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中化)5月8日宣告成立,寧高寧任中國中化董事長、黨組書記,李凡榮任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兩化”重組塵埃落定。新的中國中化資產總額和銷售收入均超萬億,員工數量達22萬人。
完成重組后,中國中化擁有揚農化工、安道麥、安迪蘇、中化國際、魯西化工、昊華科技、埃肯、倍耐力、中國金茂等1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
這家巨無霸企業未來走向會是什么樣?中國中化的掌門人寧高寧已經有所透露。
中國中化是由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兩化”)聯合重組而成。關于重組后的企業定位,已經明確。寧高寧表示,打造世界一流的綜合性的技術領先的化工企業集團,是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目標定位。
經歷多年歷史積累,中國中化涉及的行業其實不少。重組完成后,中國中化的業務范圍覆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基礎化工、環境科學、橡膠輪胎、機械裝備、城市運營、產業金融等八大領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化工企業,并在生命科學業務中的農化、動物營養和材料科學業務中的氟硅材料、工程塑料、橡膠助劑等細分領域具有領先優勢;基礎化工業務特色鮮明,構建了石油化工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環境科學業務聚焦工業環保,正在快速發展中;高端輪胎業務、塑料機械業務也是領先的。
此外,在城市運營領域,中國中化是國資委首批確定的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之一,旗下中國金茂是國內優秀的城市運營商;在產業金融領域,公司擁有多個金融業務牌照,信托、租賃等業務優勢顯著。
相對于“兩化”之前相對多元化的業務布局,重組后的中國中化明確戰略定位于綜合性化工領域。對于化工之外的其他業務板塊,未來會有什么影響?
寧高寧對此的解釋是,“公司的主營業務基本上處于幾個領域,比如精細化工領域、農業化學品領域,還有一部分基礎化工等,這是化工類的資產,這個資產是和現在所有的一流化工企業可對標的。”“我們還有一些業務,是歷史上形成的,比如地產和金融、化工裝備、橡膠、輪胎等。接下來,我們將逐步地根據公司的發展和財務狀況向化工行業聚焦,逐步變成專業化的公司,這是第一步。”
他表示,“專業化了還不行,還要高質量發展,還要科技化,還要‘科學至上’,還要有創新性的發展,最終還要到全球新材料的頂端、農業化學的頂端、精細化工品的頂端,這是我們的方向。”
從以上談話可以看出,未來的中國中化,化工類資產對標一流化工企業,并且要逐步向化工行業聚焦,發力新材料、農業化學、精細化工,要成為一家更專業化的大型化工企業。至于在這個聚焦的過程中,非化工業務板塊走向如何,目前還沒有具體對外披露,但方向明確,大局已定。
寧高寧還透露,接下來會有幾個新產品上市,在技術上都很領先。“我們所有的努力,去專注于這樣一個目標,別的事不是不重要,只是我們希望聚焦于這個環節能做到最好。”
下一步整合之路怎么走?
國際上化工企業的合并重組是大勢所趨,但不管是拜耳和孟山都,還是陶氏和杜邦,合并后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中國中化可以做到嗎?
寧高寧表示,在過去兩三年,國際上的大型化工企業幾乎都卷入到了所謂并購、整合之中,但并沒有為股東創造出預期的價值,原因有很多,包括“整合的預期、團隊的融合和當時所謂那些協同價值,商業方面的可行性等。”
“而反觀先正達,應該說是增長速度最快,目前回報率最好的,而且市場份額還在增長。”他認為,“物理合并,還是要變成化學融合,真正融合形成一個新的公司。”
中國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這兩家企業的歷史傳承和基因確實有較大區別。中化集團成立于1950年3月10日,前身中國進口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家國營對外貿易公司,由貿易企業轉型而來,科技基礎相對比較薄弱。中國化工成立于2004年5月9日,由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屬企業重組成立,繼承了原來化工部主要的科研院所。
“中化的團隊比較外向,過去做外貿比較多,是貿易型的,高業績導向,但有追求短期的沖動;中國化工的團隊比較偏向于工業型和技術型。”寧高寧坦言,兩個公司的團隊有不同的特點,但兩個公司產業上的互補性和協同性非常強。“兩個合在一起,會有很好的配合和融合,最終能夠大大增強公司的技術性、商業運作能力、對國際市場反應的速度和它未來的產業管理能力。”
“新公司將有一個部門,叫整合協同部,我們還會設立‘協同獎’,只要創造出新的產業協同,就給予獎勵,我們會積極推動協同,這是我們的優勢。”他說,“我們現在所追求的是,兩個放在一起,它的協同價值大過它的表面資產。”
從“兩化”主要業務板塊來看,能源業務相對集中,相似性較高,運營和管理協同潛力相對較大;化工業務覆蓋范圍較廣,細分產品和領域仍有差別,原料來源多樣化,從產業協同上說,領域拓寬的橫向互補、產業鏈上的縱向互補效應較強;在化工環保領域,兩化各有一定的產業和技術基礎,可通過協同形成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產品體系,打造國內領先的化工環保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小舢板綁在一起成不了航空母艦,化工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它更需要協同。”寧高寧坦言,“作為一家化工企業,做一體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是我們最基本的商業模式,也是把這些資產放在一起的唯一的理由。”
事實上,近年來,兩家公司已經展開了很多合作,包括研發、產業、上下游。“兩化”的農業板塊已先行一步,先正達、安道麥、中化農業和中國種子已整合完畢,設立了新的先正達集團中國。
對于下一步整合和協同的重點是哪些方面,寧高寧談到了煉油行業,“從煉油到稍微下游一點的乙烯,這些屬于煉廠的東西,就需要整合在一起了。”他表示,“魯西化工和山東地煉幾個煉廠的合作,包括未來的連云港(3.810, 0.00, 0.00%)產業園區和南通星辰的合作,會形成新的產業鏈,叫‘C3產業鏈’。”
寧高寧指出,“煉化一體化的最終目標不應是汽煤柴油,甚至也不僅僅是大宗原料乙烯芳烴,而是更下游技術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聚合材料。”
“兩化”可實現“石油貿易—倉儲物流—煉化一體化—石化深加工—油品和石化產品銷售”的全產業鏈協同,形成以縱向一體化和高技術精深加工為主要特色的石油化工產業,并與材料科學產業深度對接。
此外,“兩化”已有或擬建的石化一體化基地包括中化泉州基地、中化連云港基地等,也將在未來布局上協同,輻射不同區域,為新公司化工業務發展提供基礎化工原料,并集約化發展石油化工產業鏈上的化工新材料和特種化學品。
更具體的方面,寧高寧還談到,“會對不同產業鏈,比如氟化工、硅化工和基礎化工的很多行業都會做一些整合。一個是合并同類項,一個是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最終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有農業板塊整合的標桿在前,從目前情況看,中國中化成立后,下一個首當其沖的業務板塊整合或將指向“兩化”的能源、煉化業務板塊。
他還提到了研發整合,目前“兩化”總共有20多個科研院所,并表示這個過程中也不排除有新的投資,有新的發展,產業鏈會更完整。
聯合重組后中國中化是唯一以化工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也成為全球化工行業的巨無霸。關于對行業的影響,寧高寧表示,新公司的服務、穩定性會更好,“我們還可以集中力量去突破創新,研發新產品,包括協同性都會帶來好的影響。”
“反壟斷審批完成后,我們將作為一個新的參與者參與到全球競爭中。”他說。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