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意見》對新型電力系統進行了更加全面的詮釋:首先,新型電力系統是促進電力行業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其次,新型電力系統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既能促進多種電源協同發展,又能促進需求側調節,發揮削峰填谷、促進電力供需平衡的作用;再次,新型電力系統能夠實現電力中長期、現貨和輔助服務交易有機銜接,具有完善的容量市場交易機制,通過市場化交易方式促進電力綠色低碳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戰略與管理咨詢委員會委員劉巍指出,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比較優勢和特性,與新型電力系統的基本要求相匹配。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需安全可靠電力的支撐
“雙碳”目標下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安全可靠電力的支撐。隨著未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基本穩定,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超過一半,火電占比將進一步下降,新能源裝機規模將持續提升。
劉巍指出
可再生能源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等特點,其未來的高比例消納或將對電網安全運行帶來嚴峻挑戰??砷_發資源限制,連同豐水期與枯水期等季節性變動因素決定了水電不能成為常年穩定的基荷電源。在國內天然氣勘探開發、大規模儲能技術和跨地區儲能手段沒有根本性改觀的情況下,我國能源安全和電力穩定持續供應面臨較大挑戰,難以滿足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需要。
核電清潔、低碳、能量密度高、經濟性好,除短暫的換料大修外,能以額定功率長期穩定運行,滿足基荷電源可靠、經濟、充足和清潔四大要求,是替代化石能源基荷電源,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的最佳選擇。在用電負荷中心和電網關鍵節點部署核電站,可以減少電力大規模長距離輸送、大范圍控制和調節,減少儲能設施,有助于構建更為可靠、緊固、安全的電網。
核電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必不可少的選項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核電發展水平已經進入世界第一方陣。核電裝機規模全球第三、在建規模全球第一,是全球最大、最活躍的核電市場國家,也是推動三代、四代核電創新發展的主要國家。
作為一名在中核集團核電設計與建造戰線奮戰了40余年的資深專家,因為足夠了解,劉巍很有信心:“在過去30多年時間里,我們已經建成投產50臺核電機組。參加工作以來,我先后參與了20多個核電機組的設計與建造工作,見證了我國核電建設能力的穩步提升。”
劉巍告訴記者,2021年1月30日和2021年5月20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和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2號機組相繼投運,標志著我國的三代核電技術水平已經躋身世界前列。華龍一號在充分繼承秦山、大亞灣及后續自主設計、建造、運行的近40臺壓水堆機組的經驗反饋的基礎上,汲取世界核電先進設計理念,以“177堆芯”和“能動加非能動”為特征的自主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截至目前,華龍一號國內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已經將近一年,海外首堆卡拉奇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超過半年,均運行狀況良好。
發展核電對于我國制造業
帶動作用無可比擬
多年以來,我國核電產業集聚了逾萬人的核電裝備制造技術人才和產業工人隊伍,兩大重機和三大發電設備制造集團近十幾年集中力量投入核電主設備與原材料研發,已形成強大的核電配套產業體系,具備年產10臺套以上百萬千瓦級核島主設備綜合能力,建設施工能力全球領先。
劉巍強調
我國已經積累了充足的核電制造儲備,為我國三代核電規?;?、批量化建設和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華龍一號的研發為例,劉巍介紹說,華龍一號在研發過程中,開展了產學研合作,克服了很多困難,解決設備國產化難題,在核電主設備上通過聯合研制實現了100%的國產化。華龍一號研發團隊聯合東方電氣、哈電集團等58家國有企業,聯動140余家民營企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000多家企業,共同突破了411臺核心裝備的國產化,首堆工程國產化率達到88%,實現了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飛躍。
不僅關鍵設備,核電建設用的大宗材料也都離不開協同攻關。比如電纜,三代核電站電纜鑒定壽命是60年。中核集團與廠家一起研究,實現電纜壽命的延長,提高耐高溫高壓性能。再比如安全級電纜的熱縮套管,中核集團和國內企業聯合研發打破了國外壟斷,價格只是國外廠家的1/5。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推動華龍一號批量化、標準化建設,更加注重與電網布局和區域規劃相適應,與其他能源企業相協同,與風光等新能源更好耦合,努力推動以核能為主體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劉巍表示。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