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30.4萬輛,同比增長202.3%、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自主品牌出口達到9萬輛,同比增長106%……在乘聯會8日公布的8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中,新能源乘用車表現十分亮眼。
按往年規律,8月零售環比7月會有一定上升,然而8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僅有145.3萬輛,環比下降3.3%,與歷年月度環比正增長在6-10%的區間相比異常低迷。除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因7月偏高的特殊因素外,本世紀中國車市歷史上沒有出現過8月的環比下降。
乘聯會分析指出,馬來西亞疫情加劇導致8月個別品種芯片突然斷供,這使國內廠商和渠道信心劇烈受挫,超低庫存下的經銷商8月末零售不強。而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產業鏈韌性強、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變不利為有利,在新能源獲得明顯增量,因此比亞迪、廣汽埃安、上汽乘用車等傳統車企品牌同比均呈高幅增長。
“中國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的特征,實現了對燃油車市場的替代效應,并拉動車市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以上汽、廣汽為代表的汽車集團,以及以蔚來、理想、小鵬、哪吒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市場表現都比較突出,頭部車企拉動了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的高增長。
在滲透率(指市場上當前需求和潛在市場需求的一種比較)指標上,8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17.1%,1至8月滲透率11.6%,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5%,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0%。
“市場滲透率超10%是行業的重要標志性指標。”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中國新能源車市已進入市場化推動階段,形成較強的內生增長動力。新能源車市的喜人趨勢有望帶來產業鏈上下游發展的全面提速。
面對快速發展的新能源車市場,崔東樹推測,全年新能源銷量將會提高,“預計乘用車可以達到275萬的全年銷量,加上商用車可以達到300萬輛。”
盡管市場形勢向好,但是目前新能源產業發展依然存在諸多挑戰和瓶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指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雖然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替代優勢尚未充分形成,產業基礎比較堅實,但關鍵環節存在短板,社會關注持續升溫,但盲目發展存在風險。
盧衛生認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加快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要堅定發展方向,強化自主創新,防范安全風險,保障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高質量發展、差異化競爭正成為中國車企發力的方向。在9月7日拉開帷幕的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上,長城、小鵬、零跑等中國企業克服疫情困難,在博覽會上亮相,中國車企在深耕中國市場同時,加快了“走出去”步伐。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相比大眾、寶馬、奔馳等傳統車企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并且中國新能源產業生態體系逐步建立,不管是上游的零部件制造還是下游的整車生產,都能看到中國企業的身影。
不過張翔也指出,中國新能源車的出口并非一帆風順,品牌知名度不高、服務渠道建立不完善、本土化適配較差等問題還需要中國車企去不斷解決。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