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司長鄒首民在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推動國家設立O3和PM2.5復合污染協同防治與精準治理等一批科技項目。
鄒首民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的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處于攻堅期、關鍵期、窗口期,生態環境形勢仍然嚴峻,部分區域流域、部分要素、部分領域環境問題依然突出。“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科技工作要面向世界環境科技前沿、面向環境管理需求、面向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際問題,建立4個支撐體系,部署6大主要任務,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
建立4個支撐體系:一是針對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健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技術支撐體系;二是針對降低生態環境風險水平,構建生態環境風險防控的技術支撐體系;三是針對生態環境監管職能轉變,構建生態環境智慧監管的技術支撐體系;四是深化環境科技體制改革,構建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效能的能力支撐體系。
部署6大任務:一是圍繞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中急需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環境問題成因機理以及時空和內在演變規律等前沿基礎研究,提升科學認知;二是圍繞生態環境監測、污染控制與治理、生態保護與修復中的關鍵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大幅提升技術裝備國產化率和精準治污水平;三是圍繞生態環境監測、污染防治、執法監管、保護修復等依法依規實施,開展支撐相關標準政策、法律法規和制度等方法體系研究,提升依法治污水平;四是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開展區域/流域全過程污染控制和生態保護修復的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研究,提升系統治理與保護能力;五是圍繞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加強創新平臺建設與布局優化、人才隊伍與學科建設等;六是發揮多元創新主體作用,構建以政府、企業、市場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支撐服務地方和企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鄒首民指出,圍繞這6大任務,推動國家設立O3和PM2.5復合污染協同防治與精準治理、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海洋生態安全保障與綜合治理、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防控與區域協同處置、核與輻射環境安全風險控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與生態空間智慧監管、環境健康與化學品風險防控等一批科技項目。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