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氫能
  • 美國:計劃10年內將綠色氫成本降低80%至每公斤1美元

美國:計劃10年內將綠色氫成本降低80%至每公斤1美元

2021-06-16 10:37:07 pv-magazine

美國能源部 (DOE) 啟動了“能源地球加速計劃”,以期在未來10年內,加快實現能源領域突破。美國能源部在周一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第一項能源地球加速計劃——氫計劃——旨在10年內將清潔氫的成本降低80%,至每公斤1美元。目前,使用可再生能源制取氫氣的價格約為每公斤5美元。能源部工作人員表示:“美國就業計劃中提到了使用清潔氫,包括對示范項目的支持等,而氫計劃,正好為清潔氫的使用奠定了框架和基礎。各行各業已經開始使用清潔氫能源來降低碳排放量,但是要實現大規模使用,仍存在許多障礙。”同時,能源部還稱,氫計劃發布了一項包含特殊位置在內的可行性氫示范項目申請,有助于進一步降低清潔氫能源的制取成本。

瑞士能源公司Axpo和電氣設備巨頭ABB共同承諾,將在雙方位于意大利的幾處綠色氫項目中,開展技術和技能合作。兩家公司在周三宣布:“雙方將在意大利合作開發一個試點項目,研究整個綠色氫供應鏈技術,并進行生產可行性測試。”“合作意向書還包括雙方共同參與歐盟資助項目的研發工作以及對綠色融資的支持。”Axpo公司目前正在意大利部署其氫能源戰略,其最近宣布與意大利服務和咨詢公司RINA展開合作。“我們與Axpo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該協議的簽署,是雙方在意大利探索綠色氫潛力邁出的第一步。”ABB意大利能源工業負責人Sergio Durando表示,“我們相信,與行業內其他企業的合作,對于早日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的未來目標至關重要。” 德國天然氣傳輸系統運營商Gascade和Ontras計劃在德國東部建立一個覆蓋475公里管道的初始能源網絡,用于氫氣運輸。“大約三分之二的運輸系統,將通過對現有天然氣基礎設施的改造而形成,剩余三分之一的運輸系統,將通過增加鋪設新的H2管道而形成,”兩家公司在本月早些時候表示,“這將形成一個管道總長475公里的初始能源網絡,連接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勃蘭登堡、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爾特和柏林的供應端和消費端。”這項在德國東部建立能源運輸網絡的計劃,已入選IPCEI計劃候選名單,該計劃擬撥款80億歐元,用于資助62個大型氫能源項目。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Air Products和總部位于德克薩斯州的油田服務公司Baker Hughes周三宣布,將開展一項全球合作,開發“下一代氫壓縮技術,以降低生產成本,并加快氫作為零碳燃料的應用。”Baker Hughes承諾,將在其加拿大和沙特阿拉伯等全球多個項目中,為Air Products提供氫氣壓縮和燃氣輪機技術。Baker Hughes渦輪機械與過程解決方案部門執行副總裁Rod Christie表示:“我們革命性的氫壓縮和燃氣輪機技術,降低了氫等新能源前沿領域的整體生產成本,是十分關鍵的項目戰略推手。”這家總部位于休斯頓的公司在全球擁有2000多臺氫氣壓縮機。該公司的氫系列產品主要包括“可以燃燒甲烷氣體以及含氫量在5%-100%的混合氣體的各種燃氣渦輪機。”

本周三,Air Products還宣布與加拿大政府和阿爾伯塔省建立合作關系:將耗資數十億美元建設一個凈零氫能源綜合體,該合作計劃“將使艾伯塔省的埃德蒙頓成為加拿大西部氫能源經濟中心,并為Air Products經營全球最具競爭力和最低碳濃度的氫能源網絡創造條件。” 西班牙-德國工程公司和逆變器制造商西門子歌美颯在本周三發布了一份白皮書,呼吁在未來10年內降低綠色氫制取成本。白皮書稱,綠色氫將在2030年(陸上風能)至2035年(海上風能)之間,達到與化石氫同等成本。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適當的政策框架和到位的市場機制”。該公司列出了到2030年實現低成本綠色氫的四項要求:增加可再生能源產能;建立綠色氫能源的市場需求;發展綠色氫能源供應鏈;在物流、儲存和配送方面建立正確的基礎設施。西門子歌美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裝機容量需從目前的2800GW增加至6000GW,才足夠生產出預期的綠色氫氣需求量(5億噸,數據來源于氫能源委員會)。”

歐洲氫工業組織Hydrogen Europe,呼吁將海事領域納入歐洲排放交易體系,并為其設定氫和氫基燃料的需求目標。“國際海事組織關于脫碳戰略的討論,目前仍在進行中,但必須加速,以便滿足歐洲綠色協議約定的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該報告摘要部分,解釋了為何歐盟應該帶頭推動海事領域的變革。該組織指出,由于船舶的使用壽命很高,零排放船舶的引進必須從現在開始。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氫能,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