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煤炭
  • 綜合
  • “高投入、低產出”難題如何破解?

“高投入、低產出”難題如何破解?

2021-04-26 10:00:42 中國煤炭報   作者: 記者 謝吉東 通訊員 孟明  

年產原煤500萬噸;在職職工690人,始終保持三分之一的人員輪休;以取消檢修班的方式取消夜班;噸煤成本83.31元,噸煤電費3.5元……皖北煤電集團智能公司麻地梁礦通過智能化建設提質增效,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員絡繹不絕。

“我們圍繞本質安全、降本增效、為煤礦工人謀幸福的目標,提出了目標引領、整體設計、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智慧礦山建設思路,解答了煤礦智能化建設高投入、低產出的難題,2020年與相鄰同規模民企相比,節約成本2億元。”皖北煤電集團智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勁松說。

每一套系統都簡單實用

行走在麻地梁礦區,白墻黛瓦的河套民居、簡約的蒙古包涼亭、空曠的廣場映入眼簾。放眼望去,整個礦區一覽無余。

“這就和我們搞智能化建設一樣,圍繞著目標引領,每一套系統都簡單實用。”吳勁松說,“越簡單越容易實現智能化,越復雜越不利于管理,而且不經濟。”

“看你們的智慧礦山,感覺每項都輕描淡寫,但又效果非凡。”內蒙古華為政企業務部總經理劉曉鋒說。

據了解,麻地梁礦在智慧礦山建設過程中,堅持“一井一面”生產布局,簡化生產系統,取消了井下所有煤倉,實現“以銷定產、產銷聯動”。同步對礦井采煤、機運等原煤生產系統、通風系統、供排水系統、供電系統、監測監控系統等進行設計優化,并圍繞優化后的礦井設計,逐步開展設備購置與安裝,供貨廠家按煤礦要求對設備配齊傳感器,各類控制系統開放接口協議,確保能夠適配礦井綜合管控平臺。通過優化設計,全礦減少了約2.5億元基建投資。

“煤礦智能化建設不是一拍腦門就能干成的事情,它是在向傳統挑戰,必須打破傳統的煤礦建設模式,擺脫利潤只能依靠市場的傳統思維,從內到外控成本。”吳勁松說,“我們的智能化建設之所以推行得如此順利,與職工的支持分不開。我們盡可能地通過技術手段降低生產運營成本,但不降職工的工資,避免了因智能化建設增加職工負擔。”

現在,麻地梁礦已經打造了5G+智能采煤系統、智能掘進系統、智能調度遠程集控系統、智能預警遠程會診系統、物聯網+智能倉儲快遞服務系統、副斜井智能交通安全管控系統、5G+皮帶遠程監控及機器人智能巡檢系統、智能一體化煤質運銷管控系統、智能通風系統、遠程協同辦公系統十大智慧礦山系統。同時,麻地梁礦通過建設“一網、一庫、一平臺”,將十大系統融合成有機整體,實現信息采集全覆蓋、數據資源全共享、統計分析全自動、業務管理全透明、人機狀態全監控、生產過程全記錄的“六全”管理。

“職工坐在集控室就能采煤,點一點鼠標就能操控井下設備,管理和技術人員在千里之外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掌控煤礦生產情況。”吳勁松說,“我們現有三班成建制的作業隊伍,每班成建制隊伍每月在礦工作培訓21天,在家休假9天至10天,職工的幸福感顯著提升。”

把煤礦當做一個研究所

在麻地梁礦庫房,智能機器人在緊張地忙碌著。識別物料、運輸、自動上架、回歸原位充電……一氣呵成。

“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智能倉儲可是發揮了大作用。我們即使不在庫房,依然可以通過機器人完成物料的配送。”現場的倉儲管理人員說。

“現在,我們的配送就和送快遞一樣簡單。智能化建設沒有一個完整的模式可以借鑒。把煤礦當做一個研究所,用實踐去推動理論研究,智能倉儲就是我們的典型實踐之一。”吳勁松說。

據了解,麻地梁礦基于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大數據分析及設備預警系統,確定物資需求計劃,不再需要提前購買設備備件配件,設備廠家根據智能預警遠程會診系統數據提前備貨、發貨,將設備廠家變為煤礦的“第一倉庫”。設備到貨后,智能機器人根據二維碼入庫上架;物資出庫時,使用單位網上下單,庫管人員確認后,智能機器人自動取貨裝車,配送車輛根據訂單信息送達,實現一小時物流圈。配送過程中,通過人車定位系統,對配送車輛實時監控,查看車輛運行軌跡及信息。實現設備備件配件的計劃、審批、利庫、配送等全網絡運行,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干預。配件價格協議在設備招標采購時已經簽訂,減少了物資儲備資金的占用,實現了設備備件配件零庫存。

2019年至今,麻地梁礦平均每月材料儲備資金600余萬元,噸煤材料儲備金1.26元,是同等規模礦井的1/10。

“不僅如此,我們在采煤、掘進、瓦斯巡檢等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做到了采煤系統無人跟機作業、有人安全值守,綜掘機5G組網、地面遠程集控與自動截割,礦井通風智能操控、瓦斯無人巡檢。”皖北煤電集團智能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徐輝介紹說。

“在會見華為的客人時,我建議華為不僅要把麻地梁礦5G+工業應用研發作為一個項目來做,而且作為整個煤炭行業5G應用發展的一個戰略支點,既解決了我們礦的5G應用場景出現的問題,也為5G在煤炭行業的推廣應用探索科學的路徑。”吳勁松說。

在智慧礦山建設實踐過程中,麻地梁礦注重與通信運營商、煤礦設備廠家、科研院校等單位確定攻關項目,共同破解建設、改造過程中的難題,先后與超過50家相關單位合作,每一個系統建設都經歷了創建、改進、補缺、再改進的過程,精雕細琢,持續改進,實現了本質安全,大幅度減人提效、降低成本,經濟效益進一步提升。目前,麻地梁礦正在與廠家合作研發自動放頂煤的煤巖識別技術。

“我們堅持‘管理設備就是管理生產,管理數據就是管理設備’的理念。”采煤區區長朱胡濤說,“傳統的煤礦依靠經驗管理,但我們依據數據管理。智能化系統運行會產生海量的數據,現在只需要定期分析數據,就能了解設備的運行情況,基本做到故障預判無盲點、故障排除零延時。”

“在這樣一個研究所里,職工的技能隨之提升。我們區有97人,現在掌握5種技能的職工超過20人。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培訓力度,爭取做到人人都是操作工,人人都是檢修工。”朱胡濤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安徽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老師陳瀟、高祥帶領兩名學生在麻地梁礦進行調研,為編寫煤礦智能化教材搜集素材。陳瀟表示,麻地梁礦的智能化建設重在理念創新,這也為我們編寫教材提供了一個思路,應該打破傳統,給學生一個煤礦智能化的理念,讓學生到礦上就能了解智能化。

安徽理工大學學生喬龍全說:“麻地梁礦與我看到的其他煤礦不一樣,每個職工上井以后都有說有笑,精神頭兒十足。”

目前,麻地梁礦已擁有智慧礦山和煤礦智能化方面的12項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軟件著作權等科技成果。

一步一步把路走實

記者通過入井門禁,跟隨工作人員坐車到采煤工作面。在入井口,工作人員為記者介紹了副斜井設立的兩道門禁系統:第一道門禁對所有入井車輛身份、安全性能、車輛運行歷史數據等系統判斷,合格后方可通過;第二道門禁對入井的車輛是否“超寬、超高、超長、超重”進行檢測,不符合要求的一律禁止入井。

“智能化是實現本質安全的有效途徑。我們2500米的副斜井按照高速公路隧道標準建設,安裝4組跑車自動防護裝置,每100米安裝1組泡沫鋁防撞吸能墻,實現紅綠燈管控、全程測速、實時定位、超速報警、失控抓捕,有效保障入井車輛安全行駛。”吳勁松說。

在麻地梁礦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記者看到只有零星的幾個人在做著外圍工作。

據介紹,麻地梁礦已取消井下集控操作臺,綜采設備實現地面操控,綜放工作面單班完成正規循環作業只需要4人至5人。

“疫情防控期間,全礦在崗人數只有110人,通過遠程辦公、居家辦公的模式,我們依舊完成了日產原煤1.8萬噸的生產計劃。”朱胡濤說。

“取消檢修班進而取消夜班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最初的精準檢修,過渡到彈性工作制,到現在的智能檢修,取消檢修班,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為職工辦點實事,讓職工能有正常的作息,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一直是我的夢想。”吳勁松說。

據了解,2019年,麻地梁礦取消了檢修準備班,只安排早班(7時至15時)和中班(15時至23時)2個生產班。麻地梁礦通過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各大系統預警報警、故障信息,實現生產過程中對設備的實時監測,變被動搶修為主動維護保養,大大降低了設備停機率。同時,麻地梁礦不以單班進尺、產量考核計算工資,按月考核單班累計開機率和產量,完不成當班任務不受罰,不靠延點趕任務。發現系統、設備異常時,必須隨時停下來處置,避免了小毛病發展成大問題,增強了工人維護設備的主動性、責任心。

“每天23時到7時井下無作業人員。通過監測監控系統,我們實現了井下重要危險源數據監控,井巷、硐室視頻實時監控;變電所、水泵房等車間無人值守、遠程控制,做到無人則安。”吳勁松說。

麻地梁礦還升級改造普通綜掘機,加裝慣導系統與全站儀,以5G組網實現地面集中控制與自動截割。每班進尺2個循環,巷道成型良好,作業時間相比人工操作縮短約20%。配套使用采掘一體化帶式輸送機,地面遠程集中控制,每班可減少2個至3個皮帶機崗位工。

在麻地梁礦實習的內蒙古工業大學采礦工程專業的女大學生魏征,不久前剛剛提交了入職申請。

“麻地梁礦和我所學專業對口,在實習期間,打破了我對傳統煤礦的認知,體驗了與一般煤礦不一樣的工作環境,而且可以穿著干凈的衣服在地面采煤。”魏征說。

“雖然我們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目前只能說是數字化階段,距離真正的智能化、智慧礦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5G技術在不同應用場景的組網融合存在難點、工業應用存在痛點、設備接入存在堵點,我們正與華為、中國移動等公司進行科研攻關。”吳勁松說。

“在我局和自治區能源局等部門的強力推動下,全區煤礦企業智能化和智慧礦山建設的熱情很高。智慧礦山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需要煤礦企業和各級政府、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的共同努力推進,要更多更充分地交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深入探索大膽實踐,走出一條安全、高效的煤礦高質量發展之路。”內蒙古煤礦安全監察局黨組書記、局長馮廣存說。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皖北煤電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