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夢想窒息到下周回國,賈老板人生大起大落。從樂視網功敗垂成,到新能源車方興未艾,如今吉利迎回FF,賈老板能否翻身在此一搏。
實際上2020年新能源車火熱,已經造就了國內的小鵬、蔚來、理想等品牌估值高企,已在美國上市的蔚來在一年內股價暴漲近20倍,新能源車是新的財富代碼嗎?
回頭看,新能車確實有著他一定的基本盤,但市場份額有限,有限的空間能夠承載如此多的造富神話嗎?
躬身入局者不斷
近日FF流出一份商業計劃書,FF計劃通過SPAC造殼上市。商業計劃書顯示,交易完成后公司估值約為26.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9億元),上市后,FF將以34億美元(約220億人民幣)的估值募資10億美元。
其中來自中國投資人的投資金額大概占融資額的50%左右,另外的50%是來自歐美投資人,FF路演報告顯示,7.75億美元的私募基金融資當中,1.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3億元)來自中國某座一線城市,還需獲監管批準。
早在2020年7月2日,賈躍亭宣布其在美國申請的個人破產重組最終完成,重組方案已正式生效,債權人信托隨之設立并開始運營。
簡單的說,在美國的個人破產并不能免除賈躍亭在中國的債務,且FF何時盈利沒人知道,行業龍頭特斯拉用了17年,現在一輛未交付的FF呢?債權人真的有耐心等待到盈利分紅嗎?又要等待多久?賈躍亭已經有了“下周回國”的前科,還有多少投資者會相信他?
賈躍亭高調歸來的背后是新能源車的火熱。
除FF外,近期最火熱的是恒大汽車完成了260億港幣的融資,導致股價暴漲市值站上了4000億的大關。百度近期表示正在籌建智能汽車公司,寶能新能源車則通過贊助央視跨年晚會打響知名度。
FF商業計劃書還透露已經收到了1.4萬個訂單,但公開信息顯示,FF只有91和81兩款,且最早在2016年便已經發布,當下已經來到了2021年,五年前的車跟得上現在的消費者嗎?
國產新能源車三強蔚來、理想、小鵬,三者成立時間都在2015年前后,而此時賈老板的車已經亮相。如今滄海桑田,三者都已開始出貨,但FF還未能商業化,依舊停留在資本運作,“下周回國”的承諾依舊日復一日。
隨著包括能源安全、能源危機、環境危機等諸多問題帶來的思考和討論,傳統車開始受到質疑,新能源車異軍突起,日本和英國更是宣布2030年開始禁止銷售燃油車,轉型新能源車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舊技術,新故事?
數日前,一位南昌車主的特斯拉出現故障,特斯拉稱因為國家電網的電壓突然升高,Model3充電時電流過大,導致車子逆變器燒掉。2月1日,特斯拉又向國家電網道歉。實際上特斯拉一直問題不斷,不完全統計,2020年便發生了11起。
其實不只特斯拉,新能源車的質量問題比比皆是,由于新能源車采用了眾多新技術,在穩定性上一直存在問題。有車企員工舉例說,蔚來也同樣出現過系統失靈導致的整車宕機、剎車失靈、充電故障,威馬更由于工廠品控問題導致了機械故障頻發。
眾所周知的是,越是復雜的機械故障率越高,新能源車是舊技術、新組合尚且需要一個磨合期來提高成品率。因此,對于新能源車來說講好故事更重要。
一位曾供職于北汽、上汽、奔馳的車企員工武洋拒絕評價新能源車。他認為新能源車并沒有技術難點,本質上與電動三輪車是一個邏輯。
當下,新能源車的龍頭特斯拉股價已經來到了840美元,市值超過了三個豐田。曾經無數人質疑特斯拉的股價,但它就在那里越長越高。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市場的允許,畢竟股價是要用真金白銀堆砌起來的,這表示了大量資本的認可。
武洋表示,特斯拉的科技感掩蓋了它所有的缺點,而馬斯克本人也是十分新潮的科技狂人,而且熟諳如何與投資者互動。比如,近日,馬斯克在發布會上宣布,特斯拉可以暢玩近期火熱的游戲《賽博朋克2077》。“汽車還能變成游戲機”,與之對應的是傳統車企的默默無聞 。
特斯拉的資本故事越講越精彩,甚至把車包裝成了能夠滿足大部分需求的萬能機,想必馬斯克也知道給資本和客戶人群講故事是成功的捷徑。
傳統車企在技術上保有優勢,從材料到動力設計都有著數十年甚至超過百年的積累,但新能源車實現了彎道超車,越過了過去的技術壁壘直接開辟了新的賽道。而電車本身技術十分成熟導致了一大批新興公司開始跑馬圈地。
實際上,傳統車企也在布局新能源,但效果均差強人意。數位車企員工告訴90度,主要原因是公司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造車邏輯,且大公司接受新興事物的速度要慢的多,導致了轉型不利。大型公司受制于種種供應商、公司體制、長期合同等等轉型十分困難。
“造富游戲”的風險與泡沫
有業內人士評價,當下造車門檻太低,各路代工廠可以全部包辦,甚至品控更好,新能源車不像造車更像炒股,曾經輝煌過的威馬汽車便是典型代表。
威馬曾表示,自建工廠比代工模式品控要好,但其實因為高度模塊化代工反而質量上要成熟的多,自建工廠的威馬反倒常年飽受品控困擾。某車企員工指出,威馬在用傳統車的思維做新能源車,不用代工是傳統車的模式,當下電動車跟電子產品生產上模式都差不多了,買新能源車和買蘋果產品一樣都屬于電子消費。
另一方面,資本的集中涌入大大增加行業中的泡沫。某智能駕駛公司技術人員說,現在的新公司甚至整個挖走老公司的研發團隊,只要有錢技術不成問題,同時新能源本身較低的技術門檻也導致了造車十分容易。賈老板的車是否如其所說的那樣優秀還缺乏驗證,但已經有公司開始用ppt來造車。
盡管躬身入局者還在繼續,不過有業內人士預測,如此密集的涌入大量公司勢必也會在數年后出現衰退潮,新興公司最多活四家,新興勢力也在不停的洗牌,同時傳統車企雖然動作遲鈍,但若要轉型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也可以迅速搶占市場。
從資本方向考慮,新能源車已經帶動了上下游諸多產業鏈,但卻沒有見到現實的收益,特斯拉雖然結束了多年虧損,但主要盈利并不是來自買車,風險依舊存在。行業龍頭尚且如此,那么還沒有完成布局的、甚至才剛剛起步的新能源車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永遠是收益最大的,隨后便開始擊鼓傳花,最后花落誰家尚不得知。
從基本面分析,化石能源的枯竭是必然,新能源取代舊能源也是必然趨勢,從煤炭到石油再到電動,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無法想象的新興事物。
但不少業內人士仍在發出連串質疑:當下是否存在過度焦慮?新能源車是否被過度神化?沖擊傳統車的舊有體系對于資本來說是以小博大,試試未嘗不可,但對于普通人呢?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