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COP26:應對氣變 現在必須行動

2021-11-03 08:44:21 科技日報   作者: 張佳欣  

今日視點

從10月31日到11月12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將齊聚英國格拉斯哥參加由英國和聯合國共同主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此次會議的重點不是達成新協議,而是要討論與2015年《巴黎協定》相關的進展和挑戰,提高各國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雄心。

就在COP26召開的前幾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10月26日發布了《2021年排放差距報告:熱火朝天》,該報告明確表示,全球新版和更新版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僅在2030年預測排放量基礎上減排了7.5%,而實現《巴黎協定》1.5℃溫控目標需減排55%。當前,世界正朝著本世紀全球氣溫至少上升2.7℃的方向邁進,這一上升將對地球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造成災難性影響。

應對氣變:

已到千鈞一發時刻

“氣候變化不再是未來的問題,而是當下的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說,“為了有可能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以內,我們有8年的時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大致減半:制定計劃、實施政策并最終實現減排的時間是8年。”

時鐘在響亮地滴答作響,安德森說,“世界必須意識到我們作為一個物種所面臨的迫在眉睫的危險。各國需要制定政策以履行其新承諾,并在數月內開始實施。”

安德森稱,各國需要將凈零承諾更加具體化,確保這些承諾包含在國家自主貢獻中。他們還需要制定政策來支持這一目標,并采取行動。此外,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也很重要,這樣他們才能適應已經變化的氣候的影響,并走上低排放的增長道路。

“距離世界末日的鐘聲就還差一分鐘!”英國首相約翰遜在COP26上說。作為這次大會的東道主,約翰遜也表示,世界在氣候保護方面等待的時間越久,人類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大。他同時指出,目前仍有機會阻止這個“滴答作響的世界末日機器”。

外媒肯定:

中國積極采取行動

新加坡《海峽時報》10月29日報道指出,美國在最初加入巴黎協定時曾承諾,2025年的排放量水平相較于2005年將降低26%—28%。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違背承諾,退出了巴黎協定。盡管拜登政府決定重回巴黎協定,計劃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降低50%—52%,但這仍不足以實現使全球升溫限制在1.5℃以下的目標。文中觀點表示,其他碳排放大國,包括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亞、韓國和印度尼西亞在內,都重新提交了減排計劃,但比起之前都更為消極。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同日報道稱,美利堅大學中國氣候專家朱迪思·夏皮羅表示,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采取行動不是為了取悅西方,而是真正將氣候變化視為一種生存威脅。“中國到處都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夏皮羅說,“中國人非常清楚這是長期的國家安全風險。”

NBC報道稱,人均污染最嚴重的大國是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許多國際專家表示,全球排放量計算也存在固有的不公平性,這些計算基于各國的生產而非消費。簡而言之,美國和其他國家將大部分低端制造業外包,讓美國人可以購買手機和運動鞋,而無需為制造它們造成的碳排放負責。

夏皮羅稱:“發達國家的大部分污染都轉移到了中國。”

根據氣候行動追蹤組織的數據,盡管美國、歐盟和日本的政策雄心勃勃,但這些仍不足以達到1.5℃的目標。

變革之火:

全世界必須共同努力

“我們希望各國元首能成為真正的領導人,在COP26期間挺身而出,點燃變革之火。”來自非政府組織聯合氣候行動的氣候活動家胡安·巴勃羅·塞拉說。

據聯合國官方新聞11月1日消息,在COP26大會的第二天,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嚴厲的警告,稱“我們正在自掘墳墓”。他指的是對化石燃料的過度依賴可能會導致不可持續發展,這種形式帶來的全球變暖正將人類和地球推向危險的邊緣。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各國需要加快“淘汰”煤炭、減少森林砍伐、加快轉向電動汽車并鼓勵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氣候變化已經發生,且對許多地區造成了破壞性影響,因此需要集體協同努力來保護人類和自然棲息地。這包括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的行動,建立防御、預警系統、彈性基礎設施和氣候智能型農業等,以避免種種損失。

古特雷斯敦促各國建立聯盟,為加速經濟脫碳和逐步淘汰煤炭創造金融和技術條件。他還重申,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融資的承諾必須兌現。

“我代表這一代和后代,敦促你們:擁有雄心、擁抱團結,選擇保護我們的未來并拯救人類”,他總結道。

COP26民間倡導者大衛·阿滕伯勒表示,如果世界各國各顧各的,就會成為一股強大到足以破壞地球穩定的力量;如果我們共同努力,就會有足夠的力量來拯救世界。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COP26,氣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