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 28 日,由中國電建集團投資建設的貴州桐梓黃蓮壩風電場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將成為國內首個采用4.5兆瓦風電機組的山地風電項目,同時也是南方區域首個單機容量突破4MW的風電場。
土地限制被迫采用大容量大葉輪風機:4.5MW機型亮相貴州
黃蓮壩風電項目位于桐梓縣黃蓮鄉,規劃裝機容量49.5兆瓦,計劃安裝9臺2兆瓦風電機組和7臺4.5兆瓦風電機組,采用金風科技的機組,4.5兆瓦風電機組葉輪直徑156m,葉片長度達到75.8m,對機組的運輸和安裝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早期該風電場設計全部采用2.0MW機型,由于貴州林地和國土的限制,機位一再壓縮,從25個壓縮到16個,壓縮比例達到30%,為保證風電場容量,被迫采用4.5MW機型,這在2019年的南方風電場絕對是破天荒。
2021年南方風電場即將進入5MW時代
云南風機招投標單機平均容量從3.6MW到4.2MW。2021年云南8+3風電場首個風電場招標:華能瀾滄江光梁子項目13萬千瓦主機招標,平均單機容量突破4.2MW,實際9家投標主機廠家,至少已經有4家企業的投標機型都采用了5MW機型,也就是說云南的風機單機容量即將進入5MW時代。就在昨天,大唐集團發布198萬千瓦文山風機主機招標,明確提出單機平均容量不低于3.6MW,共計7個標段,一律大容量機型。據了解,文山風電場部分項目風機機位風速大于7m/s,部分主機企業在前期設計中都已經采用了5MW風機參與方案設計。
南北同步并進:5MW+風機是3060的必然選擇
在大多數行業人士的眼里,5MW及以上容量機型應該是三北的專利,一方面風速較好,建設條件便利,有利于降低風機的邊際成本,但隨著市場的變化,南北風電場的機型容量出人意料的發生了變化,3MW還沒有太多的使用,直接步入4MW+,并立即進入5MW+時代,運達與明陽直接進入6MW+(不一定用于南方風電場,葉輪達到175m,運輸難度是巨大的)。而這一切都來源于風電市場的需求:有限的資源如何通過技術的進步獲得最大程度的利用,顯然選擇大容量機型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機位數量,減少用地,同時還能大幅降低風機本身的邊際成本,也有利于提升南方風電場的開發效率。南方風電場的建設成本隨著土地成本林地成本的上升,逼迫風機價格大幅下降,而單機容量增加是最有效的手段。
交付困難大幅提升:南方大容量機型應用任重道遠
貴州目前唯一的大容量風電場就是黃蓮壩風電場,云南當前投入運行的也就一個華電火木梁子風電場,采用3.3-146機型,廣西采用3.x的風電場較多,2020年投產的大部分風電場都都是3.0MW以上的機型。根據這些風電場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采用大機型雖然在機位和征地方面,單機價格上獲得了好處,但實際建設、運輸和安裝過程中,給建設方和供貨方帶來了巨大的困難:黃蓮壩風電場為例,葉片與發電機的運輸,20多公里的運輸距離,需要10-15個小時的運輸,同時全程需保姆式的保障,而在2020年的搶裝項目而言,這點成本可能無足輕重,對于未來平價風電需要建設方、供貨方高度重視,如何降低非技術成本。
之前我多次撰文提到,如何通過技術創新,降低非技術成本,尤其是大容量風機的運輸、吊裝等建設成本,這對我們的風機主機廠家、塔筒廠家、設計院以及起重機廠家和施工單位都是責無旁貸的工作,我們已經看到了未來巨大的開發建設市場,但要把可能的市場變成現實的市場,只有通過技術創新與全產業鏈的通力合作,降低風電的開發成本,我想我們的行業企業也在行動,不管怎么說,這么大的蛋糕,要想吃下去,不做投入肯定是吃不到的。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