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今天發布了北京今年前三季度的空氣質量情況。今年1月至9月,北京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保持“2+26”城市最優;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累計濃度均同比下降19%以上;累計優良天數為197天,同比增加32天;累計空氣重污染天數為10天。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I-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60%,無劣V類水質斷面,動態達到年度目標要求。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今年雖然處于疫情防控特殊時期,但各項治理措施仍然不折不扣推進。本市精準開展VOCs攻堅治理,前9個月調整退出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110家,提前完成1.7萬余家固定源排污許可核發登記全覆蓋,實施成品油儲運系統油氣排放專項檢查。
區域合作推進移動源監管。京津冀三地探索實踐聯合監督機制,實施新車協同抽檢抽查,同步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登記管理。條例實施以來處罰超標車輛7.34萬輛次、處罰逾期未復檢合格又上路違法行為400起。
著眼細處強化揚塵治理。出臺《北京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規定》等文件,搭建完善全市施工揚塵視頻綜合監管平臺,強化違法行為“閉環管理”,各區創新監管方式,1-9月,全市降塵量5.8噸/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0.8%。
精細化做好空氣重污染應急準備。按照分級分類、精準管控的原則,對“17+3”個重點行業實施績效分級,修訂1689家企業、2545項工地應急減排清單,將在污染應急時實施分級管理,避免“一刀切”。
同時,全面推進碧水保衛戰。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大力推進“千噸萬人”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圍繞密云水庫等重點區域開展農村污水處理站提質改造工程。
持續推進減排增容。新建再生水管線52公里,進一步加大河湖環境、園林綠化等領域再生水利用。各區深入開展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管”工作。農村公廁達標改造完工率92%,整治小微水體148條。
強化流域系統保護。京津冀三地在潮白河、拒馬河、北運河等流域開展聯合執法、應急演練等工作,合作機制更加穩固。
凈土保衛戰也在同步推進。本市加強耕地分類管理,更新完善本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清單,受污染耕地全部采取了安全利用措施。完善建設用地全流程監管。嚴守“前端篩查”入口,嚴管“后端利用”出口,確保受污染土地實現安全利用。加強固體廢物管控。針對秋冬季可能出現的疫情風險,提前完善細化醫療廢物應急保障措施。
今年,本市還配合開展了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全市上下高度重視、密切配合,市領導統籌調度,各區各部門積極落實,協助督察組開展問詢談話、下沉督察等各項工作。累計接到中央轉辦信訪件2226件,接轉督辦機制順暢,對督察發現的有關案件,及時查辦、立整立改,順利完成了集中督察階段的工作。
今年,本市的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持續提升。據統計,生態環境、公安、水務、住建、城管等多部門協調配合,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生態環境部門查處固定源3144起、處罰6630余萬元,檢查重型柴油車215萬輛次,查處10.2萬輛次。
下一步,全市將繼續深度聚焦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確保污染防治攻堅戰圓滿收官。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