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全國性碳市場呼之欲出 煤電油氣行業減排路線怎么走?

2021-06-28 08:52:03 新浪財經   作者: 劉麗麗  

碳市場被認為將成為未來碳減排、碳達峰的重要市場機制。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6月22日發布《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明確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五大核心要素。全國性碳市場架構已經初見端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之前的會議上曾表示,預計今年6月底中國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啟動運營。但后續有消息稱,市場啟動或將延遲。

各方面工作仍在加緊進行,大批企業正在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登記開戶。不僅能源企業,其他行業企業也都在準備參與碳市場交易。

在2021能源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表示,“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他認為,構建成熟完善的碳市場,是碳達峰、碳中和重要的實現路徑;通過市場機制對綠色產權進行有效的交易定價,能夠有效促進技術和資金轉向低碳發展領域,推動企業節能減排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需重新認識能源資源稟賦

雙碳目標將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及時抑制發展高耗能產業的沖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進步,拉動巨量的綠色金融投資,帶來新經濟增長點和新就業機會,支撐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表示,作為能源革命的兩個里程碑,雙碳目標將大幅推動節能和提高能效,同時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穩步減少化石能源,構建以非化石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體系。在煤炭消耗量較大的階段,實施低碳轉型可使我國在能效方面獲益更多。以更綠色和高效的能源保障能源的供需安全和環境安全。因此,低碳轉型與保障能源安全并行不悖。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重新認識我國能源資源稟賦。

他表示,若只講“富煤、缺油、少氣”,不能準確描述我國能源資源稟賦,這是一個影響我國能源政策、能源戰略的重大問題。“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是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現已開發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術可開發量的1/10。實現能源低碳轉型,我們的資源基礎豐厚。”

杜祥琬表示,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克服巨大困難,包括產業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以及對高碳發展的路徑依賴慣性比較大等。因此,“實現雙碳目標是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科學的轉型過程,政策性很強。需要把握好節奏,積極而穩妥,既要防止‘一刀切’簡單化,又要防止轉型不力帶來的落后和無效投資。”

他強調,碳達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沖高峰,而是高質量經濟發展同時的達峰,是產業結構優化和技術進步導致碳強度逐步降低的實現達峰,是瞄準碳中和的達峰。“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碳中和要開創一條兼具成本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路徑。”

“應將二氧化碳的監測、報告、計算和標準體系納入大氣質量監測,抓實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杜祥琬談到實現雙碳目標有9個抓手值得關注。包括:“能源減碳”與“藍天保衛戰”的高度協同性;節能、提效是實現雙目標的戰略之首,產業結構、管理、技術和文化節能都很重要;推動能源電力行業減排,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電力等。

他還提出,要重視交通行業減排。“以電代油,以氫代油、使用生物航空燃油,并實施道路運輸車輛達標車型制度,優化公交和軌道交通,倡導自行車綠色出行,發展交通設施與可再生能源結合。”

目前,工業領域能耗占到全社會能耗的60%左右。杜祥琬認為,要推行工業領域減排,急需調整產業結構,抑制發展高耗能產業的沖動,構建低碳循環的工業體系,強化物料循環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他建議,發展碳匯,鼓勵CCUS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術。“目前,我國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大約為每年12億噸二氧化碳,首先是發展森林碳匯,再在不易脫碳的工業環節,發展碳捕集、利用。”

“將碳交易、氣候投融資、能源轉型基金、碳中和促進法等,作為引導碳減排的政策工具。碳中和呼喚深度的科技創新和金融支持。”杜祥琬說。

減煤但不退煤,減碳與去碳協同

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受影響最大的行業就是煤炭。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化石能源消費,而我國有79%的碳排放來自化石能源中的煤炭能源消費,因此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在煤炭。煤炭行業如何應對新的形勢?

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長桑樹勛表示,近年來,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已顯著降低。“雙碳目標要求進一步加快能源替代,不但是占比下降,煤炭消費量也要下降,到‘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

在新能源地位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從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再到現在的“兜底”保障,這是煤炭地位的變化。

桑樹勛認為,在此背景下,煤炭作為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面臨挑戰,其主要表現在煤炭能源轉化、高效燃煤但少排碳或不排碳、從煤炭燃料到煤炭原料等變革性技術發展及應用。

“煤炭行業平穩有序、公正合理轉型發展也面臨挑戰。產業向富煤地區集中,煤炭資源枯竭地區或資源條件差的地區退出煤炭產業或產業轉型,需要產業就業規劃和頂層設計、政策法律、財政金融等支持。”他說。

他提出,除了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替代高碳利用,本身也屬于能源替代。“大幅壓減煤炭消費是最直接有效的減碳措施,但對于經濟發展影響較大。在逐漸壓減煤炭消費的同時,實現煤炭低碳清潔高效利用,可有效降低煤基碳排放,有助于保持經濟發展合理速度。”

“以煤為主的一次能源結構,由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和經濟性所決定,即便到2050年,煤炭的低碳潔凈高效利用仍應作為低碳清潔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組成部分。”桑樹勛表示。

“現在大家關注氫能,但煤制氫還是我國氫能的主要來源,原料中煤炭占比高達60%以上。”他說。

如何探索實現煤炭低碳潔凈高效利用的“中國方案”“中國模式”?桑樹勛提出,減煤但不退煤,減碳與去碳協同,碳中和與能源安全“兜底”保障雙目標相統一。他認為,未來將是“低碳化轉型+高技術升級+需求決定的適度規模”的煤炭行業。

他還提到了,加速發展以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與利用(CCUS)為代表的去碳技術,推廣燃煤電廠+CCUS、煤制氫+CCUS、煤化工+CCUS等方式。

“低碳化利用還要把多出來的碳摒除,目前最可行的關鍵技術就是CCUS,這也是我國煤炭行業低碳化發展的緊迫需求。”桑樹勛建議,高濃度與低濃度捕集兼顧,集群式封存(含地質利用)與分布式固碳利用相統籌。

天然氣與新能源是最佳伙伴

有研究預測,煤炭發展進入“轉型期”、石油發展步入“穩定期”、天然氣發展邁入“鼎盛期”、新能源發展跨入“黃金期”。世界非常規油氣產量逐年遞增,非常規油氣產量占總產量的25%,產量遞增,近10年年均增長量1.2億噸,年均增長率9%,特別是頁巖油氣發展很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鄒才能認為,非常規油氣將成為我國“穩油增氣”的戰略資源,“非常規油產量是石油工業穩定的‘砝碼’,非常規氣產量是天然氣工業增長的‘主力’。”

“油氣不可再生,但非常規油氣革命可延長石油工業生命,從資源角度將助推世界油氣工業再發展150年以上。”他說。

他特別提到了,油氣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就碳源來說,化石燃料利用占86%左右。但碳具有‘灰碳’與‘黑碳’雙重屬性。‘灰碳’在當前技術下,能被固定或利用。”

鄒才能表示,需要像建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工業一樣,戰略布局建立“碳工業”、“氫工業”,將碳捕集、碳運輸、碳驅油、碳埋藏、碳轉化、碳金融等作為一個全產業來利用,氫氣工業要實現上游制氫,中游儲運氫,下游利用氫,實現氫氣工業快速發展。

“實現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天然氣與新能源成為最佳伙伴,將發揮重要作用。”他認為,要大力創新老油氣田提高采收率、二氧化碳驅油與埋藏等核心技術,推動頁巖地下原位油氣轉化革命、煤炭地下原位氣化革命。

“電力采用先慢后快減排路徑”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電力系統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路徑事關全局。國網能源研究院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魯剛認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意味著行業重大歷史發展機遇。

他表示,總體上,“雙碳”將有力提升我國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同時未來能源安全保障重心進一步向電力系統轉移。

“碳達峰不是攀高峰,培育新型電力系統產業,既要與傳統行業協同發展,也需要在能耗指標、碳強度指標等方面實現‘騰籠換鳥’。”魯剛說。

他建議,電力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采用先慢后快減排路徑;同時要求“十四五”“十五五”加大技術投入和產業培育節奏,為釋放經濟社會綠色發展遠期紅利孕育動力。

“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高投入、高拉動,電力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將更具全局性戰略性位置,創新力和帶動力作用日益凸顯。”魯剛表示。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