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臺灣的碳中和機遇與產業轉型

2022-08-08 09:33:43 環球零碳

臺灣地區提出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臺灣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以代加工和出口為主,凈零目標的具體規劃和實現路徑,是臺灣增強供應鏈競爭力的必要舉措。

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陸地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340萬,是我國的第一大島嶼。

在全球碳中和及國際凈零排放趨勢下,臺灣地區也提出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

當然,臺灣提出凈零排放目標,跟臺灣省的產業結構密切相關。臺灣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以代加工和出口為主,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綠色化的當下,臺灣對綠色能源及碳中和轉型,有很大的緊迫感,再加上歐盟碳關稅,日本、韓國產業的競爭等外在形勢,臺灣對凈零轉型非常急迫,因為這事關臺灣地區產業的競爭力和生存。

2022年3月,臺灣正式公布《2050凈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了到2050年凈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提出從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個方面著手實現凈零目標,并以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去輔佐“十二項關鍵戰略”。

路徑規劃分兩階段進行:

一是短期(~ 2030)達成低碳:執行目前可行減碳措施,致力減少能源使用與非能源使用碳排放。

二是長期(~ 2050)朝零碳發展:布局長期凈零規劃,使發展中的凈零技術可如期到位,并調整能源、產業結構與社會生活型態。

臺灣地區期盼能藉由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落實凈零轉型目標,提高臺灣產業競爭力。一些企業也紛紛提出凈零目標。


圖說:臺灣地區凈零轉型目標愿景

來源:《2050凈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01

能源轉型:降低對外依賴度

臺灣地區的碳排放在2007達到高峰期,隨即一路下降至今。目前整個臺灣的年碳排約2.75億噸,僅占全球0.6%,但人均碳排高,人均超10噸。

這跟臺灣的能源構成密切相關。臺灣目前使用的發電來源主要為火力、核能、可再生能源與抽蓄水力 4 種方式,其中火力發電是最主要的發電方式,占總發電量比例高達 82.23 %,使用包含燃煤、燃氣與燃油等3種燃料。尤其是燃煤發電就占總發電量的 45 %。這是臺灣碳排放比較高的原因。

另外,臺灣的能源對外依賴度也非常高,2021年,臺灣進口能源依存度達97.4%。

正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在《2050凈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中,臺灣把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能源轉型放在重要位置,并上升到能源安全的程度。

通過擴大可再生能源設置,臺灣希望提升自產能源占比,可翻轉高進口能源依賴風險,使進口能源依存度由 2021 年 97.4%,降至 2050 年 50%以下,降低國際能源市場沖擊與價格波動對臺灣能源安全影響。

具體來看,短期通過能源轉型,增加綠能,優先推動已成熟的風電和光電,并布局地熱與海洋能技術研發;增加天然氣以減少燃煤的使用。

長期包括極大化布建再生能源,并通過燃氣機組搭配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CUS)以及導入氫能發電,來建構零碳電力系統。燃煤則基于戰略安全考慮轉為備用。

同時,還極大化各產業部門及民生用具之電氣化:減少非電力之碳排放,集中改善電力部門零碳能源占比。

為此,臺灣還積極投入各種技術開發:包括高效率的風電及光電發電技術、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氫能發電及運用之技術。

通過上述工作,臺灣規劃 2050 凈零排放初步藍圖,總電力占比 60~70%之再生能源,并搭 9~12%之氫能,加上顧及能源安全下使用搭配碳捕捉之火力發電20~27%,以達成整體電力供應的去碳化。

在非電力能源去碳化方面,除加速電氣化進程外,還將投入創新潔凈能源之開發,如氫能與生質能以取代化石燃料,并搭配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技術。

在打造零碳能源系統,并最大化可再生能源過程中,也主要分兩個階段進行:

一是短中期(~ 2030 年):優先建置技術已成熟的太陽光電、風力發電,致力達成太陽光電 2025 年累計設置 20GW與 2026-2030 年每年 2GW,以及離岸風電 2025 年累計設置 5.6GW 與 2026-2030 年每年 1.5GW 目標。

二是長期(2030 年后):極大化布建裝置容量,太陽光電將設置更高效率的硅堆棧模塊,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40~80GW;離岸風電則朝浮動式、大型化機組、擴大設置場域,規劃 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40~55GW;另提供誘因扶植具本土化優勢前瞻能源,由淺層逐漸往深層發展非傳統地熱發電,并導入波浪、海流發電等海洋能技術,另擴大生質能使用,規劃 2050 年前瞻能源設置裝置量達 8~14GW。


圖說:臺灣地區2050凈零轉型路徑規劃

來源:來源:《2050凈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02

產業轉型:保持全球供應鏈競爭力

臺灣是出口導向地區,工業產品輸出占臺灣 GDP五成以上,臺灣扮演全球供應鏈重要角色,尤其在電子通訊產業更具有全球領先優勢。

以半導體為例,臺灣晶圓代工產值占全球 78%、封裝測試占全球 60%。顯示器產業產值逾新臺幣 1.2萬億元,在 TFT-LCD 顯示面板產量是全球第二大。

2019年,臺灣制造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 147.46 MtCO2e,占臺灣總排放量約 51%,較 2005 年排放量增加約 2%,同時期 GDP 成長達104%,2019年制造部門每單位GDP的碳排量較2005年下降46%,其主要原因是產業積極推動減碳所產生的效果,包括:節能、轉換低碳燃料及電子業含氟氣體削減等。

產業構成形成臺灣制造部門用電量及排碳量較高的現象,但這些產業對臺灣地區的經濟及就業人口極具重要性,為順應國際凈零趨勢,達成2050 年凈零排放目標,臺灣推出產業凈零轉型推動策略。這也是臺灣增強供應鏈競爭力的必要舉措。

臺灣經濟部除持續增訂公用設備效率標準,使低效率設備無法進入市場;輔導能源大用戶符合年均節電 1%要求,并適時檢討提升目標外,還提出“能源-產業”與“低碳-零碳”的 2x2推動架構,產業部門將以“先減少排放,再凈零排放”為推動策略。

從具體作法看,產業部門將著手推動流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3大面向、11 項措施,依循先大后小,也就是先大企業后小企業,以大帶小的模式,并且由國營事業以身作則逐步實施;同時以結合產業公協會及供應鏈中心廠作法,推動中小企業建立碳盤查與減碳能力,驅動上、下游廠商,進行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等合作減碳,形成綠色供應鏈,創造臺灣凈零轉型競爭力。

比如在流程改善方面,短期以設備汰舊更新及導入智慧節能管理為主,長期則朝氫氣技術開發應用及含氟氣體削減等創新技術發展。

能源轉換方面,短期以擴大使用天然氣及生質燃料為主,長期則朝百分百使用綠電及無碳能源應用等。

循環經濟方面,短期以原料替代、使用固體可再生燃料(SRF)及綠能資源整合為主,長期則朝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CCU)等突破性創新技術開發應用。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臺灣以中小企業為本,是國際生產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全球綠色供應鏈的驅使下,臺灣為了跟上國際趨勢,達到綠色生產的目標,特別鼓勵企業實踐 RE100目標(一個氣候倡議組織,加入企業承諾在2020-2050年公開使用并實現100%綠電的時效)。

這事關臺灣產業鏈未來能否維持并提升企業競爭力,甚至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比如蘋果公司2015年提出實施清潔能源計劃,要求供應鏈使用潔凈能源生產蘋果產品,截至2020年7月,已有70多家供應鏈宣告使用100%再生能源電力為蘋果生產產品。由于臺積電20%以上營收來自于蘋果,因此在這項計劃中更是首當其沖。為此臺積電于2020年加入RE100,并于2021年要求供應鏈廠商響應綠色制造,同時規范供貨商在2025年達到15%的溫室氣體抵減。

正因為臺灣綠電需求強盛,企業多半摩拳擦掌準備采購綠電,導致臺灣綠電市場供不應求。

03

布局凈零科技

新能源革命,技術是關鍵。特別是在臺灣自然環境先天有限制、能源自給率低、可用土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凈零科技的布局顯得尤其重要。

臺灣的凈零科技研發布局,主要聚焦在如何克服臺灣面對凈零轉型的具體挑戰,相關布局有三個重點:

首先,要達到凈零時代以及高占比再生能源的情境趨勢,發展綠能科技相當重要,除各領域新能源的發展外,建構一個穩定的電力供應系統也刻不容緩。有關部門需有效連結再生能源與其他不同領域之能源,還要消弭影響穩定之各種風險因子。要達到這個目標,儲能與電網系統整合的科技發展,為建構臺灣永續能源領域的重中之重。

第二,產業轉型所需低碳技術,強化能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等,亦為推動重點,而布局具長期減碳潛力之負碳技術及自然碳匯,則為凈零目標的最后一公里路。

最后,整體社會面對凈零轉型的沖擊影響與長期調適,需要相關社會科學研究論證,作為相關配套政策與社會溝通基礎。為達成 2050 凈零排放之目標,政府規劃發展五大凈零科技領域,包括永續能源、低碳、循環、負碳、社會科學等。

在推動重點方面,包括儲能技術、電動車電芯、電網系統整合、氫能的制備和儲運等。

以電網系統整合為例,技術研發方向的重點包括:

1.增加再生能源穩定度相關技術,如:智能預測(AI、大數據等)、智能調度(搭配儲能、快速起停火力機組等)。

2.加快停復電速度相關技術,如:饋線自動化、圖像化信息、AI 及大數據分析等。快速故障定位與復電,縮短停電時間。

3.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關技術,如:智能電表系統、智能能源管理,并通過數據分析技術,協助用戶進行節約用電。

04

結語

通過臺灣2050凈零目標路徑可以發現,這個方案是僅僅圍繞臺灣的產業來進行,其長期愿景將促進臺灣產業和經濟具競爭力、循環、韌性與綠色轉型。

為達成這些目標,臺灣需要克服很多挑戰,除了相關部門的努力,還需要產業界龐大的能量及臺灣學界人才的共同合作。

但最最關鍵的是,需要保持跟中國大陸的密切合作。大陸在新能源領域走在全球前列,有龐大的市場和應用場景,有完整和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供應鏈,臺灣跟大陸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

參考資料:

[1]《2050凈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2]太平洋綠能:解析臺灣用電結構,發展綠能推動能源轉型,邁向發電多元化

[3]今日新聞:再生能源建置落后 臺灣的綠能危機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臺灣,碳中和機遇,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