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PM2.5年均濃度降幅近50%,長江上野生江豚穩定棲息……11月3日,南京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交出了“十三五”的生態答卷:空氣更加清新,長江南京段生態保護成效顯著,身邊的河流“消黑消臭”。南京“十三五”期間,不僅打贏了“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更是讓綠色成為南京永續發展的“底色”。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安瑩 徐紅艷
“氣質”出眾
PM2.5年均濃度5年降一半
截至目前,南京“十三五”規劃中明確的4大類16項指標中,14項已提前完成,2項達到序時進度,預計可以全部順利完成。
如今,很多市民發現霧霾天少了,藍天越來越多,這得益于五年來鐵腕治氣。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黨組書記、局長錢鋒介紹,五年來,全市PM2.5年均濃度從5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今年10月底的28.8微克/立方米,降幅近50%,遠超下降20%的目標,PM2.5年均值指標為全省最優;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從64.4%增加到82.3%,階段性達到80%的目標,即優良天數增加了2個多月。
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第一。五年來,省考以上水體優Ⅲ比例從45.5%提升到100%,無劣Ⅴ類水體。截至10月底,全市22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逐月達標率100%,重點水功能區達標率100%,所有指標均提前達標,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首位。在今年1-9月全省縣域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中,南京浦口區、六合區、高淳區、江寧區水環境質量分列全省1-4名。
五年來,南京各項“環境指標”都是“優等生”,錢鋒透露了一組數據:土壤環境質量安全達標。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率為97.5%。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削減約25%,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削減約10%。
江豚江上游
長江大保護南京“顏值”與“產值”并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5年來,南京積極貫徹落實長江大保護,走出了一條“顏值”與“產值”共贏的發展之路。
南京市發改委一級調研員花力介紹,長江禁捕退捕工作有序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明顯,目前長江流域只有南京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穩定棲息。
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南京加快轉型提質樹樣板?;榻B,南京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制度,加快推進沿江產業優化調整,著力打造八大產業鏈,不斷提升城市發展的含綠量、含新量和含金量。堅持用科技手段解決長江生態問題,建設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和“生態眼”智慧感知平臺。堅持點線面結合,高水平規劃建設“一江兩岸”,一體推進生態修復、風貌保護、文脈延續、品質提升,建設九大“城市客廳”,打造還江于民的城市濱水新空間和獨具魅力的“南京外灘”。
消滅黑臭河
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居全省前列
如今,秦淮河、金川河等水空間,成為南京市民休閑好去處。
“十三五”期間,南京持續開展水環境整治提升行動。2016—2017年,完成150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2018—2020年,開啟了“全面消黑”邁向“全域消劣”的專項行動。2020年以來,全市2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7條省控入江支流和10條省考城鎮內河水質達標率、72個重點水功能區達標率均為100%,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居全省前列。
南京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程軍表示,南京探索出了一條城市治水新路。比如,南京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構建了覆蓋全市所有水體和小微水體的四級河湖長責任體系,制定了河湖長制管理工作意見、河湖長履職考核辦法,健全了河湖長“巡河—發現—交辦—處置—反饋”的全閉環工作流程。
程軍介紹,五年來,結合南京實際,先后出臺《南京市水環境保護條例》《南京市排水條例》《南京市藍線管理辦法》,為全市依法治水、管水,治理和保護城市水體提供了有力依據。
擦亮生態底色
形成生態環境治理的“南京經驗”
“長江大保護”縱深推進、氣水土三大攻堅戰成果顯著、環境風險防控水平有效提升、體制機制改革進展順利……“十三五”期間,南京在綠色發展道路上形成的生態環境改善“南京經驗”,也為南京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奠定了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錢鋒感慨,南京將生態環保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書記版”責任書明確了“一把手”管環保的責任機制;“河長制”“斷面長”“點位長”、四套班子掛鉤入江支流等制度層層落實,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形成了協同攻堅的強大合力。
綠色發展轉型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錢鋒認為,重點企業轉型升級、推進淘汰低端落后產能等工作大力推進,從源頭上、根本上確保了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在環境治理上,南京還開展了精準治污、督查問責、科學技術、體制機制、區域聯動等方面特色工作。
花力認為,創新長江大保護工作機制,強化長江大保護項目化推進,科技創新助力長江大保護都形成了南京的工作特色。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