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秦港的煤炭庫存從795萬噸降到了481萬噸,減少了314萬噸,給人一種迎峰度夏的用煤高峰期提前到來的感覺。尤其是王家嶺礦難之后,山西的煤炭整合進程受到了重大沖擊,人們普遍懷疑山西是否能實現其宣布的2010年增產8000萬噸的目標。此種基調下,神華集團5月份的市場煤價一下子上調了60元。
但是5月份秦港的庫存又從月初的473萬噸增加到月底623萬噸,庫存增加了150萬噸,這一趨勢使許多分析中國煤炭市場的人失去了方向,特別是6月秦港的庫存又從月初的621萬噸降到564萬噸,減少了57萬噸,盡管降幅不大,但是這種反向的趨勢給人的感覺非常不好,二季度這種上上下下的反復究竟說明了什么呢?
一季度國家公布的經濟數據中GDP增長了11.9%,在這一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一是各地的房價卻在不斷上揚,整個國家經濟在4月出現了一遍紅火的景象,漲風普現。二是中國在堅持了幾個月以后不得不接受了三大鐵礦石生產商漲價90%的要求和按季定價的合同方式。隨著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國內的許多大宗原材料的價格都在上漲,煤價的上漲就是其中之一。大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必然導致各行各業生產成本的上漲,煤價的上漲就讓剛從虧損狀態走出來的電力企業又面臨著重新虧損的局面,要求煤電聯動、調整電價的呼聲又出現在各種媒體之上,外貿訂單也紛至踏來,似乎中國這個火車頭真的把全世界從經濟危機中拉出來了,世界經濟從此真正走上了復蘇之路。
但是經濟學上有一條永恒的定律,價格上漲必然抑制需求。從現在有關方面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到,全國的用電量從5月份開始增速有所減緩。5月全社會規模以上發電企業發電量34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9%,環比減少2.1%,全社會用電量34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8%,環比只微增2.5%,增速比一季度和4月明顯放緩,5月份汽車銷售143.83萬輛,環比下降7.5%,全國三十五個大城市中有十四個住房成交量下降,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GDP增長11.1%,但是一季度GDP增長為11.9%,這就是說二季度GDP的增長為10.3%,環比下降了1.6%。
在這種情況下,5月份秦港煤炭港存又掉頭上漲是必然的。盡管經濟學的規律的作用有其必然性,但是僅僅在一個月之內整個國家的經濟出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一定有其現實原因,這個因素是什么?就是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當這個主權債務危機僅局限在希臘的時候,人們還只把它當作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的一個小噪音,一個小浪花,可是當它擴展到西班牙、葡萄牙及至出現在美國的時候,主權債務危機就是又一次巨大的金融危機的巨浪,它的沖擊力不亞于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
這也說明全球經濟并未走出從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而且此次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可能遠大于2008年的次貸危機,因為中國經過一年多的經濟刺激已經在自己的經濟中形成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已經到了需要作出重大調整的時候了,在這樣的時刻,對中國經濟來說最需要的是內外環境的穩定,以保證我國政府的調整措施能順利到位,所以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在此時此刻對中國經濟的沖擊的確是令人擔心的,最大的擔心是我們至今還無法估計它的規模究竟有多大,水有多深。
這個沖擊對沿海外向型經濟區最大的影響表現在新出口訂單指數的下滑上,6月份的出口訂單指數環比下降4.7%降至48.2%,為2009年6月以來首次降至50%以下。這就為廣東市場的煤價連續下調作出了最好的解釋。廣東市場的煤價(以5500大卡的煤為例)已從5月的880元/噸下調至810元/噸,下調了70元/噸,倒推到秦皇島的平倉價,只有做到720元/噸才能不虧損。就是將價調到了這個程度,煤還是不好賣,可見出口加工企業開工不足到了何種程度。當然導致出口訂單指數下滑的原因不只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和“富士康”事件之后的工人工資的調整都是不可勿視的因素。
我們在視察二季度秦皇島港的煤炭運行數據時有幾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一是6月份的港存不升反降;二是6月份的日均調出量已與4月份持平,可港存下降的幅度卻很小;三是盡管二季度的港存數總是在來回波動,可是振幅卻越來越小;四是整體的波動幅度并不大,特別是日均的調出數。4月日均調出66.19萬噸,5月為63.6萬噸,6月為66.43萬噸。
從以上這四個現象上我們可以看出造成二季度秦港港存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調入量的變化,而不是調出量的變化,調出量幾乎是恒定的,也就是說我們前面所說的中國經濟形勢的變化對秦港的煤炭業務幾乎沒有什么影響,而且6月秦港庫存還與整個經濟反向而動,因為從5月以來全社會用電量的增速都在放緩,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在下滑,秦港的場存在應該上升時卻在下降。這就不能不讓人問為什么了。
筆者認為這是沿海地區煤炭市場的特殊性造成的。它的特殊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沿海地區煤炭消費的總量在六―七億噸(山東省我們只估算五千萬噸的下水煤量,一是山東自產一億多噸煤,另外就是大量的火車直達和汽運,所以它每年2.5億噸的煤炭使用量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通過港口下水來解決的)。
二 沿海地區有大量的進口煤,據有關方面測算,今年中國進口煤總量在1.2億噸左右。1――5月全國進口煤6800萬噸。
三 進口煤只能在沿海地區使用,運輸條件和成本制約使進口煤不可能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四 進口煤比國內的煤便宜,如果進口煤比國內的煤價格高就沒有人會去進口煤了。
五 沿海地區的經濟以外向型為主,以國外市場為自己的主要市場,所以這一地區的經濟狀況與國際大環境息息相關,而國內市場文化對其影響較小,但國內的政策變化對其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六 沿海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人均國民收入是中國最高的地區,所以除了工業企業對電力的需求外,存在民用電的剛性需求。
七 沿海地區從北方港口下水煤的價格是基本不變的,因為下水煤基本掌握在幾大家大型煤炭生產企業手中,而它們的價格是基本不隨市場變化的,至于它們的價格為什么有如此的剛性,在此暫不做討論。
八 進口煤的量是不可能無限加大的,一是受全球煤炭交易總量的限制,二是受供求關系的制約。
以上這些因素造成了二季度調出量幾乎沒有什么變化的現象。這些因素按以下的邏輯相關聯:沿海地區的總量不變,進口煤用得多,國產煤就必然用得少,即使總量發生了變化,由于價格因素的引導作用,人們也只會去用進口煤來調節總量的變化,由于進口煤價格有優勢,所以市場戶都選用進口煤,所以到北方港口來拉煤的基本都是各大電力企業,因為他們有電煤的價格優勢,加之在加工企業用電不足的時候,民用電的剛性需求依然存在,所以各大電廠對煤的用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樣就造成了秦港下水煤量在低水平上的穩定。為什么說是低水平上的穩定,是因為秦港已具備了年吞吐量三億噸的能力,要達到三億噸的吞吐量,秦港就必須每月日均下水80萬噸以上,卸車在9800車以上,用這個指標來比照目前的運行數據自然只能說是低水平的了。我們已經無法從這種在低水平上的穩定的下水量上看出沿海地區煤炭市場及沿海地區總體經濟運行的狀況了。
這篇評論筆者為什么不象過去一樣講如何看待“中國”的煤炭市場,而是講“沿海下水煤市場”?因為筆者認為進口煤的大量涌入中國市場后,中國的煤炭市場已經發生了分化,已經明顯地分化為內地和沿海兩個市場,盡管這兩個市場之間還有許多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因素,但這兩個市場的內在運行的規律和制約條件已大不相同了。
前面我們已從八個方面分析了沿海市場的特殊性,這里再強調一點的是進口煤無法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只能在沿海地區使用,這是形成沿海煤炭市場與內地市場運行規律不同的根本原因。前面我們已大概地估計了一下沿海地區每年煤炭使用的總量在六、七億噸,而今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2億噸的煤(1-5月已進口6800萬噸),這個量已達沿海地區煤炭使用量的六分之一左右,也即沿海地區每用六噸煤其中就有一噸是進口煤,如果我們再把進口煤的使用地域主要在長江口以南這個情況計算進來,主要的進口煤使用地區的進口煤的使用比率會更高,在這種情況下,進口煤使用地區煤炭市場的波動的原因就主要不在國內而在國外了。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