先后出臺《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總體方案》《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用數據化決策思維再造環境治理,建立基于科技、創新模式的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打造堅實的生態環境新型基礎設施。上述報道從一個側面表明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環境監測、監管已經由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階段過渡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階段。

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支撐。在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下,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必將融合發展為生態環境新型基礎設施。

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融合為生態環境新型基礎設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領域:其一,面向全球氣候變化的地基、空基監測設施體系,以及超算中心、數字地球系統模擬等軟硬件基礎設施,將對我國實現氣候系統變化的監測與科學預測提供支撐。其二,實現大尺度的生態系統觀測與研究網絡功能,離不開生態環境監測設施和大數據中心設施等數字基礎設施的有力支撐。其三,面向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與聯合治理平臺,也將成為實現生態治理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推動下,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將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實現監測與監管的協同聯動。例如,建立國家生存環境模擬系統,科學預測氣候變化對我國不同區域的不同影響,把對主要自然災害的模擬、預測和預警提高到新的水平。再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協同管理平臺已取得初步成效,正在試點推廣,未來必將大幅度提升生態環境的網格化數字治理能力與監管水平。

通過AI技術建立智能交通系統,可以減少空氣污染,減輕自然災害,優化循環利用廢物;利用5G技術建立智能水供應管理系統,可以降低水文風險;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對災害風險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規劃,可以有效提高產業發展的環評水平和環境恢復力。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態環境新型基礎設施還將與綠色產業深入融合,促進形成穩定達標排放,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水平。為此,有必要推動傳統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通過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整合優化、改建新建設施,加強對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等污染源頭的大氣、水、土壤等要素的環境監測能力;同時,推動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大氣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及網格化管理平臺等數字化生態環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前移到過程排查和源頭防控。

未來,生態環境新型基礎設施還將支撐我國智慧環保行業的發展。例如,借助物聯網技術,把感應器和相關設備嵌入各種環境監控對象中,以云計算為支撐,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系統的數字化協調共進。

(作者:劉昌新,系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田園,系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生態環境,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