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對《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草案)》進行了分組審議,關于白洋淀治理保護范圍、原則等話題的討論較為集中。
焦點一:治什么?
——強調全流域綜合整治,突出一體化生態修復保護
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有關部門的意見建議,草案三次審議稿進一步對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重點提出明確要求。
分組審議中,王海波委員認為,白洋淀生態治理保護須覆蓋整個流域內所有河流及其周邊區域,“不把上游治理做好,下游治理雖可短期見效,但最終難以鞏固。”
張福建委員建議,統籌考慮上下游整個流域的生態修復和治理問題,特別是涉及北京、山西等上游省市的河流綜合治理問題。有委員認為,防洪與排澇也要科學規劃,加強上游與下游綜合治理,加強京津冀協同。王亮委員建議,與北京、天津等周邊省市充分協商,建立聯防聯控、應急聯動等機制。
劉書為委員表示,考慮到有可能在引黃入冀補淀流域發生破壞水生態行為,建議在總則中補充“引黃入冀補淀流域適用本辦法或參照執行”相關表述。王振平委員認為,條例內容說的都是流域治理,題目應加上“流域”兩個字。
一體化生態修復與保護也成為委員們討論的焦點。有委員認為,生態建設是一個綜合工程,要堅持綜合施策,“山水林田淀草”系統治理。魏四海委員建議,有關修復的內容應再具體些,比如白洋淀遠景規劃建設、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等內容。
焦點二:怎么治?
——細化生態補償內容,建立健全多元投融資機制
如何做好白洋淀治理保護?審議過程中,委員們紛紛獻計獻策。
有委員認為,要強化源頭治理,對上游企業實行更加嚴格的環保治理,新上項目要實行負面清單制度,不能再產生污染源。王海波委員則認為,不能僅僅要求上游遵循條例,還必須考慮扶植和支持上游地區綠色發展的政策,而且要從經濟和社會層面綜合考慮。
對于這一觀點,多數委員表示認同。張力紅委員建議,在強化各地各級政府、市場主體和公眾保護職責和法律責任的同時,還應建立可操作的激勵和補償機制,讓作出貢獻尤其是為生態環境治理付出代價的企業和群眾得到補償,這樣更能保證治理效果可持續。趙風樓委員建議,對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明確,如何給予上游各縣治理資金補償,切實暢通生態專項資金補償渠道。
張力紅委員還建議,應建立健全多元投融資機制,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參與”的原則,鼓勵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建設。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