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碳交易風生水起 銀行奏響詠碳調

2010-07-21 09:23:19 浙江日報

對多數人而言,“碳金融”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字眼。然而,這并不妨礙它悄悄走進我們的生活。

當下,“低碳”、“環保”已成為高頻流行詞,特別是低碳經濟的風生水起,“碳金融”也在全球范圍內方興未艾,并逐步演變為參與方圖謀掌握未來碳交易定價權的一場全球性博弈。

追根溯源,碳金融的興起,與地球變暖及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環保公約——《京都議定書》關聯緊密。所謂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議定書》而興起的低碳經濟投融資活動,或者稱為碳融資和碳物質買賣。

碳交易催生碳金融

“熄燈一小時”活動雖已過去了一個多月,在杭州體育場路上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朱先生仍覺得新鮮。他能參加這場關注低碳的主題活動,緣起于收到的一條低碳公益短信,而落款顯示系光大銀行所發。如今,低碳生活在逐步深入人心,而與之相關聯的碳金融則受到了越來越多銀行的關注。

雖說科幻巨片《后天》中的震撼場景虛擬居多,但氣候變暖對環境的巨大破壞力不容小覷。其中,溫室氣體肆無忌憚地排放,堪稱地球變暖的主要禍首。由此,一份在人類環保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國際公約——《京都議定書》,對各國溫室氣體的排放作了限制性約束。不過,鑒于各國的減排成本相差懸殊,通常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高出5至20倍,所以《京都議定書》允許有減排責任的發達國家通過向發展中國家購買減排指標來完成履責,這造就了全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碳交易蘊藏的商機隨之“浮出水面”。據世界銀行測算,全球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約每年7億至13億噸,可形成一個年交易額高達140億至650億美元的國際溫室氣體交易市場。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未來5年每年碳交易量將超過2億噸。相對于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減排成本100美元/噸碳以上的高昂代價,發展中國家的減排成本要低很多,像我國只有發達國家1/5左右。

碳金融應運而生。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特雷西·沃斯騰克羅夫特有過這樣一個比喻:低碳經濟如同一張3條腿的板凳,其培育和發展離不開政策、技術和資本三位一體的支撐。其中,最重要的又莫過于金融。理由很簡單——碳交易需要大量的錢。

渣打銀行是全球最早涉足碳金融的銀行之一,渣打杭州分行行長吳鵬認為,發展碳金融意義重大,低碳經濟發展所導致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消費模式乃至生活模式的變革,必然會催生國際金融業發生結構性革命,由傳統金融走向碳金融。這樣,一方面,金融資本可直接或間接地投資創造碳資產的項目和企業;另一方面,來自不同項目和企業產生的減排量進入碳金融市場作交易,可以被開發成標準的金融工具,比如碳現貨、碳期貨、碳期權和掉期交易等。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嚴順富則從貨幣工具的角度作了解讀。一國貨幣的崛起,通常與國際大宗商品,特別是能源計價和結算綁定權具有緊密的聯系。從19世紀“煤炭—英鎊”、“石油—美元”,再到今天的“碳合約—歐元”,勾勒出一條國際主權貨幣在能源貿易中的崛起路徑。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眼饞碳金融,都試圖提升本幣在碳交易市場體系中的地位。像日元趁著歐債危機歐元勢弱之際已在暗中發力,澳元、加元也不甘示弱,隨之而來的博弈之激烈可以想見。

碳金融幾成“香餑餑”

碳金融正在成為各方爭食的“香餑餑”。

近幾年,隨著碳交易規模的膨脹,碳貨幣化程度日益提高,碳排放權在投資人眼里,正演變為具有投資價值和流動性的金融資產。由此,一個以碳排放權交易為基礎產品、以歐元為主要交易貨幣、以各類金融機構為主要推手、以歐盟排放權交易制為核心交易平臺的碳金融體系露出了崢嶸。

碳金融市場的增長潛力驚人。據匯豐銀行杭州分行負責人透露,今年6月英國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20年市場規模可達3.5萬億美元。另據世界銀行預計,2012年全球碳市場將達到1500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市場躍居世界第一大市場。

碳排放權衍生出的投資屬性被進一步放大。現在中國每噸核證碳減排量只能賣10歐元,但到了歐洲二級市場,這些減排指標就能賣到20至30歐元,高倍的杠桿收益,足以讓銀行對轉手碳交易“垂涎三尺”。

盡管中國擁有極其豐富和極具潛力的碳減排資源和碳減排市場,但發達國家憑借先知先覺與發達的金融創新機制,已在碳金融領域占得先機。他們不僅設置了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所和碳交易平臺,而且像碳掉期交易、碳證券、碳期貨、碳基金這類碳金融衍生品,玩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這并不妨礙國內銀行高漲的“逐碳”熱情,雖然多數國內銀行目前大多只能限于綠色信貸等較初級的層面。興業銀行是國內銀行中最早切入碳金融領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早在2006年該行就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推出了節能減排項目貸款,并于2008年10月公開承諾采納“赤道原則”,成為國內首家“赤道銀行”。幾年下來,效果還不錯,截至2010年4月末,僅興業銀行在我省便已累計發放節能減排貸款9.16億元,有20多家企業成為綠色信貸的固定客戶,所支持的減排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31.2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2.61萬噸,每年削減COD(化學需氧量)6.25萬噸,技改企業平均節能率達10%左右。[page]與興業銀行一樣,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等也紛紛以不同的方式介入碳金融,共同構成了國內碳金融領域的“先發陣容”。

今年3月,中國銀行金華分行為浙江鷹鵬化工有限公司辦理了國內首筆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碳交易融資及配套掉期業務,總金額達298萬美元。不僅使該公司能順利完成與意大利、愛爾蘭兩家公司減排5600萬噸溫室氣體項目合作,還有助于企業規避美元匯率風險。中行浙江省分行行長陳石表示,CDM項目通常投資回報期較長,初期投資額較大,因此碳交易的賣家通常會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很需要銀行“幫一把”。

在興業銀行杭州分行行長官恒秋看來,從目前已交易的CDM項目看,溫室氣體、有害氣體減排及風電、水電項目建設占了大頭。這些項目的推進,不但有利于促進新能源等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而且十分有利于企業利用國際碳金融市場尋求資金支持。從長遠的全球碳金融競爭格局看,中國應有雄心在未來低碳產業鏈上打破美元、歐元等貨幣制衡,使人民幣成為碳交易計價的主要結算貨幣。因為現在人民幣已具備這樣的實力。

低碳理財也“樂活”

對普通人而言,關注低碳,不僅在于生活方式的“樂活”,以理財方式分享低碳經濟的收益,也是一種“樂活”。這方面,銀行的嗅覺天生敏銳,最近一系列與低碳概念掛鉤的銀行理財產品相繼面世就是明證。

細數目前市場上主打低碳牌的理財品,其“個性”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傳遞:與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環保概念股票掛鉤,與氣候交易所的二氧化碳排放權期貨合約掛鉤,與世界級權威機構的水資源、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等環保指數掛鉤……

相較而言,外資銀行運作低碳理財品更為輕車熟路:一是在股票市場上選擇環保和新能源行業內的相關上市公司作為成分股,放在一個籃子中構成一個指數,在指數基礎上再推出銀行理財產品;二是在新能源的期貨市場上,將不同期貨品種構成指數,提供給投資者。比如,匯豐銀行杭州分行最近推出的一款結構性低碳投資產品,就掛鉤于全球50家公司股票組成的“匯豐氣候變化指數”;花旗銀行杭州分行發行的一款掛鉤“全球水資源指數”的理財產品,則是從全球75個國家篩選出10只水務公司股票,按相等權重組成。需要提醒的是,外資銀行的環保類理財產品設計大多為看漲類結構,即掛鉤標的漲幅越大,產品的收益水平越高。

相比之下,剛開始學步的中資銀行,則對掛鉤“碳交易”興致更濃厚。光大銀行杭州分行日前推出的一款具有低碳性質公益理財產品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該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扣除購買碳額度的金額后,投資者實際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93%。這意味著每購買5萬元理財產品,便可購買1噸二氧化碳減排額度。此外,中國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也先后推出了二氧化碳掛鉤美元產品,且收益不錯。

低碳信用卡是倍受銀行青睞的又一類理財工具。興業銀行推出的低碳興業卡是目前國內首張低碳信用卡,除了具備信用卡本身的功能外,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為個人購買碳減排量提供銀行交易平臺。也就是說,持卡人可以信用卡來購買碳減排量。據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介紹,該行以信用卡積分換購的方式,購買碳減排量,凸顯環保主題。

光大銀行也推出了一張“綠色零碳信用卡”。在規定時間段內,凡刷卡金額達到1.5萬元,持卡人就可獲贈1噸碳減排量,由光大銀行代為支付購買碳減排量的費用。

有意思的是,光大、興業銀行不約而同地為客戶設計了“碳信用檔案”,持卡人購買的碳額度累計到1噸,就可在北京環境交易所擁有自己的碳信用檔案,并可通過檔案隨時查詢所購買碳額度的項目信息。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