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化是‘十二五’能源發展的重要特征。”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日前表示,這種特征代表著我國能源戰略的一個重大轉變,即“從偏重保障供給為主轉變到科學調控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以能源的消費調控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
這一表態,在業內眾多人士看來,預示著國家對理順煤炭供需的思路,將逐漸由過去的“以需定供”轉變到“以制定科學產能來合理規劃需求量”上來。
據了解,一份關于煤炭企業產能方面的文件正在討論中。在主要產煤省份已經或者即將進行煤炭行業整合的前提下,煤礦產能將會進一步限制到年產120萬噸的標準。中投顧問煤炭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在產能限制方面,煤炭行業將會有進一步的大調整。
日前,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佑國在中國能源戰略與“十二五”能源發展論壇上表示,到“十二五”末,我國煤炭產量目標為36億噸。在需求量上,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曾表示,到2015年,全國煤炭的需求量將攀升至38億噸,且均為剛性需求。
觀察者指出,從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規劃的產量目標似乎并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如何化解這個矛盾?在業內人士看來,有效方法是“控制煤炭的消費量”。支持者認為,這對于抑制傳統耗煤大戶的不合理需求能起到積極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煤炭科學產能政策的制定及落實。
2005年以來,我國煤炭產量平均每年增加2億噸左右,能源供給能力不斷提高。國家能源局煤炭司綜合處處長李豪峰表示,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較長時期內不會改變。但“十二五”期間必須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探索新型能源發展道路。
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約70%,但從世界平均水平來看,煤炭占比不到30%,我國能源結構尚需進一步調整。宋智晨表示,煤炭成為我國支柱能源,主要還是取決于我國的資源稟賦問題,在“十二五”期間,煤炭的絕對使用量將會繼續增加,但是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可能將會逐步縮減,這也是我國煤炭產業的發展趨勢。
“煤炭行業的低碳發展,一方面在產能和消費量上控制,另一方面還要在技術創新上取得突破,進一步實現煤炭的清潔開采和利用。”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李朝林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事實上,加快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已成為煤炭行業“十二五”期間的工作重點之一。此外,高層也要加大對于中小型煤礦的技術改造力度,實現煤礦規模的整體提升。無疑,這些政策將對行業的低碳化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