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十三五”地熱發電目標緣何落空

2020-09-23 08:24:41 中國科學報   作者: 李惠鈺  

高額新稅讓整個地熱界陷入困境。

地熱作為可再生能源,在世界多國均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然而在中國,地熱發電不僅沒有像風電、光伏一樣享有補貼,9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更是對“地熱”開征了不低的資源稅,這讓地熱發電企業雪上加霜。

“所有地熱發電先進國家都是依靠政策支持和優惠政策才得以順利發展。” 日前在蘇州召開的“挪寶集團·2020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棪在分析多國成功經驗后呼吁,中國當務之急是制定實施《地熱法》,對地熱發電上網電價進行補貼,這樣才有底氣說出“中國地熱直接利用世界第一”的話。

政策難以承受之重

我國地熱發電最早追溯至1970年,當年廣東省豐順縣鄧屋村地熱發電試驗成功,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8個實現地熱發電的國家。1971年江西宜春縣溫湯67攝氏度地熱發電又創造了世界最低溫度的地熱發電紀錄。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地熱發電事業在建成西藏羊八井25.18兆瓦電站后就基本處于停滯的狀態。目前,我國在全球26個地熱發電的國家排名中落至第18位。

鄭克棪坦言,我國“十三五”期間首個地熱能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就要收官,然而我國地熱發電目前只完成了西藏羊易16兆瓦以及瑞麗、獻縣、康定3處的2.08兆瓦,共計18.08兆瓦,僅為新增500兆瓦規劃指標的3.6%。

“明年我們將開啟‘十四五’規劃,2023年還要張開雙臂歡迎世界各國參加世界地熱大會。面對我國地熱發電的現狀,我們將以何亮相?”鄭克棪說,想要改變“十三五”規劃失利的窘境,就要找出問題癥結。

針對“十三五”地熱發電規劃落空的慘狀,業內歸結于“政策”這一關鍵因素。

對于地熱電價補貼,羊八井地熱電站作為老牌國企,仍實施“以前未拿,也不新增”的政策。同樣不合理的還有西藏低上網電價。當前,北京居民用電價格為0.4883元/千瓦時(超出部分呈梯級加價),北京電廠的上網電價為0.3754元/千瓦時,相比之下,西藏羊易地熱電站的上網電價僅為0.25元/千瓦時。

而如果地熱發電再被要求交“地熱”資源稅,其稅率為“1%~20%或者每立方米1~30元”。以過去羊八井地熱電站1立方米地熱水發電12千瓦時為例,今天12千瓦時電的上網電價收入是3元,企業卻要交1~30元的地熱資源稅。鄭克棪不禁發問:“這筆賠本的買賣讓企業如何面對?”

向先進國家取經

鄭克棪表示,制約地熱發展的因素有資源、技術、資金和政策,其中,政策支持是先進國家地熱發電成功的關鍵。

他表示,從資源角度講,高溫地熱資源在全球的分布受特定地質條件的制約,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很多國家缺乏適當的資源條件,因此全球只有26個國家實現地熱發電。而從技術角度,地熱開發利用實際上并不屬于世界頂尖技術,也基本沒有技術封鎖的壁壘。不過,由于地熱開發要經歷資源勘探、鉆井,再到設計建廠,建設周期較長,還有前期勘探的風險,因此資金要求較高。

但是,鄭克棪強調,制約地熱發電最關鍵的因素是政策。以土耳其為例,該國2005~2019年從世界地熱發電規模第16位,急速升至第4位,裝機容量劇增76.3倍,持續15年平均年累進增長率33.5%,其快速增長的關鍵就是政策的扶持。

土耳其2005年頒布實施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法》和2007年頒布實施的《地熱和礦泉水法》,對涉及地熱各環節的勘探、鉆井、生產和利用,在投資、勘探、運行權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并制定了10年有效期的電價激勵機制,如在2005年就開始實施0.105美元/千瓦時的電價補貼政策,并將采用本國設備生產的補貼提高至0.132美元/千瓦時。此外,土耳其干熱巖技術雖然尚未開始應用,但政策層面就已給出了20年有效期的0.30美元/千瓦時電價補貼激勵標準。

再比如,德國地熱發電裝機規模在2004年剛起步時僅為200千瓦,至2009年上升至6.6兆瓦,2014年達到27兆瓦(與中國相等),10年間增長135倍,這也是德國政府不斷完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法規的結果。“雖然德國地熱資源條件不豐富,但激進的電價補貼政策使得地熱發電獲得快速發展。”鄭克棪補充道,“中國地熱發電50年來進展不大,關鍵在于政策環節。”

需要考慮的問題

地熱能屬于可再生能源,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明確將地熱列為能源礦產,要求“按原礦1~20%或每立方米1~30元”的稅率標準征稅。優惠政策尚未完全落實,又迎來高額新稅,這也讓整個地熱界陷入困境。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孔彥龍算了筆賬,目前,河北雄縣的居民供暖費用標準是16元每平米,按照單井開采正常供熱能力的每小時流量推算,開發商滿足全縣400萬平米供暖需求需要繳納資源稅約1400萬元,相當于每平米增加成本3.5元。僅增加的資源稅成本就占總供暖收入的21.8%。

“不難看出,地熱資源稅的征收將會加重企業的負擔,從而打消企業進行地熱開發的積極性。”在孔彥龍看來,目前,地熱能開發利用涉及的原理都是取熱不取水,在100%回灌條件下,地熱資源稅應為零。

此外,熱水和水蒸氣如何對待?水蒸氣的密度隨著溫度和壓力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如何計量?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孔彥龍表示,以供暖成本計算,隨著地熱水溫度的降低,地熱資源稅成本還會增加。這些都是要在征收資源稅時充分考慮的問題。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建議,首先應該對回灌地熱水免征資源稅,其次應明確應稅產品,對應納稅的地熱產品,更改計征單位為噸或者從價計征。鄭克棪也表示,中國當務之急是借鑒國際成功經驗,制定實施《地熱法》、對地熱發電上網實行電價補貼等。

也有不少專家表示,目前地熱能行業依然缺乏頂層設計,如地熱管理體制機制的建立健全、完善立法機制、明確責任主體等等,這都是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十三五”,地熱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