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
“十三五”結束,“十四五”開啟,又到了盤點總結的時刻。
從10月底開始,國新辦連續舉行多場“十三五”發展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就是生態環境部的。
想想也對,過去5年間,各部委中要說發展成就最大的,生態環境部無疑是其中之一。
發布會的時間定在10月21日,主講人是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
一上來,趙英民就對“十三五”的環保工作做了一個高度概括——這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地增強。
想想五年之前,PM2.5還動不動就“爆表”,黑臭水體還遍地都是……這五年間,環保工作的進展還真挺大的。
最起碼現在北方的藍天白云已經成為常態,秋冬季偶爾還有點小霧霾,也遠遠達不到“爆表”的標準。大城市的黑臭水體看上去似乎都治理完了。
當然,中國的環境治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空間還很大,“十三五”也只不過是一個轉折點和開頭而已。
但應該說,這個頭開得還是挺好的。
雖然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2個多月,但趙英民表示,“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截至2019年底,PM2.5、劣Ⅴ類水體比例、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8項約束性指標都已經提前完成了。
唯一值得擔心的可能是大氣,按照要求,今年優良天數的比例要達到84.5%。而1-9月份,優良天數的比例實際則為87.2%,已經超了。只要年底霧霾不是太頻繁,完成任務應該不成問題。
環境質量的改善只是結果,從生態環境部的角度出發,他們還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具體來講包括5大方面:
一是戰略部署不斷加強,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顯著提升。例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了黨章,生態文明寫入了憲法。從政府到企業再到普通社會公眾,關心環境、參與環保的行動都更加自覺了。
二是污染防治攻堅戰進展順利,環境治理力度持續加大。主要有三個“十條”、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等。
三是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不斷提高,有力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例如,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超低排放清潔煤電供應系統,光伏、風能裝機容量、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過去市場競爭中那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極大改善,對環境守法的企業更加公平了。
四是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制度體系基本建立,推動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有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制度、排污許可制、河湖長制等,制度建設取得很大成效。
五是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方案。
總體來講,在政策方面,“十三五”期間環保工作可謂收獲頗豐,成果極大。
2 環保產業走出了一個倒“V”字
眾所周知,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策型產業。既然過去5年,生態環境部做了這么多事,取得了這么大的成效,那么環保產業過去5年的發展怎么樣呢?
簡單給大家回顧一下。
2016年,印象最深的事就是低價競標。那一年年初,安慶、銅陵的水務項目相繼爆出0.39元/噸的低報價,紹興的垃圾焚燒項目也驚現18元/噸的報價,在業內引發了一波關于低價競標的恐慌。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當時整個行業形勢一片大好,不少“野蠻人”涌入,競爭日趨激烈,殺低價正是表現形式之一。
那個時候,三大“十條”還剛剛公布,PPP也方興未艾,多重力量推動之下,環保產業成為一個大風口,好多中字頭的央企都開始跨界涌入,整個行業都處于亢奮之中。
2017年,大氣十條收官,隨著環保工作力度的加大,關于環保影響經濟、影響民生的話題開始逐漸升溫。但環保產業受影響不大,反而是坐享一波紅利,火電超低排放改造給煙氣治理企業帶來很多訂單,“水十條”帶來的河道治理需求釋放,也讓水務企業收獲不少PPP項目。
3 2017年年底,成為了環保產業的轉折點。
這一年11月,財政部發布財辦金〔2017〕92號文,國資委發布國資發財管〔2017〕192號文,隨后央行又推出了資管新規的征求意見稿,PPP迅速由高潮進入“熄火”狀態,環保項目的融資開始變得困難。
進入2018年,影響迅速擴大到全行業,一時間,似乎整個環保行業的民企都開始缺錢。
缺錢的影響持續到2019年,直接導致的就是一輪“混改潮”。東方園林、碧水源、清新環境、錦江環境……眾多行業細分流域的龍頭都開始引入戰略合作伙伴,要么是央企,要么是地方國資,背靠大樹好乘涼,既解決了眼前的融資瓶頸,又拓展了政府關系,一舉兩得。
直到2020年,雖然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企業的節奏,但疫情過后,應該說大部分環保企業還是迅速恢復了元氣。尤其明顯的是,那些2019年接受國資馳援的企業都基本緩了過來。
總的來說,過去5年,環保產業發展不算太順,有過風光時刻,也跌過比較大的跟頭,走出了一個倒“V”字,先揚后抑,但如今基本上已經擺脫了困境。
4 會迎來“黃金十年”嗎?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
未來,環保產業前景如何?個人還是比較看好的。
首先,政策利好。
趙英民說了,雖然“十三五”我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當前生態環境的質量距離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距離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還有差距,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所以,下一步,環境部仍將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而且,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標是“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這將保證未來15年內,環保工作的力度不會減弱,仍將一直保持下去。
10月13日,在第二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也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從五個方面著力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1、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資金引領;
2、完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倒逼環保產業市場擴容增效;
3、會同有關部門出臺和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財稅、價格、金融、貿易等優惠扶持政策,扶持環保企業發展;
4、積極開展環境服務模式的創新,提升環境服務水平;
5、夯實工作基礎,推進環保產業的統計調查政策評估工作,及時掌握環保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相信這些政策,未來將給環保產業帶來很多機會,倒逼市場需求的釋放。
其次,治理深化。
“十四五”期間,環保工作將越來越精細化。過去是“一刀切”,未來則將是“精準治污”,這就更需要環保企業的參與了。
以前,經常聽到有環保企業抱怨,環保風暴來了,工業企業都關停了,根本都不需要治理了。
在環保治理的初期,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地方政府為了應付檢查,不得不“一刀切”地關停企業。
不過,隨著環境治理的深入,未來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已經越來越小了。環境部多次明令禁止地方“一刀切”,還推出很多幫扶手段去幫助企業提升環境治理水平,要求科學治污、精準治污,這里面就有環保企業的用武之地了。
未來,相信隨著精準治污、科學治污的深入推進,也將為環保產業帶來很多機會。
第三,環保企業自身的成長。
有人說,2018年的危機,是環保產業第一次遭遇政策調控的影響。
確實,環保產業本來就是一個弱周期性的行業,以前各類政策對它的影響幾乎不大,不像房地產等行業一樣,每隔幾年就要來一輪政策調控。
而且,過去5年,很多環保企業遭受挫折,也不是由于環保政策方面的變化,而是金融政策的變化。如果沒有金融環境的反復,這5年環保企業的日子應該過得還可以。
有人不就說么,這輪低潮,環保企業不是餓死的,而是撐死的!
經歷過了這次挫折,相信不少環保企業應該會“吃一塹,長一智”,對于政策的變化有了一些心理預期和準備。即使再出現之前PPP大潮那樣的瘋狂,也不至于過于頭腦發熱,把步子邁得太大吧。
總之,未來環保產業的外部環境還是看好的,環保政策的力度還是很大,這將持續帶來很多的市場機會。只要環保企業自己不頭腦發熱,把握好節奏,相信前景還是光明的。
沒準,下一個十年,就將迎來環保產業的“黃金十年”了呢?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