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制的“十四五”規劃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在強化水污染防治的基礎上,規劃更加注重水生態保護修復以及“人水和諧”,并力爭在“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在規劃中,生態環境部還首次提出“親民指標”。在五年規劃結束后,還要向社會“交賬”,要告訴老百姓,哪些河里有魚了,哪些河流能游泳了。
以往,一說起規劃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多少項目,而上的這些項目往往又與想要達到的環境質量改善目的并不是那么密切。全國各地正在編制的重點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將徹底告別這種模式。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指出,正在編制的“十四五”規劃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在強化水污染防治的基礎上,規劃更加注重水生態保護修復以及“人水和諧”,并力爭在“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在規劃中,生態環境部還首次提出“親民指標”。
翟青表示,在五年規劃結束后,還要向社會“交賬”,要告訴老百姓,哪些河里有魚了,哪些河流能游泳了。
生態環境部水司有關負責人指出,“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終極目標是“始于河湖存在的問題,終于河湖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力爭在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
今年4月,“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啟動,廊坊、四平、哈爾濱、湖州、東營、濟寧、廣州、璧山區、銅川、渭南等10個地市被確定為試點城市并率先開展試點。
據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王東介紹,在指標設計上,“十四五”規劃除了要有專業性比較強的常規指標,還要有方便群眾理解、判斷、監督的親民指標。
“以往,一說起規劃就是要上項目。”生態環境部水司這位負責人說,實際上,很多項目工程與環境目標聯系得不是那么緊密,工程措施上馬了,能不能解決問題、是不是最緊迫的、帶來哪些環境效益、對改善當地河湖環境質量起到多大作用等,誰也說不清楚。
在他看來,在以往的工作模式中,沒有以河湖為統領,盡管有區域流域協同治理的要求,但在規劃層面缺乏一條主線把上下游左右岸串聯起來,沒有系統進行規劃設計。
“我們這次以河湖為統領編制規劃,就是要解決好這個問題。”翟青指出,這次規劃編制要把以往水環境治理受制于區域分割的局面,以及規劃項目與環境改善目標脫鉤、盲目上項目的情況,轉變為圍繞具體河流先研究問題,提出目標并分析評估,按照輕重緩急,上下游配合,左右岸聯手,有序采取針對性措施,對癥施策、精準治污,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
“這次規劃編制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翟青表示,規劃更加注重生態要素,強調建立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相統籌的規劃指標體系。“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魚,有魚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翟青說,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讓斷流的河流逐步恢復生態流量,讓生態功能遭到破壞的河湖逐步恢復水生動植物。對老百姓身邊的水體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不斷滿足老百姓的景觀、休閑、垂釣、游泳等親水要求。
翟青提出,規劃編制還有搞清楚水環境“問題在哪里,癥結在哪里,對策在哪里,落實在哪里”。他一再強調,“十四五”規劃一定要管用、好用、能解決問題,決不能讓規劃只停留在紙面上。
生態環境部水司這位負責人說,在規劃的編制中,生態環境部堅決杜絕違反自然規律,表面上生態修復,實質上生態破壞的行為,例如在缺水地區制造人工湖“造湖大躍進”的問題上,要堅決反對,一旦發現此類問題,生態環境部將一查到底,絕不姑息。600人走遍每一條河看全每一個湖
“僅僅在辦公室里‘拍腦袋’、紙上談兵,是編不出‘管用、好用、解決問題’的規劃的。”按照生態環境部的要求,各地在規劃編制中,必須要弄清楚轄區內有多少河湖,這些河湖都是什么狀況。在此基礎上,還要搞清楚當地河湖存在哪些生態環境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五年內能解決哪些問題,需要開展哪些工作;要明確五年之后這些河湖有些什么變化。
今年4月,10個試點城市啟動規劃編制時,生態環境部就提出了這樣的明確要求。據《法制日報》記者了解,試點期間,由試點城市、生態環境部各流域局、技術支撐單位派出的專家等600余人,分組下沉到一線開展調研,他們走遍了每一條河,看全了每一個湖。
其中,湖州市開展了為期18天的調研工作,走遍全市71個鄉鎮、街道,實現鄉鎮街道、干流支流、河湖斷面、污水處理企業、礦山碼頭、重點涉水行業等“六個全覆蓋”。廊坊市累計查勘320個點位,并對8條主要河流11個點位開展了水生態現場監測工作。濟寧市現場調研200余處,總結匯水范圍內典型問題70余個,召開專題座談會30余次。
生態環境部水司這位負責人說,疫情期間,東營市、銅川市、渭南市、廣州市、四平市、璧山區采用“高科技無人機跟蹤航拍+實地查勘用腳丈量”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航拍調研重要水利樞紐壩下斷流河段問題和河流生態通道被阻隔的問題。哈爾濱市通過“當地同志到現場、專家成員在會場”的視頻連線方式,對阿什河、呼蘭河等13條河流53個點位開展了視頻調研。
據生態環境部水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廊坊等10個試點城市“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已經初步完成并取得顯著成效,全國各地也已經全面推開。
這位負責人指出,整體上看,10個試點城市的規劃初步形成了以改善河湖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要點及目標體系。同時,“三水統籌”原則,“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魚,有魚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目標體系在規劃中均有體現,為全國各地規劃的編制蹚出了一條可行道路。“十四五”結束后要向社會交賬
在“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中,生態環境部提出了突出河湖為統領的原則。“水環境的好壞都體現在河湖上。”翟青指出,河湖水生態環境質量是老百姓關注的重中之重,優美清澈的河流湖泊是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期盼,老百姓身邊的河湖水變好了,環境變優美了,群眾能親眼看得到、親身感受的到,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就凸顯出來了。
他說,河湖是水污染排放和水生態破壞的直接承載者,基礎設施不足、超標排污、生態破壞等所有問題都會最終體現于河湖上,抓住河湖,也就抓住了水生態環境治理的牛鼻子。
生態環境部水司這位負責人說,對于“十三五”期間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十四五”仍將堅持下去。其中,包括“好水”要增加多少,“壞水”要減少多少;污水處理廠增加了多少能力,中水回用了多少,污水管網增加了多少公里等。在“十四五”規劃中,這些重要的水質指標還要繼續發揮作用。
這位負責人透露,“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部開展了國控斷面“消劣行動”,160多個國控劣Ⅴ類斷面實現消劣,截至今年6月,全國國控劣Ⅴ類斷面僅剩1.1%。他透露,“十四五”期間,國控斷面數量大幅增加,將從1940個增加到3646個,劣Ⅴ類國控斷面基數也隨之增加。這位負責人指出,消除劣Ⅴ類國控斷面是“十四五”規劃的標志性任務,必須堅決完成。
“在五年規劃期結束后,我們要向黨中央、國務院,向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交一個賬。”翟青說,這個賬就是,有多少條河恢復有了水;有多少條河有了草有了魚,有了“土著魚”,水生態恢復到上世紀哪個年代了;有多少條河水質大幅度提升已經可以下河游泳了,各地新增加了多少畝濕地,改造恢復了多少公里河流生態岸線等。
“十四五”時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開展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生態環境部指出,力爭通過一個五年規劃,兩個五年規劃,最多三個五年規劃,也就是到2035年,各個地市所有的河湖都能建設成為美麗河湖。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