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太陽能
  • 多晶硅價格飆漲近四成 愛旭股份公開舉報 產業鏈矛盾公開化 背后真相是

多晶硅價格飆漲近四成 愛旭股份公開舉報 產業鏈矛盾公開化 背后真相是

2021-06-17 08:40:48 券商中國

進入光伏平價時代早已是業內共識。

6月11日,國家發改委發文,明確了今年起新備案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實行平價上網。然而,平價元年并不平靜,愛旭股份(12.020, -0.48, -3.84%)的一紙舉報材料令光伏產業鏈價格飆漲所引發的矛盾公開化。

去年,多晶硅料價格最低僅有5.6萬元/噸,不過就在上周,硅料散單成交最高價觸及22.5萬元/噸,漲幅近三倍。在舉報材料中,愛旭股份將矛頭直接對準通威集團旗下永祥股份,稱其將多晶硅價格“月度定價”調整為“周度定價”,助推了硅料價格的快速上漲。

然而,事實并沒有這么簡單。去年以來,光伏行業百億元級別的擴產計劃頻頻登場,行業“水桶腰”的格局愈發明顯,中游的硅片、電池、組件產能遠高于硅料產能及終端需求,大舉擴產看似行業繁榮向上,但也透出非理性的氣息。4月份以來,光伏玻璃價格經歷了斷崖式下跌,而從硅料到組件,產業鏈價格壓力繼續傳導,一旦終端需求不濟,下一個崩盤的會是誰?

上述舉報事件曝光后,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了一份《關于促進光伏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呼吁》。協會建議,相關企業應自覺抵制對多晶硅、硅片產品的過度囤貨、哄抬物價行為,自覺抵制電池組件環節低價傾銷等惡意競爭的不當行為,讓硅料價格盡快回到正常區間。

公開舉報另有隱情

在舉報材料中,愛旭股份指出,今年4月開始,通威集團永祥股份覺得多晶硅價格“月度定價”上漲太慢,拿出少量多晶硅料每周邀請部分企業競標,周而復始地推升價格快速上漲;周定價實施僅一個多月,多晶硅價格就飆漲37.2%,硅片價格飆漲23.5%。

愛旭股份建議,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盡快聯合約談通威集團、新特股份等重點企業,并立即將產品價格恢復到今年4月24日之前的區間。同時還建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調查多晶硅、硅片企業是否實質上存在協調一致漲價,是否存在哄抬物價等行為。

那么,去年以來,硅料的價格究竟漲了多少?去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的爆發,業內擔憂這會引發光伏需求萎縮,在悲觀預期下,硅料價格一降再降,最低觸及5.6萬元/噸;根據PV Infolink的數據,上周硅料均價20.6萬元/噸,最高觸及22.5萬元/噸。

針對愛旭的舉報,通威股份(33.560, -2.19, -6.13%)在互動平臺上回應稱,公司沒有出貨給任何中間貿易商,不存在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的情形。萬聯證券電新首席分析師江維在接受e公司記者采訪時也認為,目前,光伏產業鏈不存在價格操縱,價格的持續上揚主要是由于硅料緊缺導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愛旭股份在材料中還提到自身的情況。愛旭股份稱,公司2013年至2021年一季度均滿產滿銷,今年4月份開始受上游原材料供應不足及硅料、硅片價格高頻率、大幅度上漲雙重影響,開機率大幅下降到60%。

對此,業界也開始質疑愛旭股份此番舉報的真實意圖,矛頭直指愛旭股份重組時的業績承諾。根據此前公告,今年是廣東愛旭業績承諾的最后一年,并且,今年承諾的扣非凈利潤由8億元上調至9.3億元;然而,愛旭股份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僅5000余萬元,業績承諾壓力不小。

另一方面,愛旭股份產能急劇擴張。2020年末,公司電池產能約22GW,但是目前,產能已達36GW,相比去年末的增幅為63.6%,在上游緊張的情況下,“無米下鍋”也并不奇怪。

截止發稿,記者暫未能與愛旭股份取得聯系,在互動平臺上,公司也未就投資者相關提問進行回復。不過,通威股份、愛旭股份6月14日雙雙收到了上交所監管工作函,處理事由均為“就媒體報道相關事項明確監管要求”。

一家頭部光伏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e公司記者采訪時指出,硅料漲價是一種短期行為,并非理性的、常態化行為。該負責人認為,今年硅料的供應和組件消費端是平衡的,甚至硅料還要略多一點,“硅料緊缺顯得十分突出的重要原因是,硅片環節涌入了眾多新的參與者,大量的硅料被消耗在了中間環節做產品測試之用,當然,也不排除貿易商少量囤貨的因素。”

記者聯系到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試圖進一步了解協會關于此事的看法,協會方面表示,“對產業鏈價格的事情,不方便接受采訪”。從協會公開發布的呼吁來看,也并沒有將責任全部歸咎于硅料環節,基本上是各打50大板。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建議,全體會員和光伏企業應自覺抵制對多晶硅、硅片產品的過度囤貨、哄抬物價行為,以及非自身生產經營需求的投機行為;自覺抵制電池組件環節低價傾銷等惡意競爭的不當行為,讓硅料價格盡快回到正常區間,共同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組件交付頻現違約

受光伏產業鏈價格大幅上揚影響,疊加上半年是需求淡季等因素,開工率不足的情況普遍存在,愛旭股份開機率降至60%的情況也不是個案。

今年4月底,隆基股份(100.630, -5.38, -5.07%)董事長鐘寶申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硅片開工受制于硅料,由于沒有硅料庫存,公司已經停了2000多臺單晶爐設備。彼時,他還曾透露,為保障對下游客戶的硅片長單交付,隆基合肥電池工廠已經停產,泰州的電池產線也停產了一部分。

面對產業鏈價格的動蕩,今年一季度,在部分組件招標項目中,二線企業以低價中標,一線企業反而是因為投標價較高而丟標。丟標或許還是小事,更令一線企業苦惱的是,去年低價中標的訂單要如何交付。

“雖然訂單違約的量不是很大,但公司法務天天都在處理違約的事情。公司畢竟是要長期經營的,如果都毀約的話,明年還怎么做啊。”上述頭部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公司當前面臨的窘境。據悉,去年國內招標的組件價格最低到了1.2-1.3元/W,由于組件招標和交付有時間差,現在產業鏈價格上漲導致組件成本增加,“之前簽的單子發不出去,發出去就是虧。”

記者注意到,面臨這一問題的企業絕不止一兩家,在近日舉行的SNEC光伏展期間,晶澳科技(35.900, -1.90, -5.03%)董事、執行總裁牛新偉向記者表示,去年簽的組件訂單確實有些很有壓力;而在此前,鐘寶申也談到,產業鏈價格的上漲對于公司去年轉移過來的15GW組件訂單造成了一定影響。

牛新偉向包括證券時報e公司在內的媒體表示,去年簽的訂單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客戶愿意接受重新談判定價,或是同意延期發貨、寄希望于三四季度產業鏈價格出現松動。與客戶協商的另一種途徑是,之前簽的訂單繼續按投標價格實施,等到了明年,客戶能夠給在優質訂單上給予一定的傾斜,“這樣的話,前后訂單加在一起也差不多能夠保本。”

當然,有客戶愿意接受重新談判,就一定有不愿意接受的。面對后者,用牛新偉的話來說,企業不得不硬著頭皮上,“像是五大四小這樣的電力央企,都是長期客戶,如果談的不好被客戶拉入黑名單就不好辦了,組件廠商更不愿意承受這樣的風險。”

隆基面臨的情況與晶澳類似,根據鐘寶申在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的表態,隆基也正在跟客戶協商,去年轉移過來的15GW組件訂單中,有的客戶表示諒解,并給予了一定的價格提升。“當然,也有一些客戶無法調整價格;還有一部分客戶雖然無法調整價格,但可以給隆基一些明年、后年的訂單,并在屆時的價格上給予一定補償。”

至于今年新招標及新簽約的組件訂單,雖然組件廠商不會再有成本增加的壓力,但是,組件價格已經飆升至1.8元/W的水平,這研中影響到了下游電站運營商的投資收益,未來很有可能出現負反饋,即下游需求的抑制。事實上,記者從SNEC展會上獲得的信息顯示,國內光伏組件項目招標步伐已經大幅減緩。

另一個能夠證明光伏產業鏈博弈加劇的例子是,今年一季度,上游價格的持續走高使組件環節開工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但隨著4月份光伏玻璃價格的大幅走低,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組件制造商的成本壓力,組件開工率有所提升,然而,正是此時,硅片、電池等環節大幅提價,繼續把壓力向組件端傳導,面對上游的不斷擠壓,6月以來,組件排產環比再度下滑。

非理性擴張或是矛盾根源

“光伏其實是一個消耗非常大的行業,企業在投資新產能的過程中,上馬了大批的單晶爐和電池、組件制造設備,雖然這些設備的物理壽命期很長,但是由于光伏技術迭代迅速,這些設備所代表的技術壽命期又很短,設備不斷地被淘汰,這是一種巨大的消耗。”

一家位于江蘇的光伏企業負責人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達了上述觀點,言下之意,當前的供應鏈矛盾一定程度上是源于行業的無序擴張。

記者此前曾統計過硅片環節的投資情況,上機數控(143.150, -15.90,-10.00%)、京運通(7.590, -0.64, -7.78%)、雙良節能(5.710, -0.07,-1.21%)、高景太陽能(6.020, -0.23, -3.68%)、江蘇美科這五家硅片市場的新玩家已經陸續建成或正在規劃的產能合計超過187GW,項目投資金額合計至少達到了460億元。這還不包括隆基、中環、晶科、晶澳等現有及規劃的產能。

硅片龍頭企業長期把持著該環節超過30%的毛利率,這才吸引了眾多新資本入局。就這一輪產業鏈矛盾爆發的原因來看,硅片的大肆擴產也有不小的干系,正如前述頭部企業負責人所說的,不少硅料在中間環節流轉,并未成為最終的產成品。

具體而言,眾多硅片新玩家上馬了數千臺單晶爐,而這些企業短期內沒有出貨及盈利壓力,就不斷地購入硅料展開試生產。“一臺單晶爐試產就要耗費數噸硅料,幾千臺單晶爐試產對應的硅料需求量就高達數萬噸,造成當前產業鏈矛盾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很大一部分硅料停留在中間環節或是各個廠家的倉庫里,沒有形成對終端的有效供給。”

據該人士透露,有的小廠為了盡可能地拿到硅料進行生產測試,已經把硅料現貨價格抬高到23萬元/噸的水平。“雖然這部分量不大,但是價格被拉的很高,容易引起恐慌。”

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不光是新進入的玩家,現有的頭部企業更應警惕在各個環節流轉中的硅料。這是因為,頭部企業擁有更大的產能規模,硅料在硅片、電池等環節以不同形態流轉,其規模也十分巨大,一旦未來硅料發生跌價,這些不同形態的硅料也將面臨減值風險。

記者注意到,企業也采取了多種應對舉措。牛新偉就向記者表示,晶澳正加強供應鏈管理,通過和主要供應商簽訂長單保障供應鏈安全,積極的市場預測研判,把控采購節奏,降低采購成本;同時,提升庫存管理水平,加快原材料周轉。

談到當前行業的窘境,江維向記者表示,硅料全年供需依舊偏緊,但硅料價格下半年將加速見頂,拐點因素就是下游需求的負反饋過程。“目前組件1.8-2元/W的價格,部分運營商已經開始推遲或暫停裝機,未來若硅料價格持續上漲傳導至下游,需求將大幅走弱,我們認為硅料價格有望在四季度回落,但由于硅料供給在2022年才會釋放,其價格將維持相對高位。”

前述受訪的企業負責人也持類似觀點,“現在要關注硅料什么時候出現拐點,如果到了七月份,硅料價格還下不來,那么今年全年可能就維持高價了,市場需求也會相應的萎縮一些。”該人士進一步判斷說,考慮到今年90GW的風電、光伏保障性裝機,國內光伏新增需求在50GW左右,而全球的需求大概在140-150GW之間,低于此前預測的170-180GW規模。

央企國企是新能源電站投資的主力,并且它們都會有一定的收益率要求。面對產業鏈價格的上漲,央企國企的態度是一個重要變量。江維向記者指出,價格高了需求肯定降低,但是目前還不好判斷全年的裝機規模,“原因主要是在‘雙碳’目標下,央企國企的收益率目標開始讓步,收益率底線可以放低,目前來看可以到6%甚至更低。”

從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表態來看,協會一方面建議,能源主管部門對2021年年內未能并網的存量項目予以上網電價保障,避免不合理的搶裝;另一方面,建議下游光伏電站投資企業合理安排投資計劃,不急于今年年末搶裝,給予上游產業鏈各環節更多的緩沖空間。

強勢硅料應提防過剩危機

硅料價格的飆漲讓其成為這一輪行業供需矛盾的觸發點,但是過去十余年,硅料企業實際上也經歷了艱苦卓絕的產能出清。2007年,國內硅料企業多大數十家,如今,國內一線的硅料企業不過通威、保利協鑫等五家,國內硅料產量也基本占到全球的80%以上。

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多晶硅價格從2017年末的14-15萬元/噸跌至2020年上半年的5-6萬元/噸,不少落后產線遭遇關停,甚至頭部企業也處在微利的境地。如果不是去年下半年以來,硅料價格持續上漲,相關企業的日子恐怕也很難過。

硅料價格的上漲生動地說明了什么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然而,眼下的風光同樣吸引了不少跨界玩家,一場新的危機正在醞釀。

記者注意到,6月8日,石嘴山市政府與江蘇潤陽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蘇潤陽)簽訂投資協議。根據協議,江蘇潤陽將在石嘴山市投資130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的高純多晶硅項目和年產5GW的高效電池項目,預計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210億元。

過去,硅料制造商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四川、云南等地,隨著江蘇潤陽的投資落定,寧夏有望成為新的硅料生產基地。無獨有偶,位于寧夏的寶豐能源(13.420, -0.29, -2.12%)也被傳出計劃在銀川郊區投建6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

“硅料環節已經很成熟了,并且硅料屬于大化工行業,化工行業本身就存在投資規模大、擴產進度慢等屬性,硅料制造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很高的壁壘,對安全、工藝、人才的要求都很高,目前還看不到這一領域以外的企業突然跳進來說要做硅料。”

今年初,市場蔓延著“擁硅為王”的聲音,一家頭部硅料廠商人士曾向記者表達了上述看法。然而,一語成讖,面對硅料價格的持續上漲,越來越多的新玩家磨拳霍霍,除了寶豐能源及江蘇潤陽以外,新進入者還包括新疆晶諾和青海麗豪等。

其中,新疆晶諾將在新疆胡楊河市胡楊河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2×5萬噸/年高純晶硅項目,該項目正在環評公示階段。青海麗豪成立于2021年4月,計劃總投資180億元分三期建設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生產項目,一期投資45億元,計劃于2021年7月動工,2022年12月建設完成。

除了新進入的玩家,現有的硅料大廠也沒有坐以待斃,今年以來,新特能源,保利協鑫、東方希望等均宣布了擴產計劃。其中,新特能源擬在包頭投建20萬噸多晶硅項目,保利協鑫擬投建30萬噸顆粒硅,而東方希望計劃在寧夏投建年產25萬噸多晶硅項目。

粗略統計,今年以來宣布規劃的硅料新產能計劃接近180萬噸,加上現有的產能,當這些新規劃產能全部釋放后,全行業的供給將達到每年240-250萬噸的水平,與該產能規模相對應的組件年產量至少在700-800GW水平,可以想象,屆時硅料的過剩又將難以避免。

業內預計,上述產能全部釋放預計要到2024年以后,但遠的不說,明年底硅料的產能規模或許就將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明年還好,硅料產能釋放不出來,但后年的日子可能就不好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副秘書長馬海天向記者談到了他的判斷。

值得一提的還有硅料環節的技術更迭,去年以來,保利協鑫開始大范圍推廣顆粒硅,并且已經獲得了中環、上機數控、晶澳等廠商認可;據悉,相比現有改良西門子法制備多晶硅,顆粒硅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和成本優勢,兩者之間的比拼還有變數。此外,鈣鈦礦等新型電池一旦崛起,就將顛覆現有晶硅路線的光伏電池技術,彼時再來回望,當下的投資熱潮又是否妥當?

記者觀察:光伏行業亟需擺脫“囚徒困境”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海運運價大幅走高,但相比這些領域的供需關系而言,光伏產業鏈的供需關系要更為復雜一些。往少了說,光伏產業鏈至少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組件、電站五個主要環節,每一個環節又有少則三五家,多則數十家的參與者,任何一個環節的不平衡都能牽動整個行業。

去年以來,光伏行業百億元級別的擴產項目頻頻登場,“雙碳”目標的提出也進一步撩撥著資本市場的神經。上市光伏企業在一輪輪的融資中股價不斷被推升,讓“融資、擴產、股價上漲”的循環游戲得以延續,人人都成了這場資本盛宴的得利者。

在這輪擴產大潮中,行業前景向好是毫無疑問的,但問題在于,行業的盲目擴產已經愈演愈烈,光伏行業“水桶腰”的格局越來越顯著。行業預測顯示,到今年底,國內硅片產能將超過360GW,電池產能將超過450GW,這不僅遠超硅料供應上限,也遠高于終端實際需求。

站在企業的角度,背后的邏輯在于,如果競爭對手擴產了,而我不擴產,競爭對手就更有實力爭奪新的訂單;未來市場需求擴大了,我卻跟不上,很有可能導致市場份額的下降。在這樣的邏輯下,單獨一家企業都沒有改變行業的力量,但企業又不得不被裹挾著向前走。

這就像是每一家企業都列出了各自的生產函數,并據此找到了各自的最優解。然而,對每一家企業最優的解合起來并不構成行業整體的最優解。這就很像博弈論里的經典模型“囚徒困境”,只有合作才是行業效益最大化的路徑,但拒不合作只會導致資源的低效配置。

現在很多觀點認為光伏已經十分內卷,上述“囚徒困境”正是行業內卷的表象之一,而內卷的另一大表象就是垂直一體化的盛行。最近兩年,隆基股份在電池、組件環節屢次加碼,去年組件出貨量達到全球首位;其他垂直一體化布局的擁躉還有晶科、晶澳等。

垂直一體化布局的基本邏輯是企業為了保障自身供應鏈的安全,亦或者是為了吃干榨盡全產業鏈的利潤。由于部分企業搶跑一體化布局,這使得原先與其有采購關系的專業化廠商不安全感倍增,一旦對方斷供豈不影響我的生產?

于是,過去專業化布局的光伏企業也越來越向著全部或者部分垂直一體化布局的方向發展,通威股份、中環股份(28.750, -0.83, -2.81%)等皆是如此。特別是在當下光伏技術迭代期,每家企業都有著不同的思路,都想著扶持各自的供應鏈或是技術標準,局部的過剩導致了全行業的整體過剩。

光伏當前還存在的一個問題在于部分環節的毛利率過高,而頭部企業又不肯讓利。最近兩年,行業經驗一再推演了這一點,硅片毛利率高達30%,數百億資金涌入;玻璃短缺價格飆漲,大量資金涌入;現在硅料緊缺價格翻了近兩番,又造就了新產能的大舉攻入。

然而,光伏玻璃的命運已經驗證了瘋狂背后必然是一地雞毛。今年三月底,光伏玻璃報價由高點的42元/平方米直接縮水30%,到了現在,價格已經接近腰斬;連帶的,幾家主要光伏玻璃供應商的股價也幾近腰斬。

現今硅料短缺固然是一方面,但硅片龍頭攜貨自重,最近幾個月以來,調價頻率從一個月一次增至每半個月一次,上游施壓中游,而中游又向下游施壓,一旦有一天壓力傳導玩不下去了,恐怕又會迎來一場雪崩式的價格斷崖。下一個崩盤的會是誰,硅片?硅料?

在不久前的SNEC光伏展上,一家光伏龍頭企業的老總公開談到,當前供應鏈失衡有光伏從業者的責任,“明明這個環節已經不均衡了,我們卻還在投資,希望大家今后在投資評估方面更加精準一些,免得出現無米下鍋的情況”。或許,這是一個好的主意,但在實踐過程中,行業主管部門、協會、大企業、小企業,各方要承擔怎樣的行業責任都有待進一步理清。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多晶硅價格,愛旭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