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節能低碳
  • 循環經濟
  • 湖北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

湖北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

2021-11-19 13:42:58 北極星環保網

湖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推進工業綠色升級,壯大綠色環保產業。開展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大力度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詳情如下:

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

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號)精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發展體系,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重點突破、創新引領、穩中求進、市場導向的基本原則,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動湖北率先在中部地區實現綠色崛起。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明顯優化,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能耗強度下降、碳排放強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任務,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綠色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重點行業、重點產品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湖北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二、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

(三)推進工業綠色升級。加快實施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造紙、電力等行業綠色化改造,開展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大力度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支持襄陽、宜昌、黃石等地建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實施全省重點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加強對“散亂污”企業的甄別認定,健全“散亂污”企業監管長效機制。實施危險廢物專項整治行動。(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四)加快農業綠色發展。鼓勵發展生態種植、生態養殖,推進農業產地環境治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2025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產品達到2450個。發展種養一體、農牧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2025年秸稈基本實現全利用,農膜基本實現全回收。開展土壤污染管控與修復,2025年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4680萬畝以上。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全面推行林長制,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標志產品。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十百千萬”工程,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林業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五)提高服務業綠色發展水平。推進大中型數據中心、網絡機房節能改造,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運行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3。開展會展活動“碳中和”行動,推動辦展設施循環使用。推動汽修、裝修裝飾等行業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材料。倡導酒店、餐飲等行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積極創建綠色飯店。(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旅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六)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制訂實施節能環保產業鏈工作方案,打造一批大型綠色產業集團,培育一批專業化骨干企業、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支持谷城經濟開發區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建設一批省級綠色產業示范基地。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模式)和以環境治理效果為導向的環境托管服務,實施一批示范項目,推廣姚家港化工園等國家級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園區經驗和模式。(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水利廳,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七)提升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水平。深入推進既有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改造,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鼓勵建設園區和集群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鼓勵化工等工業園區配套建設危險廢物集中貯存、預處理和處置設施,推進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八)構建綠色供應鏈。鼓勵企業開展綠色設計、推行綠色包裝、實施綠色運輸、做好廢棄產品回收處理,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環保。發揮龍頭企業在穩定供應鏈中的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建立綠色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創建一批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積極爭列國家綠色供應鏈試點。(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三、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流通體系

(九)打造綠色物流。推進多式聯運、江海直達、甩掛運輸。打通江鐵海聯運新通道,促進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宜昌多式聯運中心等聯動發展。鼓勵運輸物流、郵政快遞、城市配送等企業優先使用新能源汽車或清潔能源汽車,開展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間配送等集約運輸模式。大力推進武漢、襄陽、宜昌、十堰、鄂州等城市建設國家級物流樞紐,布局建設一批省級物流樞紐。(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發改委,省郵政管理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合理布局、規范建設“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三級回收體系,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加強光伏組件、動力蓄電池等新品種廢棄物回收利用,提升餐廚垃圾、建筑垃圾、污泥等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支持供銷社系統依托農村經營服務網絡,打造專業化回收、加工、利用全產業鏈。依托谷城再生資源園區、大冶有色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推動再生資源產業聚集發展。(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住建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供銷社,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一)建立綠色貿易體系。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傳統優勢產品出口基地和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建設。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擴大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產品貿易,從嚴控制高污染、高耗能產品出口。深化綠色“一帶一路”合作,鼓勵企業積極對接多雙邊節能環保、清潔能源合作機制。(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改委,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四、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

(十二)促進綠色產品消費。擴大政府綠色采購范圍,引導國有企業按照政府綠色采購要求提供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促進綠色產品推廣應用。加大綠色消費宣傳力度,引導企業和居民選購綠色產品。嚴格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制度,開展家用電器能效、水效標識產品計量監督檢查。(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政府國資委,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三)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光盤行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因地制宜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到2025年,設區城市基本建成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直管市、神農架林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不低于60%,縣(市)建成區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不低于50%。強化塑料污染治理,加大監督執法、替代產品推廣和宣傳引導力度,有序禁止限制一批塑料制品。強化快遞包裝綠色轉型,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到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衛健委、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省婦聯,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五、加快基礎設施綠色升級

(十四)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推進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數字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能效提升。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推動煤電靈活性改造,大力發展風能、光伏發電,推進地熱能、氫能等開發利用,確保能源安全。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構建“四縱三橫一通道”天然氣輸送體系。推動鄂西頁巖氣勘探開發綜合示范建設。建設潛江、武漢、黃岡三大儲氣基地。(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能源局、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五)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升級。完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體系,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推行“廠網一體化”模式。到2025年,設市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較2020年提高10個百分點;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完善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減少生活垃圾填埋處理,到2025年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到70%以上。健全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和利用體系,2022年實現所有縣(市)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全覆蓋,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9%以上。(責任單位:省住建廳、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衛健委,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六)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綠色發展水平。積極推進綠色鐵路、綠色機場、綠色公路、綠色航道建設。推進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實現與城市環保基礎設施有效對接。加強新能源汽車充電、加氫等配套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加快綠色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完善綜合交通運輸格局。(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住建廳、省能源局,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湖北機場集團,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七)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動森林城市建設,保護城市風貌,修復河湖水系和濕地,建設城市生態網絡和廊道系統,支持有條件的城市開展“美麗城市”示范創建。全面發展綠色建筑,2025年全省城鎮新建建筑執行綠色標準達到100%,城鎮新建建筑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50%以上,建筑能效水平提高15%左右。完善以“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為骨架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長江、漢江、清江綠色生態廊道,推進三峽地區、丹江口庫區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打造美麗田園、綠色家園。(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健委、省林業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六、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十八)鼓勵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實施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攻關行動,面向長江大保護和湖北綠色轉型重大需求,加快研發磷石膏綜合利用、化工廢水高效處理、生態修復、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碳中和等重大技術,切實提升應用創新能力。充分發揮湖北科教優勢,培育建設一批綠色技術創新平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省級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支持的綠色技術研發項目由企業牽頭承擔的比例不少于55%。(責任單位:省科技廳,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九)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綠色技術創新成果入選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支持項目,積極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引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開展綠色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示范項目推進行動。積極搭建綠色技術交易綜合服務平臺,培育一批專業化綠色技術中介服務機構和“經紀人”,爭創國家級綠色技術交易市場。(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七、完善政策制度體系

(二十)強化制度支撐。推動完善綠色設計、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綠色產業、綠色消費、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加強生態環境、能源資源等領域執法監督,加大違法行為查處和問責力度,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公安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能源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十一)健全綠色收費價格機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推行分類計價、計量收費等差別化管理。完善節能環保電價政策,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繼續落實好居民階梯電價、氣價、水價制度。(責任單位:省發改委,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十二)加大財稅扶持力度。統籌中央和省級相關資金,支持環境基礎設施、綠色環保產業發展、能源高效利用、資源循環利用等項目建設。落實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車船稅等稅收優惠政策。(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稅務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十三)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建立綠色企業上市直接融資服務體系,輔導推薦綠色企業掛牌融資。建設綠色產業項目庫,加大對入庫項目的綠色投融資的支持力度。完善綠色信貸管理機制,鼓勵發展綠色投資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加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推進力度,實現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全覆蓋。(責任單位:人行武漢分行,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湖北證監局、湖北銀保監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十四)完善綠色標準和統計監測制度。落實產品生產能源效率強制性國家標準,積極參與綠色標準制修訂。加強綠色產品認證活動監管,鼓勵湖北認證從業機構提升綠色產品認證專業能力。嚴格執行國家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領域統計監測標準,強化統計信息共享。(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統計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十五)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高水平建設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有效支撐全國碳市場。深化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交易改革,促進資源流動,降低交易成本,通過市場方式,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實施碳惠荊楚工程。(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發改委、省水利廳,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作為綠色崛起、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壓實工作責任,加強督促落實,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省發改委要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及時梳理總結各地各有關部門經驗做法,重大事項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全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效,積極宣傳正面典型,曝光負面典型,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湖北,低碳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