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電動汽車的銷售帶來一定影響,普遍銷售業績平平,但為其提供動力的鋰電池市場卻并不平靜,供應側的競爭日趨激烈。行業機構預計,在亞洲和歐洲地區電動汽車數量增勢迅猛的預期下,全球鋰電供應格局或許將迎來更多“玩家”,而與此同時,中國在全球電池供應領域的龍頭地位并不會動搖。
LG化學電池業務分拆上市
為了進一步提高電池業務的盈利能力,韓國LG化學日前宣布分拆旗下電動汽車電池部門,并將通過獨立IPO的方式籌資,旨在為獲取更多電池訂單奠定基礎。
LG化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鑒于電池行業迅猛的發展速度和強勁的盈利前景,當前正是分拆獨立的最佳時機。自2020年12月1日起,LG化學將整合現有的電池業務成立一個新的全資子公司,暫定名為LG能源解決方案(LG Energy Solutions),并尋求獨立上市。
《金融時報》指出,LG化學此舉旨在鞏固其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市場的領軍地位。根據LG化學公布的數據,今年其電池業務的年收入約為13萬億韓元(約合111億美元);而預計到2024年,這部分收入將超過30萬億韓元(約合256億美元)。
“我們預計,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將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30萬億韓元的年收入只是保守估計。”LG化學首席財務官車東錫表示,“我們看到了上行潛力。”
據了解,今年以來,歐洲地區電動汽車銷量出現快速增長,直接帶動了LG化學的銷售額,這也是其市場份額上升的主因。但韓聯社指出,寧德時代(300750)等中國鋰電池制造和供應商也在加速歐洲業務的布局,這讓LG化學不得不加快自身重組,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給其資本結構帶來極大挑戰,相較于寧德時代上半年實現盈利,LG化學上半年實際上是處于虧損狀態。
中國持續主導鋰電池供應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最新發布的“全球鋰電池供應鏈排行榜”,中國迅速趕超了過去10年間一直領先全球的日本和韓國,成為全球鋰電池市場最大的供應來源。BNEF預計,2025年前,中國在全球鋰電池供應領域都將保持主導地位。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動力(600482)型鋰電池的裝車量為5.1吉瓦時,同比增長48.3%,環比上升2.2%。
BNEF指出,中國電池產業之所以大獲成功,一方面受國內電池需求的推動;另一方面,中國擁有全球80%的電池金屬精煉產能、77%的電芯產能和60%的關鍵原材料產能,日本和韓國在電池金屬精煉和開采方面均不及中國。
“原材料、人才和基礎設施是吸引投資進入產業鏈的關鍵。除了礦產開發,中國在金屬精煉方面也領先全球,因此具備在電池領域超越日本和韓國的優勢。”BNEF電池原材料首席分析師Kwasi Ampofo表示。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從全球市場來看,中、日、韓占據較大優勢,至少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鋰電池將主要由這三個國家提供。”天津力神電池公司常務執行副總裁王念舉表示,“不過,全球鋰電池市場供應側的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
據了解,當下,鋰電池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和碳排放量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如何確保原材料加工和電池制造過程中使用低碳電力已成為重中之重。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需求猛增,在汽車生產所在地就近建立電池制造工廠的需求也隨之上揚。
“過去10年,中國大力推動電池供應鏈發展,輔之以激勵政策,現今占據行業主導地位實屬意料之中。”BNEF儲能研究負責人James Frith表示,“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都在打造自己的電池供應鏈。比如歐洲,就正在加大鋰電池生產制造的布局。”
BNEF的“全球鋰電池供應鏈排行榜”顯示,在歐洲本地化電池供應鏈快速發展和嚴格環境標準的共同推動之下,德國、英國、芬蘭、法國和瑞典5個國家已經躋身該排行榜前十名。
BNEF指出,許多原材料生產國關注的一大重點是如何進入價值鏈的高附加值環節,而占領這一環節的制勝因素包括電池行業的環境足跡、成本低廉的清潔電力、技術嫻熟的勞動者,以及推動電池需求增長的激勵政策。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