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光伏行業頗為風光,成為資本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
光伏龍頭隆基股份,市值從2020年初的1000多億元增長到目前的4700多億元。通威股份、陽光電源、中環股份的市值先后突破或沖擊1000億元,通威更是一度突破2000億市值。上機數控的股價漲幅接近10倍,位居A股前列。
天合光能、晶科電力、中信博、固德威、賽伍、帝科、奧特維、上能電氣、正帆、英杰等紛紛A股IPO。阿特斯、晶科能源宣布回歸A股。此外,還有不少光伏上下游企業正在排隊或者準備IPO當中。
但是,在資本市場風光的同時,光伏企業并不從容,就像不能停歇的金槍魚一樣,內卷明顯,從硅料,到玻璃,再到大小尺寸,以及HJT與Topcon之爭,乃至儲能布局,光伏企業始終面臨著戰略選擇的難題和業務布局的窘境。
硅料緊缺
1月22日,上機數控公告,與新特能源簽訂7.035萬噸“多晶硅料”長單采購合同,月度議價,預計2021-2025年合同金額約60.501 億元(按當前市場價86元/kg),占公司2019年營業成本的1088.23%,屬于特別重大合同。
作為硅片新貴的上機數控與上游簽署長單采購合同,提前鎖定硅料采購量。這背后的現實是,行業硅料產能不足,硅料價格波動厲害,2020年多晶硅菜花料價格波動區間29-67元/kg,致密料價格波動區間59-94元/kg,年中低點到年底高點平均漲幅翻番。
截至2020年底,硅料產能約為54.5萬噸(對應約180GW),由于硅料產能建設周期較長(一般約18個月),預計到2021年底也僅為57.5萬噸(對應約190GW),這個供應量僅能滿足頭部企業實際出貨量的需求,相對于近年新增的大量電池及組件產能而言,大量下游企業將面臨“無米下鍋”的情形,而且供求關系失衡情況下的價格上漲,還將碾壓下游的盈利空間。
硅料,將成為2021年光伏行業最大的灰犀牛,全行業都在靜靜地看著它施展威力,而大部分企業又無能為力。
玻璃跌宕
同樣,1月21日,東方日升與福萊特簽署采購光伏玻璃的戰略合作協議,2021年-2023年采購34GW(約2.34億平方米)光伏壓延玻璃,預估合同總金額約89.08億元人民幣(按3.2mm光伏玻璃均價42元/平方、2.0mm光伏玻璃均價34元/平方測算)。具體采購價格采取月度議價方式。
2020年光伏玻璃遭遇產能不足,3.2mm光伏玻璃的價格從年初的29元/平方上漲到目前的42元/平方,漲幅45%。截至2020年底,光伏玻璃產能約為2.86萬噸/天,預計到2021年底將超過5萬噸/天,隨著新增產能逐漸釋放,光伏玻璃的供求關系將會逐步緩解,價格也有望逐漸回落,但短期對下游組件利潤空間的沖擊已經不可避免。
對于光伏玩家而言,穩定的供應鏈關系,鎖定規模,價格浮動,保障盈利空間,尤其對龍頭企業而言都是雙贏的事情,這也是光伏行業一體化沖動的本質原因。
大小尺寸之爭
從技術及成本角度,大尺寸是光伏行業的發展方向。大小尺寸之爭,實際上是舊產能與新產能之間的利益爭奪。
光伏技術進步太快,舊產能往往尚未折舊完畢,新產能就把舊產能拍在沙灘上了。因此,舊產能必然會奮力反抗,多用一日,就多創造一天價值。
目前,新增產能基本上都是210向下兼容,也反映了行業內的態度。大小尺寸及大小功率的不斷進步,使得新舊產能之間以及新舊勢力之間的爭議總會存在,不可避免。
光伏內卷,在這個方面也是淋漓盡致。
HJT與Topcon之爭
同樣,HJT與Topcon也是新舊產能之間以及新舊勢力之間的爭議。
本公眾號曾于2020年12月9日發表了《如何看HJT和Topcon之爭》對這個話題進行了系統分析,這里不再累述。
目前,這個爭議仍在持續,但呼聲頗高的HJT仍然沒有取得產業化的新進展,除了通威,仍不見GW級投資,畢竟成本是第一位的,情懷不能轉化為利潤。
而基于PERC的Topcon在新增PERC產能中,總是留有余地,也反映了產業方對Topcon的曖昧態度。
HJT與Topcon之間的爭論,還將持續消耗光伏企業的戰略定力。
下游招標之苦
中國政府提出了2030年至少1200GW風電和光伏的目標,同時還有2030和2060碳排放目標,在寬松貨幣背景下,能源國企成為新能源主要投資方。國內市場的招標模式,價格成為重要考量因素,這讓上游組件企業互相碾壓,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光伏行業的規模看起來很大,但很難開心享用,畢竟分羹的人太多,變數很大,還互相碾壓。
儲能的艱難前行
隨著新能源占比提高,鋰電成本下降,儲能的經濟性逐漸體現,不少新增項目都是“光儲一體化”。光伏企業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儲能的階段。
實際上,從天合到晶科,再到陽光電源,光伏企業在儲能領域布局較早,但前些年的效果并不理想,也只是阿特斯在海外儲備了不少項目,陽光電源則剛剛開始破局。
光伏-儲能的龐大市場不可否認,但國內儲能市場尤其是2B市場,也面臨類似光伏電站的宿命,下游國有業主的招標模式,會讓上游制造端難以獲得較好回報。前些年,調頻儲能領域就經歷了這樣的內卷命運。而海外市場,看起來更加肥美,但對品牌和渠道的要求頗高,難以一蹴而就。
光伏行業在新能源大浪潮中,風光無限,空間龐大,但在預期一致的背景下,群雄逐鹿,競爭壓力很大,從技術迭代,到產業鏈保障,再到下游競標消納,沒有任何一個環節可以輕松躺賺。
作為行業是美好的,作為個體是艱難的。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