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外表示,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所謂原料用能,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費,即能源產品不作為燃料、動力使用,而作為生產非能源產品的原料、材料使用。
據了解,原料用能的概念內涵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目前,在主要國家和聯合國統計司、國際能源署、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等國際組織開展的能源消費統計中,均將“能源用能”和“非能源用能”區分統計。
對煤化工而言,從具體范疇看,用于生產非能源用途的烯烴、芳烴、炔烴、醇類、合成氨等產品的煤炭,不屬于原料用能范疇。對于煤化工企業來說,其碳排放的壓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屬于較大的利好消息。
據調研,2021年,全國煤化工行業整體煤耗量約56115萬噸,其中,甲醇、合成氨、煤制油、煤制氣耗煤量為22053萬噸,占2021年煤炭表觀消費量43.92億噸的5%。2022年前三個季度,甲醇、合成氨、煤制油、煤制氣耗煤量為1.6億噸,同比增長1.9%,占2022年前三季度煤炭表觀消費量的4.8%。
因此綜合來看,發改委、統計局的《通知》如果可以盡快落地,預計約有5%左右的煤炭消費量不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據《現代煤化工“十四五”發展指南》,“十四五”的發展目標是形成3000萬噸/年煤制油、150億立方米/年煤制氣、100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100萬噸/年煤制芳烴、2000萬噸/年煤(甲醇)制烯烴的產業規模,“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起步期,也是現代煤化工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據此判斷,煤化工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今日智庫認為,未來幾年內,依托煤炭綠色發展,以及我國能源安全意識提升,煤化工發展也有保障,未來就是看政策落地情況。雖然原料用能占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不高,但是對于煤化工下游產品來講,占比份額較大,因此意味著化工項目所需能耗指標大幅下降,可能有卡在審批環節的項目有望獲批,為煤化工發展在能耗控制方面科學地騰出了新的發展空間。政策雖利好,但是不應放松原料用能的節能提效工作,更不是鼓勵煤化工野蠻生長。政策的科學計算及規劃,提高煤化工綠色發展才是最終目標。
近期受整體市場需求低迷影響,化工原料煤價格也處于下行趨勢,6000大卡化工煤價格大概在1090元/噸左右,較上月同期下降了230元。近兩年來,電力行業受到長協保供的支持力度較大,相較以往,市場煤現貨價格受到建材、化工等行業耗煤影響的權重在增加,長期來看,若政策落地穩定,將對煤化工企業形成利好,提高企業生產積極性,未來可能將對動力煤需求有一定的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