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輸配電
  • 新電改破局五周年 聚焦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和容量市場

新電改破局五周年 聚焦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和容量市場

2020-11-25 17:43:33 中國能源網   作者: 張學坤  

近年來,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穩步進行,可再生能源發展、碳減排目標逐步實現,隨著政府加緊控制煤電裝機,我國煤炭消費總量逐年下降。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能源轉型和低碳發展的關鍵期。如何保持能源轉型的方向和速度,解決轉型過程中的技術、經濟、體制機制問題是未來我國能源發展的關鍵。

11月20日,由綠色和平與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主辦、國網能源研究院協辦的“新電改破局五周年:從蹣跚學步到披荊斬棘——聚焦電力輔助服務和容量市場”研討會在北京梅地亞會議中心舉行。

本次研討會是綠色和平國內低碳能源政策研究項目的系列活動,旨在推動國內低碳能源政策的發展,助力相關政策部門和企業建立對未來低碳電力市場機制的認識,搭建低碳能源發展領域政策制定者與研究者的溝通平臺,推動國內低碳能源發展的政策制定和落實。

會上,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馬莉、華能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韓文軒、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出席大會并作了主旨演講。

綠色和平東亞項目副總監張凱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的煤電裝機不應進一步增長。綠色和平低碳能源政策研究項目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增加煤電裝機預計將造成2000億元的投資浪費,并造成電力系統的僵化、不利于發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實現中國的新氣候目標。

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主任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22日聯大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和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發展愿景。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彰顯了我國積極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能源革命的雄心和決心。”

“能源高質量發展就是低碳轉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教授夏清指出,“近年來,新能源發展迅速,新能源度電成本與儲能價格快速下降。與此同時,我國火電機組存在嚴重過剩,過低的利用小時數讓火電機組普遍面臨高額的負債率,因此‘十四五’期間不建議再上火電機組,我國要堅決發展新能源,包括氫能和儲能,未來‘新能源+儲能’將是能源的主角。”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馬莉認為:“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中,我國能源行業將進一步推進電氣化,電力系統將再次成為能源的重心,未來電網將在能源低碳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未來我國應該構建一個新型電力系統,其中有高比例的低碳能源,而如何利用市場機制推動能源低碳轉型,銜接和協調碳市場與電力市場則是下一步應該關注的問題。”

“以市場機制推動新能源消納,市場機制比短期棄電問題更重要。要加快培育和完善輔助服務市場和調峰市場,推動不同電源之間同臺公平競爭機制建設,明確電力服務產品的終端傳導機制和承擔原則。”華能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韓文軒提到:“要加快培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充分體現電力輔助服務價格,確保電力安全供應,推動電力系統低碳轉型,加快實施調峰機組的兩部制電價制度,探索不同調峰電源競爭機制,加快建立調峰機組容量成本市場化補償機制。”

袁家海教授強調:“從容量機制建設的角度看,近中期需要評估補償機制,確定參與市場的補倉容量,補償的基本原則應以回收固定成本后不再繼續補償為準。補償機制可以保障我國在轉型時期能源系統有足夠的靈活性資源,且到期之后安排有序退出機制,不再安排補償。中長期則適合發展容量拍賣機制,與電力中長期電力規劃相結合,不僅要滿足可靠性,還要滿足電力轉型和靈活性的要求,分類為資源定價,這樣電量市場、容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將會在能源系統中發揮各自特有的價值。”

在本次研討會上,綠色和平和袁家海教授團隊聯合發布了兩份研究報告。《中國電力供應安全的經濟分析與保障路徑研究》指出,十三五期間為了滿足尖峰負荷而投資數十億的燃煤電廠是極其不經濟的,若通過新建煤電廠來滿足電力尖峰負荷,不僅將進一步增加我們的能源轉型成本和我們的環境氣候成本,并且將造成2000億元的投資浪費。

《中國電力系統靈活性多元提升路徑研究》指出,由于中國電力系統中煤電裝機比例過高、系統靈活性嚴重不足,導致長期的棄風棄光問題,在2016-2018年一共有1400億千瓦時的來自于風光發電的電量被棄掉,相當于3000萬千瓦的煤電廠一年的發電量,對應大概350億元的燃煤成本。中國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亟需解決傳統電力系統與可再生能源消納不匹配的問題。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