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用可持續思維重新審視 電動汽車未來發展方向觀點熱搜

2021-02-22 10:55:55 科技日報   作者: 蹇林旎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為實現這一目標,持續深入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成為當務之急。一直以來,我國交通運輸領域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居高不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以替代傳統燃油汽車無疑是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朝著清潔、可再生、低排放方向不斷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

為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需要用“可持續思維”重新審視我國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方向與路徑,以滿足人民出行需求為核心目標,以創新先進友好的科技體系為重要支撐,以構建綠色高效的產業體系為根本任務,從融合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考量,從而深入推進綠色、友好型科技產業的高效融合,服務經濟、社會和環境的整體可持續發展。

以滿足人民出行需求為核心目標

發展電動汽車是一項持續演化的系統工程。在不同的時間階段和不同的區域場景,電動汽車相關技術、產品及商業模式都可能具有不同的呈現形式。發展電動汽車的核心目標就是要把握不同時空背景下科技產業的客觀規律,不斷開發令消費者滿意的電動汽車產品及服務,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對出行便捷性和舒適性的需求。

為此,科研單位和產業部門要尊重市場主體,用心聆聽人民心聲,從而有針對性地組織研發、生產和推廣,促進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對于特定的應用場景,要開展和專業用戶的深度合作,以實現節能減排和能源綜合利用為工作目標,通過充分挖掘電動汽車附加價值,大膽引入創新商業模式,最終形成多方共贏的解決方案。

合理引導市場預期是提高消費者滿意度的重要途徑。要加強科普宣傳力度,使更多人對電動汽車的原理、技術、性能及價值形成較為全面、正確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幫助消費者明確自身的真實需求,建立合理的心理預期,從而提升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當前,行業中存在一些不良傾向,一些廠家盲目地對續航里程、充電時間等關鍵技術指標提出過高的要求,表面上看是為消費者著想,實際上脫離了當前的真實需求,其后果是違背了現階段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擾亂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必須對此堅決予以遏制。

以持續創新科技體系為重要支撐

電動汽車是新興科技的典型代表,單就車身而言便融合了精密制造、先進材料、電驅電控、智能電子、電能存儲等交叉領域先進技術;而無人駕駛和智慧網聯的不斷發展正在對5G/6G移動通信、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大數據等前沿領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見,電動汽車進一步深化發展必須以持續創新電動汽車科技體系為重要支撐。

衡量技術先進與否,主要看它能否提升產品品質,降低整體消耗,滿足市場需求,增強產業活力。研發先進技術要高瞻遠矚,守正創新,不能一味地追求標新立異,把寶貴的社會資源浪費在某些“噱頭創新”上;更要腳踏實地,攻堅克難,破解當下面臨的瓶頸與難題。以動力電池技術為例,要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藝上共同發力,不斷提升其儲能密度、循環壽命及安全性。

衡量技術友好程度,應從用戶和環境兩個維度來考量。就用戶體驗而言,要著力優化人機交互技術、自動/無人駕駛技術、智能充電樁技術等,進一步提升人、車、樁之間的友好互動水平。從環境友好角度出發,要著力發展車與道路信息交互技術、車與電網能量交互技術以及土地集約型無線/無人充電站技術等,有效減緩電動汽車在大規模推廣過程中可能對市政交通、電網及土地等環境資源造成的壓力。

要優先發展先進、友好程度高、現實基礎條件好的電動汽車技術,穩步且快速地推進相關成果的落地轉化,為我國兌現“碳達峰”“碳中和”承諾爭取先機和主動。

以構建綠色高效產業體系為根本任務

實體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發展電動汽車要以構建綠色高效的電動汽車產業體系為根本任務。通過優化生產供應環節,健全配套商業服務帶動傳統汽車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并以此為契機創造一批產業發展的新機會,帶動建立若干產業新實體,有力促進國民經濟向綠色發展縱深推進。

一是要以優化生產供應環節為抓手。從實現全社會能效最優考慮,電動汽車的生產供應環節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結合現有傳統汽車的生產供應系統,避免產能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同時,要努力破除傳統汽車生產供應系統封閉僵化的弊端,通過深入融合工業物聯網體系,打造開放共享、循環再生的產業環境,努力提升全行業能效水平,降低電動汽車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

二是要以健全配套商業服務為助力。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電動汽車目前還存在價格偏貴、使用便捷性不高、電池續航里程不足等短板。成本和技術的瓶頸或許在短期內難以取得有效突破,這就需要通過健全貼心的配套商業服務進行彌補。因地制宜進行充/換電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電動汽車能量補給的便捷性,緩解消費者里程焦慮情緒。引入創新性金融信貸產品和商業運作模式,挖掘電動汽車附加價值,降低消費者經濟負擔。

從融合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考量

2015年9月,聯合國發展峰會批準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了涵蓋經濟、社會、環境三大領域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隨后,我國政府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詳細制定了我國的具體措施和任務。

研究上述文件不難發現,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對于落實“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促進持久、包容性和可持續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體面工作”“建造具備抵御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推動創新”“建設包容、安全、有抵御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采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等目標均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我們應從全局高度和長遠角度深入推進電動汽車科技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電動汽車在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綠色經濟發展和就業、改善交通和人居環境,以及延緩氣候變化方面的獨特作用,從而帶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還要充分考慮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國情,區別對待大中城市、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研究制定與當地社會現狀、地理環境,以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相適應的電動汽車發展策略。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能搞“一刀切”。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研究員、深圳市電力直驅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