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天然氣
  • “積非成是”的氣價倒掛如何解決?燃氣市場化呼聲漸起

“積非成是”的氣價倒掛如何解決?燃氣市場化呼聲漸起

2022-10-24 15:46:16 china5e

市場觀點認為,農村地區不存在大量工商業用戶,現行夏冬季氣量比存在不足,應因地制宜。“煤改氣”保供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務,上下游應通力配合。若雙方各執一詞,只顧自身利益,不謀解決之道,則會一損俱損。同時,農村“煤改氣”保量保價供應政策在北方地區一直沒能全面落地,亟待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厘清上下游在執行中的責任主體和履行邊界。

受國際局勢影響,國際天然氣價格始終處于高位,國內LNG進口動力持續不足。據卓創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國LNG消費總量為691萬噸,呈現同環比雙降態勢(同比降36.39%、環比降3.35%)。


隨著冬供采暖季的來臨,上游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加上保供缺口進一步擴大,局部簽訂的補充協議杯水車薪,或無法按保供政策保障下游與終端的足額供應,國內居民用氣供應緊張的形勢正進一步加劇。

價漲量減的總體局面,正深刻影響著今年北方各省的保供大局,在切實保障居民供暖的歲月靜好背后,是燃氣公司的負重前行。

五年沉疴 冬供心結

時間回溯至2017年兩會,彼時中央提出“藍天保衛戰”,此后國家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煤改氣成為燃氣行業的重要作戰領域。

五年來,國內燃氣企業積極響應政策,以合縱連橫的管道網絡,“愚公移山”的熱血干勁,讓橫亙在中國北方大地的一座座排污大山,逐步土消瓦解,此舉為上述三年行動計劃的圓滿成功和助力國家雙碳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去年,河北省氣代煤達到1077萬戶,清潔取暖累計改造量占全國50%以上。

從環境效益上來看,經生態環境部門測算,河北清潔取暖改造工程每年對京津冀大氣環境改善貢獻率達30%以上,環保部發布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顯示,“煤改氣”五年時間為PM2.5下降貢獻率達1/3左右,對綠色高質量發展產生重要意義。從社會效益上來看,“氣代煤”工程有助于改善農村群眾的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是農村群眾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有效途徑之一。地方農村老百姓普遍表示,“氣代煤”不僅暖了寒冬,更暖了民心。

然而,頻繁極端的氣候,日益緊張的氣源,波詭云譎的國際形勢,導致供需兩側的資源配置嚴重不匹配,氣價倒掛成為行業沉疴。問題連年懸而不決,積非成是,變成堵在上下游保供企業之間的心結。


這一心結近年來更是見諸報端、頻現網絡。前文提到的“保供”,指采暖季保障居民及工商業用戶基本生產用氣,保供責任由上游“三桶油”、中游國家管網和地方省網,以及下游城燃企業共同承擔。我國天然氣一般是由上游企業開采,通過長線管道銷售至下游燃氣企業的場站,再由場站的管道輸送至千家萬戶。

根據國家對“煤改氣”的保供價格政策,明確了該部分燃氣的門站價格(上游賣給下游)和銷售價格(下游賣給用戶)按居民用氣價格執行,但上游供氣單位卻在上述媒體報道中被指長期不執行。相關企業對氣源氣價政策一直未能落實,造成上下游價格疏導機制的僵化,終端居民供氣價格無法順價,地方燃氣公司連年虧損。


此外,在實際運營中,能源供給側的開采供氣端和接駁銷售端之間實行“先交后返”的購氣方式,同時對“煤改氣”用戶的認定標準未達統一意見,加之天然氣定價機制冗雜,拉低了整個上下游的流程效率,也滋生出諸多不必要的爭議。公開資料顯示,河北省氣價倒掛、補貼不到位、對“煤改氣”上下游企業價格政策執行的監管力度不足等問題尤其突出。

這些問題凸顯后,以下三對矛盾再也無法讓市場視而不見:一是上游氣源單位在政策指導下的成本壓力,公司的持續運營須以利潤為前提,若將陸上管道氣資源流向民生用氣并非明智之選,成本就難以打薄;二是上下游之間的價格談判壓力,這也是氣價倒掛的直接原因;三是下游企業在政策目標下的保供點火壓力,一面是保供重責,一面是企業生存,世間難得兩全法,氣價民意皆可順。

今冬仍存較大斷供可能

今年10月下旬起,中國北方各省陸續進入采暖季,“煤改氣”大省河北,正面臨天然氣斷供的潛在風險。

據下游燃氣企業反映,今年中石化在采暖季期間將按照上個采暖季實際供氣量的70%供應,比去年同期減少約6億方,缺口嚴重。同時采暖季合同內平均氣價也從去年的2.9元/方上漲至3.7元/方,合同外最低氣價5.5元/方,合同外順價增量氣網上競拍約15元/方。


河北省一家保供企業負責任人表示,因上游供氣單位不執行煤改氣指導價格,連年冬季高價售氣,壓減居民氣量,氣價返還環節層層克扣,導致下游企業保供艱難,企業經營難以持續。

天津一名燃氣企業負責人稱,去年其公司有1.57億立方米增量氣,這部分氣每立方米要賠四五元錢,按此計算整個采暖季要虧損數億元。

去年采暖季,華北多地已出現多起斷供現象,一些企業甚至出現倒閉、“跑路”、被接管的情況。如華燃長通、盛德燃氣等地方燃氣公司,因氣價倒掛嚴重破產。更令人唏噓的是,這些企業破產重組后,存量氣不被上游承認,市場缺口繼續拉大。

上下游在合同氣問題上也矛盾重重。據接近行業的人士介紹,在其所在省份,上游按照“照付不議”原則給到下游,每兩月須提前交付合同金額的六七成。除此,不同氣源分檔中,中石油、中石化按照價格由高到低倒著結算,先結算調峰氣量,再結算價格更低的氣量。這些結算方式均加劇了燃氣企業資金壓力。

前述企業負責人透露,目前金融機構已中斷對該企業的融資、信貸,導致公司資金周轉捉襟見肘,維系運營雪上加霜,加上前幾年的“窟窿”還未補上,今年冬天根本無力購入上游高價氣。

河北省一位行業主管部門資深人士指出:“當前局面下,城燃公司自負盈虧,保供氣源價格無法理順,下游承壓嚴重,也虧損不起,大家壓力都很大,不排除會出現較嚴重的區域性斷供現象。”


“很多企業供的就是‘煤改氣’,在虧本供氣。我們擔心河北可能出保供問題。”此前,一名“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內部人士曾向媒體坦言。

“現在城燃企業核心訴求還是想要低價氣。”一名中石油集團人士稱,陜西、山東等地冬季均存在供氣缺口,各地燃氣企業都希望能協調到低價氣源。華北、華東、西北整體資源也供應偏緊。

咨詢機構資智通連高級合伙人施寧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一個地方工業用戶較多,能夠順價,則供應尚可保證;但在某些居民用氣量大的區域,如果無法順價,采暖季供氣將面臨現實斷供風險。”

市場化呼聲漸起

國家和地方對于“煤改氣”的價格指導與爭議解決方案一直都在探索中前進。2017年,國家出臺《關于印發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價格政策意見的通知》;2018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多次要求上游供氣企業對民生用氣,特別是農村“煤改氣”要保價保量;2021年,河北省發改委出臺通知對天然氣供用氣合同簽訂作出相關要求;今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加快組織做好天然氣合同簽訂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嚴格分開簽訂民生用氣合同、市場化用氣合同”,并制定合同范本。

但氣價問題樹大根深,保供企業因各種主客觀因素導致履行程度不一,核心矛盾仍待解決。


目前,中國天然氣價格處于從管制向市場化過渡的階段,上下游都是不充分競爭市場。上游資源基本壟斷在“三桶油”手中,氣源價格只有部分放開;中游管輸成本控制在國家管網環節;而下游終端價格則因政府定價不能向下疏導。而部分放開的結果,是呈現出復雜的多檔氣量,各企業、各地域、各用戶、各季節、各閾值,林林總總,眼花繚亂。

中國石油大學油氣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陳守海認為,多種復雜的定價模式,導致上下游長期摩擦博弈,市場實際上很難發揮作用。當前順價壓力仍被集中堵塞在“上游企業-城燃企業-終端消費市場”這一環節,兩頭無法疏導。

“入口部分放開了,出口不放開,中間有個‘腸梗阻’。”山東省發改委一名人士如此形容當前的氣價機制。

當前,國內內貿天然氣價格受制于政策管控,價格難以實現靈活聯動,全國多地順價機制仍不到位。一些地方政策有意按市場規律推動價格調整,但用戶層面阻力難以化解,順價工作舉步維艱,虧損壓力基本壓向供氣企業側。隨著今年冬供的開局,燃氣企業持續數年面臨的銷售價格倒掛的沉疴待解。

一手抓保供,另一手又要抓居民氣價。在一個設定諸多限制性條件且市場區域分割的國情下,如何讓各方安然承擔現貨端的百億元虧損?“天然氣行業到了大改革的迫切時刻。”前述“三桶油”人士表示。

卓創天然氣分析師國建表示,國內天然氣市場特別是管道氣市場當前發展目標是要實現市場化。市場化是燃氣行業發展的趨勢,但前行的過程充滿著曲折和艱辛。

市場觀點認為,農村地區不存在大量工商業用戶,現行夏冬季氣量比存在不足,應因地制宜。“煤改氣”保供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務,上下游應通力配合。若雙方各執一詞,只顧自身利益,不謀解決之道,則會一損俱損。同時,農村“煤改氣”保量保價供應政策在北方地區一直沒能全面落地,亟待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厘清上下游在執行中的責任主體和履行邊界。

順價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對于居民用戶而言,燃氣費用關乎每月開銷,對于用氣量大的工商業用戶而言,更和經濟效益直接掛鉤,都是利益攸關。因此,在逐步推進之前,充分調研和給用戶做好心理預期建設極為重要;同時,順價工作還需全行業形成共識,多個企業合力同節奏推進,實現政企民協同。民用能源結構的調整和“雙碳”環保事業是一個長線工程,也關乎所有市場主體的長遠共同利益,在這盤棋局上,各方更需一條心。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燃氣市場,氣價倒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