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綜合
  • 聚焦新格局下電力發展的十大關系

聚焦新格局下電力發展的十大關系

2021-04-12 10:38:15 能源雜志   作者: 徐進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之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并進一步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和經濟發展的“先行官”以及在我國能源行業處于中心地位的電力行業,在“十四五”期間如何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全面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和氣候雄心峰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筆者認為需要正確處理好十大關系。

當前發展與長遠規劃的關系

發展是興業安邦的第一要義,需要有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和矢志不移的執著追求,還要有遠大目標、明確方向和科學規劃。經過七十余載電力人孜孜不倦地追求,我國已實現從電力弱國邁向電力大國并初步跨入電力強國的宏偉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自己的光和熱。在當前正處于歷史轉折關鍵之時,只有感恩過往,珍惜當下,方能把握未來。當前是長遠的起點,新發展格局和新基建戰略為電力工業提供了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機遇。

但是越到這個時候越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全面總結好電力“十三五”期間存在的問題,科學統籌好“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超前謀劃好電力2035年遠景目標的頂層設計,切實明確電力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實現目標和對策措施,加緊構建全新的能源電力體系,為電力中長遠規劃理清思路和奠定基礎;而長遠是當前的延伸,有了中長規劃就要按照設定的目標和描繪的藍圖一步一個腳印地行動,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既不能束之高閣,“說一套、做一套”,也不能規隨人變,另起爐灶,更不能全搬硬套,墨守成規,而是要結合市場發展的變化定期進行適當“微調”、“適調”,讓規劃更適應電力產業未來發展需要。

總之,當前和長遠是首尾相連的一體,既不能只顧當前而不思考長遠,如果只考慮當前的作用、現實的需要,就會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也不能奢談長遠而脫離當前實情,規劃再美好、再雄偉,行動起來才是王道,如果缺乏堅持不懈的努力,就變成空中樓閣。

存量提升與增量優化的關系

據中電聯提供數據,截止2020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2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容量10.8億千瓦(占比49.1%),首次降至50%以下。

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和輸電線路總里程目前均位居全球第一,遠超過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國,且每年新增裝機容量就相當于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裝機容量,但煤電仍有近2億千瓦裝機沒有實現超低排放,棄水棄風棄光在一些地區仍不同程度存在,電網投資以主干電網為主,配電網明顯滯后;另一方面,國家主席習近平繼去年9月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承諾后,去年底又在聯合國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等等。

這要求“十四五”期間電力發展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策略:一手抓傳統電力的升級換代,加快既有項目的新技術、新工藝改造,加大淘汰落后電力產能力度,加強電力系統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努力打造高效清潔電力產業的“升級版”,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脫硝、脫硫和除塵、除汞等有害物質的同時,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和實施碳回收,使老項目煥發出“新活力”;一手抓新電力業態培育和新技術拓展,以更大力度更大勇氣發展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新能源、新電力,努力培育電力新業態,走好綠色電力、環境友好型電力發展之路,在“騰籠換鳥”中實現鳳凰涅槃,以迎接低碳化、零碳化、低污染為方向的第三次能源變革的時代到來。

電力生產與電力消費的關系

用電量被當作經濟發展的“風向標”。當前,我國電力供需總體相對平衡,新發展格局正加速帶動電力消費轉型,新業態、新產業、新服務日益成為拉動電力消費的新動力,要結合人民對美好生活和優質電力供應的需要,加大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市場化改革,從“源隨荷動”轉變為“源荷互動”,確保源網荷儲多要素協調互動,并借助數字技術和信息化手段不斷優化電力供應、運營和消費等體系,讓電力生產與消費更具人性化和多樣化。

再則,我國屬于典型的電力生產與消費逆向分布特性,能源基地集中在中西部人煙稀少和經濟落后地區,山西、鄂爾多斯、蒙東、西南、新疆等區域是我國五大國家能源戰略基地,西南和中部的水電全國最豐富,西北、華北、東北的煤電、風電、光伏發電的裝機規模全國最大,中西部當仁不讓成為我國的電力的生產中心。

然而,我國的電力消費中心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是我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消耗電量最多地區。如何把西部充沛的電能經濟高效地送到東部消納,需要全面統籌好特高壓骨干網架和電網分層分區架構,既要考慮到線路建造、投資收益、輸電成本、輸送效率等因素影響,也牽涉到資源稟賦、能源安全、用能成本、環保空間、“等(減)煤量”政策等因素制約,還要從區域發展、利益分配、交易機制、市場監管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

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發展是硬道理,但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電力是目前我國碳排放量第一大的行業,占比高達41%。因此,在邁入現代化強國的征程中,我國電力發展之路要盡快實現由以前偏重于規模擴張型向更加注重綠色電力轉變,在加快推進電力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以更大的力度和決心推動環境保護,使電力發展與生態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

實際上,電力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并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促進的。要在確保電力供應安全穩定可靠的基礎上,切實處理好電力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與節能減排及環保境保護的關系,在逐步降低對煤炭、天然氣等高中碳基能源發電和進口能源依賴的前提下,重中之重要做到“四個加”:

一是加快改造和逐步淘汰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電力產能,從根本上扭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電力發展方式;

二是加強電力企業尤其是煤電企業開展循環生產利用,從源頭上促進“三廢”及生產生活垃圾的綜合利用最大化;

三是加快推行綠色電力考核機制,構建以系統消納為核心的新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路徑,從機制上形成發展與保護并重的管控體系;

四是加緊電力生態體系建設,從格局上形成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水火互濟、多能互補、跨區互聯、電能替代等電力發展新局面。要逐步建立以清潔能源為主導的電力生產方式,打造以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為特征的現代能源體系,整體提升非化石電力在電力資源優化配置中的比重,將是“十四五”時期電力領域面臨的重要任務。

高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關系

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在于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同其他行業相比,電力具有以下獨特性:一是電力供應具有很強的計劃性和協調性,難以大規模存儲,需要即發即用和實時平衡;二是電能具有公共物品屬性,電價屬于國民經濟的基礎價格,確保安全供電是首要責任;三是電力產業屬于公用事業,具有較強自然壟斷性,進入門檻相對較高。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電力對整個國家安全與發展至關重要,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長期以來電力工業一直實行發輸配售垂直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和壟斷經營模式。

但隨著“國內大循環”構建和經濟一體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更大力度、更大范圍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還原電能的商品特征,尤其是在發電和售電環節全面引入競爭機制,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電力價格的機制,發揮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利于提高電力經營效率、降低電價水平和改善服務質量。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要切實轉變對電力的監管方式,更好地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找準政府和市場相互補位、協調配合的結合點,能夠激發出“落一子而滿盤活”的局面。實際上,政府和市場作為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缺一不可、各司其職,既要消除“市場或政府萬能論”的錯誤認識,也要擯棄“把一切都交給市場,政府撒手不管”的投機心理;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能管得過死;既要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也要在“市場失靈”時政府要主動“拉一把”,更好地使政府作用于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產業集聚與資源集約的關系

產業集聚和產業集群是后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行業集中度越高,分工協作越好,集約化程度越強,資源利用效率越大。電力產業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發輸配售垂直一體化且具有高度關聯性,產業集聚效應較強,資源集約化要求較高。

在我國從電力生產大國向電力強國邁進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抓住“新基建”戰略帶來的難逢機遇,把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觀貫穿于電力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切實把握好大電網、大能源基地與微電網、分布式能源間的關系,堅定不移走好制造強電、質量強電、網絡強電、數字電力之路,不斷提高電力的核心競爭力;要按照資源集約、產業協同的要求,通過示范項目建設、產業政策引導、行業標準建立等措施指導產業的整體發展,切實筑牢電力工業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信息鏈,逐步形成電力產業的集群、集聚、集中、集約發展態勢,不斷推進電力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要集中力量、集聚資源加強電力領域科技攻關,努力解決關鍵電力技術被“卡脖子”的難題,搭建自主、可控、安全的電力產業鏈、創新鏈,把競爭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把產業集聚與資源集約作為電力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主攻方向,借助合并重組、業務整合、戰略協同、區域一體等、價值創造等多種途徑,實現優質電力資源向優勢企業、優勢產業集聚,由“小散弱”向“大強優”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化轉變。

提升效益與改善民生的關系

電力作為國民經濟先導性產業,其投資建設及生產經營活動必須講究實效、注重效益,否則難以維持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在高質量發展觀的指引下,牢牢把握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經營理念,科學做好電力開發的前期規劃,讓有限的土地、空間、環境、資金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千方百計降低工程建設造價,想方設法節省運維成本,確保項目全壽命周期成本最低,盡可能實現經營效益的最大化。

要強化系統性思維,擺脫路徑依賴,在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電力發展的堵點,補齊電力發展的短板,貫通電力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電力體系整體效能。

要在新發展格局引領下,時刻牢記“人民電業為人民”的辦電宗旨,堅持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我國電力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確保必要合理回報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電力市場的發展環境,主動帶動地方經濟的協調發展,切實降低全社會的用電成本,讓電力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正地惠及民生,讓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的用電需求、增強群眾福祉成為電力發展壯大的永恒主題。

要不忘使命擔當和社會責任,主動服務于國家大戰略,緊緊圍繞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在確保能源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大國策中承擔盡應的職責,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

底線思維與紅線意識的關系

當前,以電力為中心的能源轉型升級正在加快推進,尤其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正推動電氣化邁向新的發展階段,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等電能替代新模式的興起,電力作為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在我國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其戰略地位更加不容忽視,必須在堅持國家能源安全的底線思維下謀劃我國電力發展,堅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我國雖然早已成為世界上裝機總量和全社會用電量最大的國家,但我國的人均用量距離中等發達國家仍存在不少差距,電力發展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重化特征”依舊明顯,節能減排任務非常艱巨,我國電力工業不僅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而且關乎著全球大國地位的穩固。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全球大爆發再一次給世人敲響警鐘,人類社會應該學會更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否則必然會得到自然的報復,這慎重地告誡我們在電力發展中要牢固樹立并自覺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紅線意識,遵循“在保護中促進開發、在開發中落實保護”的原則,嚴守資源利用上限,切實改變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式的簡單粗暴電力開發方式,大力構建綠色生態電力發展體系,真正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要采取“零容忍”的要求,加大查處排污和毀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堅決剎住亂排亂放亂挖等不良現象。

總而言之,電力發展既要恪守能源安全的大前提,也要堅持生態文明建設的總要求,遵照“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全面統籌,科學規劃,精心布局。

傳統電力與新興能源的關系

一般來講,我們常把水電、火電稱之為傳統電力,而把風光核生等發電稱之為新興能源。放眼世界,傳統的煤電和水電雖然仍是全球電力生產的領導者和支配者,但歐洲多國已公布淘汰煤電的時間表,美國等國也在不斷拆除水壩,電力脫“煤”去“水”看起來好象勢不可擋。

但考慮到我國的具體國情和煤電、水電在電網調峰、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傳統電力在我國電力中的地位仍不可替代,承擔著托底保供中的“壓艙石”作用,全面的禁煤控水并不現實、也無必要。電力轉型的共識日益強烈,以風光生等為代表的新興能源業已成為我國電力發展的主攻方向和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我國傳統的煤電裝機比重已從最高峰時近五分之四逐漸降低到目前電力總裝機的一半以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也占到煤電總裝機的85%以上,并且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超低排放清潔煤電供應體系;水電作為我國目前體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也受到生態環保等壓力而飽受爭議。

其實,新興能源的崛起并不能代表著傳統電力的式微,特別是前不久發生的美國極地寒潮來襲引發大規模停電也給我國敲響“警鐘”,并且新興能源和傳統電力之間也不是一承不變的,現在被稱之為的“新能源”或許經過多年發展和技術變革突破,也極有可能被更新型的能源所取代,從而變成為傳統的能源電力。一言以蔽之,“十四五”期間,我國電力邁向清潔低碳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兼顧傳統電力與新能源的均衡發展、用電成本與能源安全的協調統一、源網荷儲的縱向協同,否則“餅”畫的再大、再好也難以在實踐中兌現。

“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關系

同其他行業相比,電力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行業,各國對本國電力市場保護重新抬頭,對外開放政策日益收緊,導致“引進來”和“走出去”難以形成良性互動,掌握電力關鍵核心技術與標準的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電力技術發展深懷戒心、對雙方間電力合作不斷收緊并設置各種壁壘,我國能“走出去”的電力市場大多集中在電力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

而新發展格局意味著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和更大力度的“走出去”,需要電力行業不斷加大同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我國電力發展模式的轉變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既要進一步放開我國電力市場,不斷擴大外商投資電力行業的準入門檻,完善電力投資的負面清單制度,推動外資政策向制度型開放轉變,打造更加公平、包容、誠信的電力營商環境以吸引優質外資進來;又要充分利用RCEP落地和中歐投資協定簽署的契機,主動參與到國際電力市場競爭,加快與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電力產能合作,加緊推進全球清潔能源電力互聯網建設,主動策劃一批重大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力合作項目,全面提升電力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總體而言,“引進來”與“走出去”如同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并不是完全割裂開來,而是相輔相承、互為一體,是電力行業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必然選擇。(作者徐進,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總經濟師)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電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