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記者從2020年東川區脫貧攻堅鞏固提升暨生態文明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東川區委、區政府統籌推進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摘掉深度貧困縣帽子,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環境獲得感增強,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東川以“天南銅都”聞名遐邇,是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和昆明市北部生態涵養區。2019年,成為全省率先實現脫貧摘帽的深度貧困縣區之一。
一直以來,東川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東川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堅定不移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走好“環保路”。2019年,東川區空氣質量優級天數為201天,良好級天數為138天,空氣質量達標率100%。
期間,東川區先后出臺《東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長效機制》、《東川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決定》,以及《昆明市東川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規劃》、《東川工業規劃三年行動方案》等一批治污舉措,為東川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高質量綠色發展新路指明路徑與方向。
據了解,在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東川區堅持“誰開采、誰治理、誰修復”的原則,做好礦山環境的恢復治理、土地復墾、水土保持工作。2021年底,完成9個以上綠色礦山建設任務,露天開采類生產礦山及金沙江沿線生產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完成“淘汰關閉”類14個礦山植樹綠化。
同時,東川區重拳治理尾礦庫及棄渣場,投入1.381億元開展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治理消除一批尾礦庫風險隱患,關閉風險隱患突出的病險庫,并大力推廣礦山采空區尾砂充填技術,減少尾礦庫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效治理因礦山開采遺留的采空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尾礦庫治理過程中,東川區注重因地制宜,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湯丹鎮灑海村依托小江尾礦庫實施閉庫復土植綠,種植安全、生態且具有觀光價值的“觀光花海”,成為“網紅”景點,帶動當地群眾增收;昆明升新礦業有限公司鉛鋅尾礦沉淀池進行覆土后,建成苗圃基地,種植鳳凰樹、藍花楹、香樟、欒樹、肋果茶等數千株,尾礦沉淀池變成礦區“景觀園”。
過程中,通過扎實開展河道綜合整治,東川區嚴格落實“河長”制,完善污水管網建設,強化城市截污,加強河道監管,并完善四方地碧谷工業園區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疏通涉重金屬企業廢水排放渠道,實現園區污水應收盡收。通過平整土地建苗圃、栽種經濟林果,推進河道綠化,栽種楊樹、鳳凰木、竹柳等樹木44.2萬株,東川建設河道生態護岸8.361公里,筑起小江“綠色屏障”。數據顯示,2019年,東川完成各類林業生態建設任務9.9萬畝、義務植樹82萬株、荒山造林項目補植補造11.5萬畝,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管護163.54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8%。
此外,東川區還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路子,以“流域治理+”為突破口,進行城鄉開發、文化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的開發策劃,協同推進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防治、生態系統保護,打造“1+5”產業體系(發展綠色礦業,培育和發展大健康產業、綠色食品產業、循環經濟產業、文化旅游業、商貿物流業),構建共建共享的產業發展集群。
下一步,東川區將遵循“11311”的工作思路,圍繞“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示范區、長江上游生態修復示范區”目標定位,高質量打贏全面小康收官戰,推動抓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奮力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確保“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良好開局。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