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全球人口減少影響石油需求增長

2021-08-10 08:19:31 光明網

沙特能源部部長薩勒曼近期表示,沙特將是堅挺到最后的石油供應商,所有油氣資源都會被釋放出來。該言論是在歐佩克+最新協議達成后發表的,而沙特阿美首席執行官納賽爾2019年1月也表達過類似觀點。

2019年底,國際能源署(IEA)石油工業和市場部主管尼爾·阿特金森表示,“至少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石油產品的需求將不斷上升,這將鞏固沙特作為全球石油市場基石的角色,成為市場上最可靠和最大的石油供應商”。

阿特金森還強調了另一個很少被討論的石油需求影響因素,即關鍵需求地區人口減少。阿特金森認為,人口增長仍是石油需求的主要驅動力,估計石油需求可能在本世紀30年代達到峰值。

過去幾年,能源行業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氣候變化等似乎更關乎人類生死存亡的危機上,現在重點聚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上,但人口減少很少被認為是長期石油需求前景的主要不利因素。這可能是因為人口下降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全面影響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感受到。

但專家警告稱,世界人口正在以比預期更快的速度減少,可能最終會對包括能源在內的全球經濟主要領域產生巨大影響。

7月初,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警告稱,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已不再是發達經濟體的問題,而是世界多數國家目前正在面臨的問題,這些國家都在漸漸過渡到人口自然減少的情況。1950年全球生育率為4.7,2017年幾乎減半至2.4,預計2100年會降至1.7以下。這意味著本世紀全球人口將經歷大規??s減。事實上,研究人員預測,全球人口將在2064年左右達到97億的峰值,然后在2100年降至88億。而越來越多的人口統計學家則認為,全球人口將在2040~2060年的某個時間點達到90億上下的峰值,接著便開始減少。到21世紀末,全球人口或將回到現在的數量,并穩步走低。

主要石油消費國人口下降

對油氣看漲者來說,長期形勢不明朗的原因是,預計主要石油和天然氣消費國的人口會大幅減少。到2100年,中國和日本的人口可能減少約50%。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每日的消費量估計為1280萬桶,而日本是世界第四大石油消費國,每日的消費量為400萬桶。

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印度的情況略好一些,但到2100年仍將損失1/4的人口。俄羅斯是世界第五大人口大國,預計其人口會減少15%~50%。美國人口預計從2020年的3.31億增至2060年的4.04億,之后將保持穩定。

歐元區是少數幾個亮點地區之一。歐洲人口預計繼續增長,從2020年的5.07億增至2075年的7.08億,到2100年降至6.89億。但歐洲仍確立了一些世界上最積極的氣候目標,如歐盟已宣布一系列氣候變化提案,旨在推動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人口減少可能因老齡化危機而加劇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到2100年,全球80歲老人的數量將從目前的1.41億增至8.66億。在美國,到2060年,6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將從5640萬增至9820萬,增幅近75%。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并假設每位司機每加侖汽油平均行駛20英里,這意味著汽油需求將下降約5%,55~64歲年齡段的司機行駛里程(每年1.1972萬英里)將大幅降至65歲及以上年齡段司機的7646英里。

另外,人口老齡化也會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60歲以上人口比例增加1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預計下降5.5%。

非洲人口增長不足以彌補全球缺口

非洲人口的快速增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不足,但遠遠不足以遏制其他國家未來人口減少的趨勢。非洲是一個有趣的案例,這不僅是因為對未來幾十年的人口預測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因為非洲大陸擁有龐大的人口,每日消耗430萬桶石油,只是略低于印度。

聯合國預計非洲人口將從2020年的13億增加一倍,到2050年達到25億,到2100年達到43億。聯合國估計,非洲的生育率(從1980年的6.7降至目前的4.4)還需要30年才能降至3以下。

然而,這低估了非洲大陸大部分地區上學女孩數量大幅增加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小學入學率僅略高于50%,此后這一比例幾乎上升到100%。從世界其他地區獲得的經驗教訓表明,在預測人口增長曲線時,教育因素不可低估。如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20世紀80年代初到2006年,伊朗生育率從7減至2以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到2050年,非洲電力消費將轉向可再生能源,預計到2100年,大部分電力會來自太陽能和風能。

總的來說,可以推測,全球的人口發展趨勢對長期的石油需求前景構成了緩慢但真實的威脅,甚至其影響力超過世界各國政府感到日益頭疼的氣候政策。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