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上海市松江區生態環境局了解到,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新《固廢法》相關規定,松江區生態環境局目前正按照“全覆蓋、分級分類、落實去向”的工作思路,多向用力、多措并舉,強化固廢收集、運輸及處置能力建設,努力構建政府、收運企業、產廢單位多方參與共治的格局。
搭建溝通對接平臺,致力于優化營商環境
降低一般工業固廢收運價格一直是松江區產廢單位的訴求。以切實解決企業之需、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松江區生態環境局提出了一般工業固廢托底服務的設想。
不久前,松江區生態環境局召開區一般工業固廢收運單位座談會。這是今年以來在固廢回收行業召開的第4次會議。會議重點是就一般工業固廢收運托底服務進行了意見征詢。
“之前松江區推出的危險廢物托底服務在企業中的評價很好。這次聽說想試點一般工業固廢托底服務,作為收運單位,我們全力支持。”“寧做虧本買賣,也要把我們企業形象推廣出去。我們愿意為一般工業固廢收運托底服務做好全程保障。”一般工業固廢收運托底服務的設想一經提出,就得到與會21家收運單位的熱烈響應。
托底服務計劃由政府部門主導,依托區內已建成的一批第三方收運單位,通過分區、分片實現小微企業固廢的打包整合收運,從而降低運輸成本,提升效率。待托底服務落地后,有望徹底解決區內小微企業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難題,同時通過引入規范的收運單位為企業提供現場固廢分類指導及其他配套服務,進一步強化其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協商機制,逐步形成一般工業固廢管理閉環,真正實現一般工業固廢管理全覆蓋。
得到收運企業支持之后,松江區生態環境局將目標轉向對接末端處置單位。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侯志學專門到上海天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馬公司)走訪調研。這家公司正在推進垃圾總焚燒能力達3500噸/日的“天馬二期”項目。侯志學提出,要盡快打通將“天馬二期”焚燒線余量用于一般工業固廢處置的渠道,以解決目前區內一般工業固廢送到浦東新區老港基地焚燒處置風險系數大、成本高的問題。
在支持松江區生態環境局計劃的同時,天馬公司對接收一般工業固廢提出了“二不一要”的建議:一是納入負面清單的不收;二是不可燃類的不收;三是希望加強一般工業固廢收運單位規范化管理,除了申領IC卡,還要強化聯單及對收運行為的監管。
待“天馬二期”處置通道被打通后,松江區一般工業固廢將做到“源頭—監管—末端”的全過程閉環管理,可有效降低產廢單位處置成本,進一步優化區內營商環境。
深入調研瞄準難題,出臺管理細則
抓好建章立制,才能把工作成效鞏固下來,進而從源頭上根除收運單位滋生“環境風險”的“土壤”。為建立一般工業固廢收運體系公平、科學的長效機制,松江區生態環境局通過領導干部帶頭、全局人員出動開展“大調研”及“大服務”,發現、匯總、梳理問題,為建立固廢管理制度提供有力依據。
經過廣泛征詢意見,松江區生態環境局制定出臺《松江區一般工業固廢類第三方服務機構管理實施細則》等一般工業固廢管控細則。
制度出臺后,現有一般工業固廢收集點位得到優化。在街鎮與相關企業的全力配合下,各街鎮、園區建成23個工業固廢收集點。由21家收集點承運單位構成的服務體系,全年服務于2300余家產廢企業,年均接收5萬余噸一般工業固廢。
隨著這批收集點的投入使用,區內固體廢物貯存及轉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庫存固廢被悉數盤活,無主固體廢物暫存的問題也得到解決。值得一提的是,細則中特別將拒簽合同、不能提供及時周到服務等內容納入負面清單,配合日常對收集單位的季度考核、中轉站視頻監控等,推動管控措施落地,有效保證了區內一般工業固廢高效、高質、低價、有序運轉。
松江區生態環境局也通過推行工業固廢第三方服務機構管理實施細則及一般工業固廢負面清單,形成收運單位良性競爭的市場導向,將一般工業固廢收運費用降下來,真正地還利于企業。
加強信息化建設,及時掌握收運信息
松江區生態環境局通過建立“固廢管理數據平臺”,實現政企數據共享,從而加強規劃與監管,并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管理情況。同時,要求區內收運單位執行月報及年報制度,定期向松江區生態環境局報告經營情況,包括固廢接收情況、貯存情況、轉移及處置情況等。通過企業上報數據,松江區生態環境局可動態掌握區內焚燒類一般工業固廢的情況,并準確調整下一步的管理思路與方向。
根據一般工業固廢收運單位月報,松江區生態環境局可及時繪制區內產廢企業一般工業固廢簽約情況圖,以各街鎮、園區為主體,按照實際產廢單位數量計算簽約率,定期公布排名情況。同時,與街鎮環保辦,聯動對未簽約企業進行督辦或召集開展集中培訓會,高效推進全區一般工業固廢規范化管理進程。通過共享信息,整合資源,松江區一般工業固廢監管布局得到優化,監管執行力度也大幅提升。
松江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將加強對現有“固廢管理數據平臺”系統的完善及提標,健全數據防護體系,完善固廢數據融合對接、數據管理及隱私保護等機制,全面實現工業固廢合同申報、轉移聯單填報、信息推送等過程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創新數據安全監管方式與手段,加強數據應用,探索政府、收運單位、產廢企業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新型一般工業固廢監管模式。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