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30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視頻會晤。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實現了年內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預期目標,達成了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贏的投資協定。
中歐投資協定有何特點?為達成協定,中歐雙方經過了怎樣的談判過程?如今協定達成,對中國、歐洲乃至全世界有何重要意義?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專家。
歷經7年,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關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2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新聞公報提出,中歐投資協定將促進和便利相互投資,雙方同意盡早啟動協定談判進程。
2013年11月,在第十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雙方發表《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共同宣布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正式啟動。
2014年1月,中歐雙方啟動了投資協定的首輪談判,此后陸續開展。
2020年9月14日,習近平主席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視頻方式舉行中德歐領導人會晤。各方確認,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
2020年12月30日,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歷經7年、35輪,如期完成談判、達成共識,在中歐建交45周年這一特殊年份更顯意義非凡。這是中歐雙方7年來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深化中歐經貿合作的新開端。
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是一項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協定
中歐投資協定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是一項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協定。協定涉及領域遠遠超越傳統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成果涵蓋市場準入承諾、公平競爭規則、可持續發展和爭端解決四方面內容。
“中國與28個歐盟成員國中的27個成員國(除愛爾蘭以外)都分別簽有雙邊投資協定。2009年《里斯本條約》生效,外商直接投資被納入歐盟的專屬職權范圍,中歐投資協定成為了首個歐盟與中國的投資協定。”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告訴記者,中歐投資協定達成后,將解決投資涉及第三國,管轄權限、法律權限不匹配問題,也會降低中國企業對歐投資的行政成本,提高投資便利性和透明度。
“長期以來,中歐經貿合作在貿易領域更集中,相互依賴程度高,但在投資領域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讓貿易、投資兩個‘輪子’轉起來,有利于鞏固雙邊經貿關系。”崔洪建說。
雙向投資是中歐關系的重要紐帶。截至2019年底,歐盟累計對中國直接投資1379億美元,中國累計對歐盟直接投資1021億美元。但與中歐雙方龐大的經濟體量相比,投資仍大有潛力。
當前,歐盟已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重要目的地,目前中國在歐設立直接投資企業超過3200家,覆蓋所有歐盟成員國。“中歐投資協定可以更好地保障雙邊投資,激發雙方在投資領域合作的信心和動能。”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說,歐洲對華投資上升空間將更大,而中國企業在歐的投資環境也將更加開放、公平。
構建新發展格局,展現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體現在從過去的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從過去被動的‘規制跟隨’型開放轉向主動的‘規則制定’型開放,通過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逐步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韓保江說。
從流動型開放到制度型開放,從被動的“規制跟隨”型開放到主動的“規則制定”型開放,這從外商投資法實施可見一斑。
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資法開始實施,這是外商投資領域基礎性法律。其中規定,國家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這正是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基礎之一。”崔洪建說,中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外商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全國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已減少到33條,對歐盟企業的吸引力隨之增大。
“中歐投資協定對我國發展的‘溢出效應’也十分明顯。”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員周晉竹認為,中歐投資協定有利于中國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建設一流的營商環境。
中歐經貿韌性足、潛力大,在地理標志協定等一系列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
從2004年到2019年,歐盟連續16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與歐盟商品貿易額約為4777億歐元,同比增長2.2%,保持歐盟第一大商品貿易伙伴地位。而今年前三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中國首次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
今年以來,除了中歐投資協定,中歐在地理標志協定等一系列問題上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來自中國的紹興酒、六安瓜片、安溪鐵觀音,如何與歐洲的香檳、巴伐利亞啤酒、帕爾瑪火腿“相遇”?2020年9月,中歐正式簽署了《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該協定談判于2011年啟動,共歷時8年。2019年底,中歐雙方宣布結束談判;雙方各275個地理標志產品被納入協定附錄,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等。根據協定,納入協定的地理標志將享受高水平保護,并可使用雙方的地理標志、官方標志等。
這一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志協定,協定將推動中歐優質農產品更加便捷進入對方市場、為雙方民眾帶來新福利。
協定簽署3個月后,又一份里程碑式的協定誕生——中歐投資協定,為中歐相互投資提供更大的市場準入、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為世界注入信心,有力拉動后疫情時期世界經濟復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發布報告稱,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歐盟經濟因疫情受到重創,歐盟遭遇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多位受訪專家認為,中歐投資協定達成,不僅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邁向更高水平,還會增強國際社會對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信心,助力中歐更好地發揮世界經濟“雙引擎”作用,有力拉動后疫情時期世界經濟復蘇,為世界帶來更多商機。
“中歐能在這個時候達成共識,是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事件。”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武特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在馮仲平看來,“現在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比如氣候問題、核不擴散問題,包括抗疫合作問題,到底是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來‘單打獨斗’,還是靠多邊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呢?中歐作為堅定的多邊主義者,在2020年末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