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到江灘鍛煉、飯后到江灘走走……對很多住在江邊的武漢居民來說,閑時到江灘逛一逛已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閑。兩江江灘的不斷“擴容”是岸線資源整合后生態不斷恢復的必然,今年武漢市還將深化長江、漢江干線港口碼頭整治工作。
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深入,沿線城市不斷進行港口碼頭整治、推進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治理。《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污染防治管理辦法》10月起將正式實施,明確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污染物防治主要按照“船上儲存、交岸接收處置”的原則執行,10月起禁止排污,徹底擰緊向內河排放污水的“龍頭”,為了減少污染,將大力推廣船舶靠岸后的岸電使用。
武漢集中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問題
2018年12月,武漢實施港口碼頭優化調整工作,完成長江和漢江核心區103個碼頭、189艘躉船的拆除、整合、集并工作,實現無貨運船廠碼頭、公務旅游碼頭集約化運營、城市濱江生態景觀明顯提升的“一無一化一提升”的目標。優化調整后,武漢長江核心區和漢江核心區碼頭數量減少61.2%,躉船數量減少63.5%。
8月底,武漢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長江漢江干線港口碼頭整治、推進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治理工作。會議要求在前期綜合整治的基礎上,進一步清查整治長江、漢江干線所有無證、手續不全、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及自然地保護區內的港口碼頭設施,用1年時間集中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提升武漢市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能力。
將重點解決船舶污水收集處置裝置配備不到位和不正常運行、垃圾污水等偷排偷倒入江、岸電利用率不高、液化天然氣加注站審批難建設難運營難等突出問題。
長江沿線11省市于2019年聯合啟動港口岸電全覆蓋建設,將按照“先易后難、先客后貨、分類分級”的原則,以三峽壩區岸電建設為樣本,統一標準、全流域聯動,加快推進長江沿線港口岸電全覆蓋建設。
400總噸以下船舶須實行垃圾分類
我國內河船舶60%以上為40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舶,分布在長江、珠江等水系和京杭運河沿線等內河水域,此類船舶的排放控制要求缺失,極大阻礙了加強內河船舶水污染防治、保護內河水域環境的工作進程。
交通運輸部專門印發了《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明確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污染物防治主要按照“船上儲存、交岸接收處置”的原則執行,10月起禁止排污,徹底擰緊向長江排放污水的“龍頭”。
《辦法》規定,禁止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向內河水域排放含貨油殘余物的油污水、殘油(油泥)、含有毒液體物質的污水和船舶垃圾;禁止船舶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京杭運河、漓江及其他要求禁止生活污水排放的水域排放生活污水。客運船舶產生的剩油、剩菜、湯水等餐飲污水按廚余垃圾管理,船舶應當將其收集后送交接收設施。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其他危險成分的垃圾按有害垃圾管理,船舶應當將其送交具有相應能力的接收單位,并提前向接收單位提供其所含危險物質的名稱、性質和數量等信息。
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13省市已累計改造船舶21920艘。10個省市出臺了100至400噸船舶生活污水設施改造相關補助政策,江西省、湖南省已提前完成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任務。船舶垃圾接收設施建設方面,今年以來,沿江省市共建成接收設施12608個,11個省市已實現全覆蓋,絕大多數港口已落實船舶垃圾免費接收政策。長江干線化學品洗艙站躉船或主體工程均已開工建設,穩步推進。
在岸電使用方面,沿江省市具備受電設施船舶已達1.2萬余艘,沿江省市港口2020年累計使用岸電約11萬次、109萬小時、2456萬度,其中7月使用岸電約2.2萬次、22.8萬小時、614萬度,用電量環比增長60.3%。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