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向海圖強,這家企業的底氣何來?

2021-11-04 08:48:18 《風能》雜志   作者: 夏云峰  

集團六十多年的涉海實踐,由此打造的軍工品質供應鏈,以及自身在風電領域的持續沉淀,成為中國海裝加快布局海上業務,推動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底氣所在。

浩瀚的藍色海洋,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資源,從古至今,人類從未放慢開發利用海洋的步伐。21世紀以來,發展海洋經濟的大潮席卷全球,一個屬于海洋經濟的時代到來。

在各類海洋資源中,風能資源的經濟、環境價值日益為越來越多的地區看重,全球海上風電發展勢頭強勁,我國更是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規模化開發海上風能資源,帶來的不僅僅是綠色電力,還可以通過發展裝備制造業,以及將項目與制氫、儲能、深海養殖等相結合,打造出千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讓海上風電成為沿海地區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一大抓手。

藍色基因,鑄就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作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船舶集團”)因海而生,因海而興。近年來,這家央企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深海養殖,海洋旅游、郵輪及游艇產業,“風電+”等方面結出豐碩成果。

其中,海上風電已經成為中國船舶集團四大產業之一——科技應用產業的重要代表。總體牽頭這部分業務的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裝”),穩居我國海上風電整機企業前列,當下正積極探索開發平價海上風電項目。日前,其以主力海上風電機型成功中標華潤蒼南項目以及山東新能源集團的項目,在推動我國海上風電走向平價的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

在202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1)上,中國海裝以“創新引領|綠色發展強使命,海陸并舉|向海圖強顯擔當”為主題,聯合21家中國船舶集團風電事業群成員單位“組團”參展。大型海上風電葉片關鍵技術、分片式鋼混塔筒、降載控制技術、16MW機組、健康監測系統、智能運維系統、高性能運維船……全面展示了其取得的最新突破。

這些成果,源自于中國海裝借助集團資源以及自身在風電領域的十多年積累形成的全產業鏈綜合優勢。

中國船舶集團擁有60多年的海洋裝備研發歷史,對海洋及海洋工程的理解非常深刻,這為中國海裝從事海上風電機組研發奠定堅實基礎。更為關鍵的是,海上風電與船舶裝備在諸多環節上存在“技術同源”的特征,這意味著中國海裝在集團內部就可以建立完備的供應鏈體系。由此帶來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彼此間的高度互信,大大提高了研發、制造效率。且在很多風電機組關鍵零部件的制造上,中國海裝堅持使其與軍工產品做到“生產同線”,從而將軍工產品制造中的理念滲透到風電中。此外,中國海裝還能夠利用集團完善的軍工產品試驗驗證條件,開展風電設備的可靠性驗證,確保機組穩定、可靠、安全。

目前,中國船舶集團已經實現可再生能源產業鏈全覆蓋,包括投融資及建設、咨詢設計、風電裝備制造、光伏及其他能源(儲能、制氫、氫燃料電池等)。風電裝備制造板塊囊括整機、葉片、塔筒、螺栓、電纜、齒輪箱、發電機、主控系統等。

為充分發揮集團優勢,中國海裝牽頭組建了中國船舶集團風電事業群,包含集團30多家成員單位及行業內優質供應商,涵蓋風電整體解決方案設計、兆瓦級風電機組研發及制造、運營維護、技術服務和技術咨詢等。

與此同時,經過17年的發展,中國海裝依托“兩個中心”構建了完善的研發體系。早在 2009年,科技部就批準中國海裝成立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聚焦于海上風電裝備技術研究、系統設計、集成制造及海上風電場工程技術研究。2019年,中國海裝又被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開啟了中國海裝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雙子星”時代。

多點開花,謀求平價時代高質量發展

高度自主、可控的全產業鏈體系,雄厚的研發實力,讓中國海裝形成了包括正向設計能力、與供應鏈協同設計能力、設計管理能力及設計驗證能力在內的綜合系統集成能力等,使其能夠瞄準技術前沿及市場需求,開展協同創新設計、協同制造、協同服務。

H210-10MW海上風電機組的推出,便是這方面的最佳例證。

2021年9月17日,在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啟航之地——遼寧大連,中國海裝首臺H210-10MW海上風電機組下線,標志著中國船舶集團十四五“向海圖強”的新能源戰略翻開了新篇章。

該機型是由中國海裝牽頭研發,通過整合中國船舶集團風電全產業鏈優勢資源,聯合雙瑞風電、重齒等共同打造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上利器。研發中相繼攻克了100米級超長柔性碳纖維葉片的氣彈穩定性設計、整機—部件—地基一體化建模仿真計算、智能傳感降載減振設計、易拆卸集成式傳動鏈設計、雙驅電動變槳設計、超大型機組運輸吊裝等多項技術難題。

H210-10MW機組搭配的葉片長達102米,是目前唯一一款商業化裝機的超百米葉片,它也由此成為國內風輪直徑最大、全球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最大的10MW級別海上風電機組。并且H210-10MW機組秉承平臺化、模塊化設計理念,在適應性修改的基礎上可將風輪直徑增大至270米,功率等級兼容6~16MW,基礎型式兼容固定式和漂浮式,適用于灘涂、近海、深遠海等各類海域。這款機型采用高可靠、高承載易拆卸中速傳動鏈集成式結構,提升了機組可利用率、可制造性、可維護性;通過先進的電動雙驅變槳技術,提高了變槳系統驅動能力和安全水平;采用智能降載減振與穩定運行控制技術,實現了機艙輕量化設計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H210-10MW機組的整體國產化率超過95%,除軸承外的核心零部件均實現國產化。

脫胎于軍工領域,中國海裝自然深知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诖?,這家企業始終積極推動實現國內海上風電產業鏈的國產化。今年的5月22日,中國海裝下線了首臺H171-5MW國產化海上風電機組,一級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整機國產化率超過95%,葉片、主軸承、齒輪箱軸承、主控PLC、變流器IGBT等一系列核心部件均實現國產化。

除了帶動國內風電全產業鏈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的發展,放在2022年海上風電全面平價上網的語境下,大容量機組與國產化的更廣泛價值不言而喻。面對“國補”的退出,未來幾年亟需產業鏈聯手降本,研發大容量機組、推動核心部件國產化是兩條重要途徑。

以采用H210-10MW機組為例,可將項目單位千瓦造價控制在13000元/千瓦以內,相應降低度電成本0.14元/千瓦時。

在此基礎上,按照風電產品“預研一代、研制一代、生產一代”的原則,此前中國海裝已經啟動16MW機組的研發,并在CWP 2021上獲得由鑒衡認證頒發的設計認證證書。它采用第三代中速集成技術路線,具有度電成本低、吊裝難度低和周期短、可靠性高等優勢。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海裝推動海上風電實現平價的努力并不僅限于上述方面。圍繞從部件到整機,再到后市場,中國海裝都在聯合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創新,致力于提升產業鏈的成熟度,取得了大量成果。

例如,面對海上風電逐步走向深遠海的趨勢,中國海裝多年前即著手開發漂浮式海上風電裝備,計劃于近期完成樣機示范應用,在發電的同時,可與海洋養殖、制氫、海水淡化、能源島、智能微網等前沿技術融合應用,是中國船舶集團應用產業“十四五”期間的戰略產品。

整機方面則形成了完整的產品矩陣,陸上風電機組覆蓋2.X~6MW,海上風電機組覆蓋 5.X~16.X MW,它們具有高設計安全性、高運行穩定性、高智能性等特點,可以做好“海陸并舉”,打造具有綜合效益最優的風電項目。

在運維方面,中國海裝成立了專業的海上風電工程安裝公司、海上風電運維事業部,并結合集團內企業、各基地的當地服務資源等,組建起較為完善的運維體系。

此外,中國海裝還推出了基于大數據的 LiGa智慧系統,具備風電場風能資源評估、地理信息系統(GIS)綜合分析、全場尾流控制、并網條件優化、風能資源條件優化管理、智能運維等功能,能夠實現風電場智能評估、智能診斷、智能決策、智能運維。

不止于此,針對我國海上風電施工裝備短缺的現狀,中國海裝加大投入建造專業運維船,其首艘30米級海上風電高速運維船——“中國海裝001”已于10月22日正式下水,與“中船海工101”海上風電安裝平臺一道,為我國海上風電開發保駕護航。

有了這一系列新技術與新成果的支撐,我國海上風電的未來可期。

風從海上來,弄潮正當時。“十四五”時期,隨著雙碳目標加速落實,我國海上風電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期。中國船舶集團已經提出,到“十四五”末將海上風電產業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全產業鏈;走海上風電+海洋氫能、海洋養殖、海上旅游觀光等“一二三”產業融合式發展道路,形成具有中國船舶集團特色的海洋經濟一攬子系統解決方案。顯然,中國海裝已經做好了準備。有理由相信,在所有風電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平價海上風電市場的“春天”將加速到來,海洋經濟的發展也勢必會從海上風電浪潮中汲取更大動能。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風能資源,海上風電,中國海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