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奮斗,催生一種力量;六十年積淀,鑄就今日輝煌。
生于艱難興于拼搏。這是青海煤業集團自強不息、拼搏奮進的真實寫照。60年來,青海煤業經歷風雨,克服困難,把握機遇,在艱難中堅韌成長,像一朵格?;ㄔ诟咴暇`放。
挺立風雨中
1949年9月,青海解放。是年9月12日,青海省軍管會派軍代表,接管了馬步芳“西北工礦公司”所屬“大通公平煤窯”,成立了青海大通人民煤礦。1950年10月9日,西北工業部決定在小煤洞建新井,當年原煤產量達到6萬噸。至1952年10月,大通人民煤礦新井落成投產。1953年,該礦井下進行技術改造,并學習前蘇聯長壁采煤法。是年,大通人民煤礦改稱青海大通煤礦。1955年以后,大通煤礦先后在緩傾斜和急傾斜向特厚煤層進行水平分層采煤方法試驗,均獲得成功。1963年12月,小煤洞礦金屬網假頂分層采煤方法試驗獲得成功。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大通煤礦生產受到嚴重沖擊。廣大煤礦干部和職工群眾在極其困難的形勢下,堅守崗位,努力生產,保持了全省煤炭產量穩步增長,1972年12月青海大通煤礦改稱青海大通礦務局。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如甘露、似細雨,滋潤萬物復蘇。憋足勁的礦井建設者們滿懷激情,掀起了又一輪的攻堅戰……
“一五”之后,礦區經過多次改造,產量增至120萬噸/年。但直至2000年,該企業始終是政策性虧損企業,最困難的1990年~2000年間,企業虧損不僅連年攀高,原煤產量也下滑到70~80萬噸/年。企業負債累累,職工生活困窘,人才大量流失,大通礦務局步入成立以來最低谷。
1998年8月,上級組織對青海大通礦務局領導班子進行了大力度的調整。“絕不能讓這個國有老礦在我們手中倒閉!”新班子在省政府領導面前立下了“軍令狀”。
面對14個月工資無法兌現,且產量、產能、人員、技術、管理等都不能與國內百家大型采礦企業稱號相匹配的窘境,新班子為使企業脫困采取“剖葫蘆”法,即硬葫蘆用“鑿”,軟葫蘆用“刀”,大葫蘆集合力,小葫蘆集巧力,好葫蘆養護,壞葫蘆清除,青葫蘆暴曬,黃葫蘆解開的手法,全面對這個老大難企業施以“手術”。
內部退休、下崗分流、機構重組,一年間,原有的18個處室被精簡到8個,34名處長被精簡到15名,機關工作人員由210人精簡到49人,從根本上斬斷了機構臃腫、工作推諉、人浮于事的局面。50年一貫的“票券制”也被堅決廢除,“采儲聯審”、“財務成本倒算”、“庫存限量”等一批開源節流的新規應運而生,企業“肥水”外流的暗道被堵截了,留在企業的4000余人,人人都有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對癥下藥,藥到病除。2000年,青海大通礦務局這個瀕臨“死亡”的老國企,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奇跡般地起死回生,一舉扭虧,當年盈利7.2萬元。
綻放艷陽下
2002年,原青海大通礦務局實施整體改制,青海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自此,這朵土生土長的格桑花在高原上綻放,開始了歷史性的跨越,企業生產經營、技術進步、項目開發和職工收入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
沖出困境的青煤人沒有就此停歇,他們把發展的目光投向了魚卡礦區。魚卡地處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大柴旦鎮境內,距離大通礦區約800公里。魚卡煤田遠景儲量約為20億噸,探明儲量11億噸,是目前青海省儲量最大、最適宜機械化開采的煤田之一。
2003年,青海煤業集團與海西州大頭羊煤礦攜手開發的魚卡煤礦項目建設開工,在幾乎千里之外,青煤人開始了二次創業。幾年里,電力、交通、環境、資金等存在諸多困難,但沒有阻擋住魚卡礦區建設的進度。
2007年5月22日,魚卡礦區90萬噸/年生產礦井投產,這是青藏高原上建起的第一座現代化礦井,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綜合機械化開采的煤礦。它的順利投產,實現了幾代青煤人夢寐以求的愿望,青海從此拉近了與全國煤炭機械化采煤的差距。
盡管青海煤炭賦存條件很差,青海煤業集團一直堅持走”科技興煤、科技強企“之路,在魚卡新礦區如此,在大通老礦區亦如此。
該集團先后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力量,在礦井支護改革、產業升級改造上進行革新再造。如今,大傾角皮帶機、錨網(錨網索)支護和巖巷錨噴支護、輕型組合支架和π型鋼梁等先進技術、設備的大量推廣應用,為大通老礦區的“三軟”(軟頂、軟幫、軟底板)礦井構筑起“銅墻鐵壁”。2009年,青海煤業集團百萬噸死亡率0.99,而在上世紀90年代,這個數字為6.83。
明日幸?;?/p>
有著60年建礦史的老國企也有她的難處。
“大通礦區已經進入衰減期,還能開采10年~15年”。青海煤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陳德明說。與此同時,承擔資源接續及轉移重任的魚卡礦區也面臨著后續資源配置嚴重不足的問題。它們集結起來,成為青海煤業集團創業路上新的“攔路虎”。
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以何為本?青海煤業集團的決策者們深思熟慮后回答:“尋找后續資源,實施整體遷移。”
2008年12月,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青海省魚卡礦區總體規劃的批復》的精神,魚卡一井田90萬噸/年改擴建至400萬噸/年的項目正式開工,預計該項目將在2013年完成。在青海煤業集團的發展規劃中,規模同為180萬噸/年的魚卡礦區二井田建設項目、魚卡礦區三井田建設項目也都將相繼開工,預計三四年內便可完成。
青海煤業集團積極爭取魚卡礦區整裝建設相關政策的同時,又著手對所屬礦區的采礦權等進行有序規范,按照青海省政府要求,對海西州大柴旦小煤礦進行重組整合,并率先完成了對華峰煤礦的重組。原先6萬噸/年的小煤礦,將被改擴建成30萬噸/年的煤礦。
另一方面,青海煤業集團還大刀闊斧地實施了大通礦區小煤洞礦和立井礦的整合,于2009年5月成立大通煤礦。
此外,該集團還在新疆積極尋找后續資源,并利用多種方式與省內外知名大企業進行項目合作,以期將產業鏈由單純的煤炭開采向火力發電及煤化工領域拓展。
在“十二五”期間,青海煤業集團將以“穩定大通、發展魚卡,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礦區”和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為總體目標,以柴達木循環經濟實驗區為依托,以煤電、煤鹽結合和煤化工為基礎,采取內引外聯等多種方式,加快實現魚卡礦區煤炭資源的規模開發和聚乎更三井田焦煤以及新疆煤炭資源等開發步伐,為青海經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能源保障。
與此同時,青海煤業還將以“綠色青煤、科技青煤、誠信青煤、小康青煤”作為共同奮斗目標,并朝著這一目標不懈努力。
今后幾年中,扎實的利民工程將惠及員工利益,完善的后勤保障讓員工放心滿意,優美的礦區環境令員工身心愉悅,多彩的文化生活使干部員工神情氣爽……
撫今追昔,歷史銘記;美好未來,前程似錦。在不久的將來,一個依山傍水、規模宏偉、干群和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青海煤業,將傲然聳立在巍巍昆侖之中。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