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廣東廣州全市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

2020-11-30 11:07:44 廣州日報   作者: 杜娟  

廣州市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等聯合制定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工作部署,系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區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黑臭,治理后的河流煥發新活力、呈現嶄新面貌,時隔多年重現晴日“白鷺成行”、夜晚“螢火蟲飛舞”的美麗景象,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認同感、幸福感。縱觀廣州治水的奮戰之路,前瞻治理攻堅未來可期,離不開“抓源頭、補短板、保生態、強機制”四個關鍵。

據了解,自2015年國務院“水十條”發布以來,在廣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將黑臭水體治理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列入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統籌推動。全市治水工作者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為全力提升水環境質量,打響了一場城市黑臭水體剿滅戰。

在長期的治水實踐中,廣州市精準打出“控源、截污、清淤、補水、管理”治水組合拳,并以此為基礎,探索、建立了一套超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12345”思路,即:以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的“1套機制”為統領,按照網格化和排水單元的“2套網格”劃分作戰單元,深入“3源”(源頭減污、源頭截污、源頭雨污分流),全面推進實施“4洗”(洗樓、洗井、洗管、洗河)和“5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礙物、清理涉河違法建設)專項行動。通過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實現了城市水生態功能的系統性修復,全面推動廣州治水上水平、上臺階、出實效。

抓源頭,強力整治污染源,實現源頭減污減量

按照“小切口、大治理”的原則,大力開展源頭污染源治理工作。深入推動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村級工業園、涉河違建、“散亂污”等有關整治,落實提質增效及排水單元達標,以繡花功夫查控污染源。

一是創新推動“四洗”清源工作。“四洗”工作中的“洗”,是指全角度、無死角、全覆蓋的意思,對河涌流域范圍內的所有建(構)筑物,以棟為單位,展開地毯式摸查登記。2018年以來,開展“洗樓”行動,摸查建(構)筑物67萬余棟,清理整治污染源13萬個;開展“洗井”“洗管”行動,累計排查排水管道約1.6萬公里、檢查井60余萬個,整治管線結構性缺陷4.8萬余處,清除管內淤泥垃圾,保障管線通暢;“洗河”3910條(次),清理河道垃圾17.55萬噸,確保河涌潔凈。

二是持續開展涉水違建拆除、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拆除涉水違建1220萬平方米,貫通巡河通道,清除臨河污水直排場所,為沿河區域綜合整治及環境提升提供空間;治理非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戶2856個,實現養殖糞污處理達標后排放或資源化利用。

三是大力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工作。推動全市2萬余個排水單元內部排水設施的權屬人、管理人、養護人、監管人“四人”到位,消除管網錯漏混接,確保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實現“排水用戶全接管、污水管網全覆蓋、排放污水全進廠”。

補短板:著力推進設施建設,提高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全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提升污水設施處理水量。今年“2.15”第一場暴雨期間,全市污水處理廠處理水量約572.63萬噸,初雨系統處理水量約109.28萬噸。在保障水安全的條件下,確保了國考、省考斷面水質達標。

廣州市在污水處理能力上取得的進步歸功于三項措施。一是大力開展污水管網建設。“十三五”以來,全市新建污水管網1.67萬公里。是“十二五”期間的12.9倍,城市建成區已消除污水管網空白區。二是大力開展污水廠建設。加快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新(擴)建城鎮污水處理廠31座,其中地埋式污水處理廠13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70萬噸/日,目前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69萬噸/日,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二。三是大力提升污泥處理處置能力。加快推進污泥干化和焚燒設施建設,污泥干化能力由“十二五”期間的90噸/日增至3440噸/日,污泥焚燒能力由900噸/日增至3867噸/日,全市污泥得到資源化利用,基本實現“出路暢通、安全可控”。

保生態:修復城市水生態環境,推動污澇協同治理

廣州市堅持污澇同治理念,統籌水安全和水環境治理。堅持自然生態恢復導向,著力恢復河湖雨洪調蓄功能。不斷完善大江大河治理體系,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充分發揮水利工程防洪調蓄作用,雨前精細實施預騰空,雨中科學調度,成功抵御“5.22”“6.8”暴雨、臺風“鸚鵡”“海高斯”等極端天氣襲擊。有效規避了城市內澇的風險,構建韌性安全水系,同時保證河涌水質的有效改善。

具體經驗分三步:一是實施生態補水。改變從珠江“調水補水”的做法,利用污水處理廠布局優勢,將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就近補入河流,流域內河流水質改善明顯,水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河道底泥實現原位自凈,避免了大規模底泥清淤。如利用尾水補水后的沙河涌、車陂涌水質改善明顯,河涌生態系統逐漸恢復,水草生長茂盛,魚群嬉戲,形成環境宜人的親水空間,河道底泥也逐步恢復了良好的生態。二是保持低水位運行。探索實踐河流低水位運行,避免河水倒灌排水口,讓陽光透進河床,為自然生態留足自凈恢復空間,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為國內城市河流開展低水位運行提供可復制的案例。三是重點治理合流渠箱。推進實施全市443條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總長約421.53公里,取消截污閘,恢復渠箱排放雨水、山水的功能,讓“污水入廠、清水入河”。根據各區上報結果匯總,建成區排水單元雨污分流面積比例達到58.36%,年底將達60%。景泰涌合流箱涵清污分流后,既解決了清污混溢現象,又明顯提升了河涌水質,同時還騰出了涵箱空間,為行洪排澇提供了通道及調蓄空間,消除了景泰涌流域的內澇風險點。

廣州治水工作不斷向前邁進,深入貫徹“污澇同治”,力爭2021年底全市排水單元雨污分流面積比例達70%,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443條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

強機制:完善治水管水體制,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一是組建排水公司。為了深入貫徹“污澇同治”,使排水管理更加精細、專業。廣州市深化排水管理體制改革,成立排水公司,建立全面覆蓋、責任清晰、技術先進、管理精細、產業現代的公共排水設施運營維管體系,推動“廠、網、河”一體化管理。市排水公司率先探索實踐城市排水管網“片區化+網格化”管理,公司下屬5個專業運營分公司,劃分為43個片區,細分2萬多個排水單元,累計巡查管網約16.2萬公里,清疏管網約2.5萬公里,轉輸污水近17億噸,為打贏打好黑臭水體剿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落實河湖長制。廣州市河湖長制工作2018年、2019年連續獲得國家督查激勵、省考核優秀,白云區入選2019年全國10個河長制湖長制激勵市縣,民間河長蘇志均當選全國“十大最美河湖衛士”。廣州市河長辦累計發布了8道市總河長令(2020年發布2道),出臺36項工作制度、23項治水專項方案,健全河長責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監督考核、激勵問責5大機制。

在原五級河湖長體系基礎上,向上延伸設置9大流域市級河長,向下延伸設置1.8萬余名網格員,形成“總河長—流域河長—市級河長—區級河長—鎮街級河長—村居級河長—自然村河段長—網格員”的多級治水體系。全面推行河湖警長制,把公安機關納入河湖長制體系,堅決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落實“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問責”五步法,治水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重要依據,已對199名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河長等人員進行追責。

三是實施“開門治水”。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黑臭水體整治,全市8811名民間河長積極開展巡河護河行動。印發實施違法排水行為有獎舉報辦法,鼓勵人民群眾積極舉報違法排水。積極開展治水進校園,引導青少年學生積極投入到保護河湖、珍惜生態的社會實踐中。

同時,在進一步完善民間河長、志愿者巡河等制度基礎上,廣州市水務局指導各區開展河湖長制宣傳1000余場次,聯合團市委開展“河小青”公益活動,廣泛發動青少年志愿者開展公益巡河一百余場。當前,全市已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全民群治、水陸共治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廣東廣州,黑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