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5日-6日舉行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講話中指出,對煤炭、原油、天然氣等資源稅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這意味著6月1日率先在新疆實行資源稅改革范圍將擴大到整個西部地區。
上次“逃過一劫”,煤炭行業資源稅改革的“靴子”終于還是落地了。在政策推廣的西部地區,內蒙古、陜西、貴州、青海等都是我國的產煤大省(區)。其中,內蒙古和陜西分別以6.37億噸和2.86億噸分列去年產煤量的第一和第三名。
以內蒙古為例,該省現行煤炭資源稅額為每噸3.2元,按照2009年的產量6.37億噸計算,煤炭資源稅僅征收20.38億元,在內蒙古1378億財政收入中只占1.48%。而若改成從價征收,稅率提至5%,按照今年4月商品煤均價490元/噸計算,每噸煤的稅額將上漲7倍多至24.5元/噸。內蒙古資源稅收入也應將超過156億元。
地方財政收到“大禮包”,煤企則無疑獲得了重大利空。相對于天然氣而言,短期煤炭行業稅負轉嫁能力不足。天相投資表示,從當前情況來看,煤炭市場供需總體平衡,當前不是絕對的賣方市場,只是特別區域、特別時期有效供給略有不足。并且,從幾個重要下游當前的經營狀況來看,或低位徘徊、或走下坡路,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不很明朗,鋼鐵、水泥以及電力的需求增速面臨一些不確定性,且這些行業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產品價格提升空間不足,因此對于煤炭行業“額外”的提價會有抵觸。行業新增稅負成本無法順利完全轉移的情況下,短期對煤炭行業將會產生負面影響。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現在并不是啟動煤炭資源稅改革的好時機,現在是夏季用電高峰,煤炭供給普遍偏緊。而且煤炭是這項改革中最復雜的,除此與多個重要產業密切聯系之外,還分布多個省份,波及面也最廣。若新增成本最終轉給了消費者,將很快擴大國內的通脹壓力。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