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補退出,近海八毛五,潮間帶七毛五將成為歷史,引發了今年海上風電的搶裝。
當前,全國在建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高達7.3GW以上,其中,江蘇在建2055.3MW、廣東在建1953.5MW、浙江在建834MW、上海在建100MW、福建在建1510MW、遼寧在建299.85MW、山東在建600MW,累計在建海上風電項目裝機7352.65MW。
專業人士分析,目前,國內海上風電產業鏈配套施工能力不足以支撐7GW以上項目建設,最大施工上限在6GW上下,這意味著將有超1GW以上海上風電項目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并網,將面臨緩建或者取消的“爛尾”結局。
海上風電搶裝遇施工瓶頸
在國內能源價格政策調整的影響下,風電“搶裝潮”從陸上涌向海洋,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已進入了最后的“搶裝階段”。
但由于施工船只不足,海上風電建設并不順利,一位海上風電項目業主向筆者表示,施工船是全產業鏈最關鍵的環節,現在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能搞到1條到2條施工船太難了,有錢都租不到,必須等船閑置下來。
該業主補充道,現在施工船只租賃行業存在大量的中間商,層層加價,誰都想趁這個搶裝期發一筆橫財,一條船,能看到十幾種不同報價,水太深,但是作為業主,不得不去趟這攤水。
據統計,國內現具備海上風電項目施工能力的施工船只僅有30余艘左右,按照一艘安裝船每年吊裝風機40臺,30艘船一年可吊裝1200臺風機,以平均每臺風機5兆瓦容量測算,全年最大吊裝容量僅為6GW。
而且,單條施工船年吊風機40臺,這還是建立在海上工程環節良好,施工窗口期長等前提下。
海上風電搶裝從自年中旬已有苗頭,筆者在去年風能展期間,走訪了華電重工、龍源振華、中交三航等施工單位,了解到這些單位均已經沒有閑置施工船,且預約需排隊到兩年之后。
搶裝導致投資成本加劇
搶裝導致海上風電總體造價成本上漲近20%-30%,其主要原因是施工成本暴漲。
施工成本上漲20%,設備價格上漲5%,設備運輸等圍繞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的各環節都有所上漲。
以廣東海域為例,海上風電平均造價成本在18000元/kW左右,今年,造價成本達到22000元/kW,個別項目還遠不止于此。
一位海上風電項目負責人表示,以前的批項目預算完全不夠用,集團層面對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也是大力支持,新追加的預算也很快就批下來了,但要求項目一定要年前并網,壓力巨大。
算一筆很簡單的賬,如果沒有搶到電價,按照一個海上風電場30萬千瓦來算,電價下降1分錢,一年將虧損1000多萬,并持續虧損20年,而且下降遠不止1分錢,這是很多業主不愿意接受的,也是業主單位追加投資也要搶到電價的原因。
但問題來了,國內現有的施工能力最多只支持6GW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剩余沒有搶到電價的項目將面臨何種局面?
通過與多位行業人士交流,得出的結果,項目可能會出現“爛尾”結果,面臨延期開工、暫緩建設、或者被取消局面。
也有部分專家認為,現在海上風電都是資金雄厚的央企玩家,在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引導下,海上風電建設的目的不僅僅是創收,更多是社會責任,這些業主會繼續將項目建設下去。
全球施工船奔赴中國
既已“騎虎難下”,何不開足馬力,力爭年底并網呢?這位業主感慨道。現在,全國各地施工船都在馳援中國海上風電行業建設,中國是一個善于創造奇跡的國家。
筆者從微信公眾號“歐洲海上風電”了解到,現已有不下10條大型海上風電施工船從全球各地奔赴中國。
OHT持有的五艘半潛式重型運輸船中,有三艘已經或者準備承運前往中國海上風電項目。
從鹿特丹出發的DEME阿波羅號、從阿聯酋阿布扎比出發的兩艘升降船和一艘駁船。這四艘裝備已被中國企業鎖定工期,全部用于中國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
船長超過100米、重量超過1萬噸的重吊船“QMS Gladiator”號也已經從阿聯酋運抵廈門,用于福建長樂海上風電項目。
重型運輸船MV Falcon去年底已將自升式駁船JB118從阿聯酋運往深圳,JB118已轉籍命名為國電投003,近日抵達廣東湛江執行海上風電安裝任務。
重型運輸船MV Albatross目前正在鹿特丹前往廣州的途中,正在運輸的是近1.5萬噸的自升式風電安裝船“Apollo”號,預計5月19日到達廣州,承租人CREC。阿波羅號將部署在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在未來幾個月內執行風機的安裝任務。
重型運輸船Osprey也將前往廣州,將準備從阿聯酋運輸另一個自升式平臺,預計今年5月到達中國。該升降船也將用于華南地區的海上風電建設項目。
但奔赴的價格是昂貴的,一旦沒有搶到電價,項目擱置,過億的投資如何回收?
這個問題歡迎各位讀者在文末留言,各抒己見。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