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廣發宏觀:回思本輪出口

2022-08-08 09:01:10 郭磊宏觀茶座

報告摘要

第一,7月出口同比增長18.0%,累計同比14.6%,依舊維持強勢。今年5-7月出口同比分別為16.7%、17.9%、18.0%,大致在同一增速中樞。偏強的7月出口在前期已有預兆,在《高頻數據下的7月經濟》中,我們曾提示7月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速走高,中港協指出“外貿業務表現強勁”。

第二,回思本輪出口表現,高增長差不多從2020年8月同比的9.1%就已開始,四季度進一步上行至16.6%;2021年疊加低基數,同比達29.9%,剔除基數的兩年復合增速也達16.0%。今年前7個月累計同比為14.2%。出口歷史增速并沒有這么高,2010-2019年十年年均復合增速為7.6%,2012-2021年十年年均復合增速為5.9%。

第三,我們曾提出“全球貿易共振”假說,在這里再進一步總結下,近八個季度出口偏強可能有三個大的背景:1)全球疫情背景下,居民生活半徑縮短,商品消費對服務消費形成替代,即雖然總需求受限,但商品需求可能是擴張的。以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為例,不變價之下2020-2021年商品支出年均復合增長8.1%,服務支出年均復合增長-1.4%;2)全球通脹和勞動力供給不足的背景下,歐美制造業成本抬高,中國制造業包括成本在內的競爭力優勢進一步凸顯;3)2022年二季度以來美元匯率走高,對應人民幣匯率貶值,對出口也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第四,往未來看,以上三個邏輯尚未有實質變化。變化中的主要是海外經濟表現所代表的需求端。雖然判斷海外是否會衰退并無證據,但經濟放緩是相對確定的。OECD-G7綜合領先指標、摩根大通全球綜合PMI確認均處于放緩過程中,7月中國PMI新出口訂單亦低于6月,只是這部分訂單尚未轉化為現實出口。中性情況下我們判斷下半年出口“減速+韌性”。

第五,從主要出口目的地來看,今年前7個月對美、歐、東盟、中國香港地區、日、韓、印度出口占比分別為16.8%、16.0%、15.3%、8.1%、4.8%、4.6%、3.3%,合計大約整體出口的70%左右。今年增速最高的是對印度出口,前7個月增速為37%,其次是對歐盟出口的19.7%,再次是對東盟出口的18.9%。在前期報告中我們曾指出,中國和東南亞、南亞的產業鏈關系不僅是競爭和“替代”。

第六,從7月出口結構來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仍明顯超出整體,箱包同比41.3%,鞋靴同比37.5%、玩具同比27.9%,除海外居民生活半徑恢復外,可能也和成本優勢有關。鋼材出口增速較高,達39.7%;農產品(5.810, 0.00, 0.00%)出口增速較高,達29.0%。通用機械設備增速較高,達21.3%。汽車出口增速較高,同比達64.0%。消費電子產品維持在疲弱狀態,手機出口同比-10.3%,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出口同比2.8%。相關聯的是集成電路出口同比-5.3%,低于前期。此外,地產系耐用消費品維持低位,家電同比-7.7%,家具同比-2.1%,燈具同比-0.9%。

第七,7月進口維持低位,同比為2.3%,較6月的1.0%、二季度的1.7%略有抬升。進口疲弱和內需不足、大宗品價格波動,以及關鍵產業鏈處調整期均有關系。從主要進口品看,鐵礦砂進口量維持在3.1%低位,價格因素導致進口額同比只有-35.7%;鋼材進口量同比為-24.9%;集成電路進口量同比降至-19.6%,是年內最低的一個月。

第八,7月以來高頻指標分化,代表未來終端需求的出口基建偏強、地產偏弱;代表當期經濟表現的用電量、整車貨運流量等指標持平徘徊。這種情況屬4月底經濟環比修復以來首次出現,與疫情反彈、高溫、財政節奏、地產信用風險等因素均有關系。它導致進入市場對經濟走勢的觀望情緒顯著上行。7月出口的高增長會部分緩和這一擔憂,外需至少還可以;8月地產銷售(建筑產業鏈的影響變量)、疫情(消費和服務業的影響變量)走勢較為關鍵,它們會決定8-9月宏觀面預期會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出現修復。

正文

7月出口同比增長18.0%,累計同比14.6%,依舊維持強勢。今年5-7月出口同比分別為16.7%、17.9%、18.0%,大致在同一增速中樞。偏強的7月出口在前期已有預兆,在《高頻數據下的7月經濟》中,我們曾提示7月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速走高,中港協指出“外貿業務表現強勁”。

7月中港協重點監測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8.4%,其中外貿吞吐量同比6.3%( 6月為-3.4%),內貿同比增長10.5%。7月沿海八大集裝箱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2.7%。其中外貿同比增長14.5%(6月為8.4%)。

回思本輪出口表現,高增長差不多從2020年8月同比的9.1%就已開始,四季度進一步上行至16.6%;2021年疊加低基數,同比達29.9%,剔除基數的兩年復合增速也達16.0%。今年前7個月累計同比為14.2%。出口歷史增速并沒有這么高,2010-2019年十年年均復合增速為7.6%,2012-2021年十年年均復合增速為5.9%。

 

  我們曾提出“全球貿易共振”假說,在這里再進一步總結下,近八個季度出口偏強可能有三個大的背景:(1)全球疫情背景下,居民生活半徑縮短,商品消費對服務消費形成替代,即雖然總需求受限,但商品需求可能是擴張的;(2)全球通脹和勞動力供給不足的背景下,歐美制造業成本抬高,中國制造業包括成本在內的競爭力優勢進一步凸顯;(3)2022年二季度以來美元匯率走高,對應人民幣匯率貶值,對出口也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2020年四個季度出口同比分別為-13.6%、-0.2%、8.4%、16.6%。

2021年四個季度出口同比分別為48.8%、30.6%、24.2%、22.9%,其中上半年包含高基數的影響。

2022年一二季度出口同比分別為15.7%、12.9%。其中二季度包含著疫情的拖累,4月同比只有3.7%,5-6月分別為16.7%、17.9%,7月同比增速大致和6月相當。

簡單來看,2020年三季度起來的過去八個季度出口偏強,我們理解可能有三個原因:

一是全球疫情帶來的商品對服務的替代。以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為例,不變價之下2020-2021年商品支出年均復合增長8.1%,服務支出年均復合增長-1.4%。

二是全球通脹和勞動力供給不足的背景下,歐美制造業成本抬高。我們觀測美國企業部門生產力和成本指數隱含的價格平減指數,其從2021年二季度起同比抬升非常明顯。

三是2022年二季度以來美元匯率走高,對應人民幣匯率貶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月均值2021年12月為6.37,2022年3月為6.35,而2022年6月、7月分別為6.70、6.73。

往未來看,以上三個邏輯尚未有實質變化。變化中的主要是海外經濟表現所代表的需求端。雖然判斷海外是否會衰退并無證據,但經濟放緩是相對確定的。OECD-G7綜合領先指標、摩根大通全球綜合PMI確認均處于放緩過程中,7月中國PMI新出口訂單亦低于6月,只是這部分訂單尚未轉化為現實出口。中性情況下我們判斷下半年出口“減速+韌性”。

OECD-G7綜合領先指標本輪高點是2021年6月,摩根大通全球綜合PMI指標高點是2021年5月,目前均處于逐月放緩的過程中。

中采7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4,低于前值的49.5。

 

  從主要出口目的地來看,今年前7個月對美、歐、東盟、中國香港地區、日、韓、印度出口占比分別為16.8%、16.0%、15.3%、8.1%、4.8%、4.6%、3.3%,合計大約整體出口的70%左右。今年增速最高的是對印度出口,前7個月增速為37%,其次是對歐盟出口的19.7%,再次是對東盟出口的18.9%。在前期報告中我們曾指出,中國和東南亞、南亞的產業鏈關系不僅是競爭和“替代”。

 

2022年1-7月中國對美、歐、東盟、中國香港地區、日、韓、印出口累計同比分別為15.0%、19.7%、18.9%、-10.2%、6.4%、17.8%、37.0%。

在前期報告《出口偏強支撐疫情擾動下的基本面預期》中,我們曾經指出:中國和東南亞、南亞的產業鏈關系不僅是競爭和“替代”,中國是全產業鏈特征的經濟,東南亞南亞的加工產業鏈亦高度依賴于中國的供應鏈。

從7月出口結構來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仍明顯超出整體,箱包同比41.3%,鞋靴同比37.5%、玩具同比27.9%,除海外居民生活半徑恢復外,可能也和成本優勢有關。鋼材出口增速較高,達39.7%;農產品出口增速較高,達29.0%。通用機械設備增速較高,達21.3%。汽車出口增速較高,同比達64.0%。消費電子產品維持在疲弱狀態,手機出口同比-10.3%,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出口同比2.8%。相關聯的是集成電路出口同比-5.3%,低于前期。此外,地產系耐用消費品維持低位,家電同比-7.7%,家具同比-2.1%,燈具同比-0.9%。

如果簡單理解,產品間的分化可能包含著幾條線索:

第一,箱包、鞋靴等產品增速偏高,其中包含著疫情影響減小、居民生活半徑逐步打開的影響;此外也可能和產品價格優勢有一定關系。

第二,“宅經濟”弱化,由此電子產品、家電家具等進入低增。

第三,中國在初級產品上的成本優勢凸顯,所以鋼材、農產品等出口增速較高。

第四,海外制造業產能在恢復過程中,對應通用機械設備相對較高增速。

第五,汽車的高增速代表中國出口新勢力產品在全球市場份額的上升。

7月進口維持低位,同比為2.3%,較6月的1.0%、二季度的1.7%略有抬升。進口疲弱和內需不足、大宗品價格波動,以及關鍵產業鏈處調整期均有關系。從主要進口品看,鐵礦砂進口量維持在3.1%低位,價格因素導致進口額同比只有-35.7%;鋼材進口量同比為-24.9%;集成電路進口量同比降至-19.6%,是年內最低的一個月。

2022年7月原油、鐵礦砂、鋼材、銅進口量同比分別為-9.5%、3.1%、-24.9%、9.3%,進口額同比分別為38.9%、-35.7%、-4.3%、-0.4%。

 

  7月以來高頻指標分化,代表未來終端需求的出口基建偏強、地產偏弱;代表當期經濟表現的用電量、整車貨運流量等指標持平徘徊。這種情況屬4月底經濟環比修復以來首次出現,與疫情反彈、高溫、財政節奏、地產信用風險等因素均有關系。它導致進入市場對經濟走勢的觀望情緒顯著上行。7月出口的高增長會部分緩和這一擔憂,外需至少還可以;8月地產銷售(建筑產業鏈的影響變量)、疫情(消費和服務業的影響變量)走勢較為關鍵,它們會決定8-9月宏觀面預期會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出現修復。

 

核心假設風險:宏觀經濟變化超預期,外部環境變化超預期。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