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年關,隨著疫情環境變化以及返鄉潮的因素,基層用戶的用氣需求進一步擴大。今年供暖以來,因上游氣源供應量所限,一些地區民用燃氣不足,在此背景下,各界對今冬保供工作高度關注。
近期,國家和地方出臺了系列文件,并召開多項會議,號召行業上下游齊心保供,保障民生用氣和春節供應。
煤改氣成果顯著 氣價機制盼落實
自2017年中央提出“藍天保衛戰”,五年多來,國內燃氣企業積極響應政策,為上述三年行動計劃的圓滿成功和助力國家雙碳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截止2021年,河北省氣代煤達到1077萬戶,清潔取暖累計改造量占全國50%以上。
經生態環境部門測算,河北清潔取暖改造工程每年對京津冀大氣環境改善貢獻率達30%以上。同時,農村群眾用上天然氣后,生活品質顯著提高。地方農村老百姓稱贊政府的“氣代煤”工程溫暖了寒冬,更暖了民心。
在此期間,供需兩側的資源配置匹配稍顯失衡,氣價倒掛給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根據國家對“煤改氣”的保供政策,明確了上下游應按居民用氣價格執行,因上游長期未能落實,造成上下游價格疏導機制的僵化,終端居民供氣價格無法順價,導致地方燃氣公司倒掛供氣,這在河北省較為突出。
行業協會人士表示,下游燃氣企業承擔著較大的民生保供責任,連年倒掛銷售,確實對一些企業的經營積極性和供氣穩定性有較大影響。
民生供應抓落實 上游氣源應保障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天然氣供需從2021年夏天開始便一直整體呈現價高量緊的態勢,城燃企業基本沒有機會儲備低價氣源,隨著用氣量的走高,保供責任加碼,因當前的順價機制,經營持續性受到了不小的挑戰。
在2022年所制定的《2022年天然氣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方案》的指導下,部分省份政策要求,當地的天然氣分銷商與上游天然氣供應商之間簽訂的合同氣量應不低于前一年(即2021年)實際消費量的105%。
而大部分城燃企業2022年實際的合同量為2021年的80%—90%,一些上游氣源企業在采暖季期間將按照上個采暖季實際供氣量的70%供應,且在需求高峰期的冬季,未確定分月度的合同量。在上游的年度管道氣合同定價方案中,綜合價格較基準門站價格的上浮比例普遍超過35%。
同時,“先交后返”的購氣方式要求下游企業每年墊付資金,這一模式呈現出現金流量大、資金周轉周期長、返還核定標準不統一等特點。對于體量和資金實力相對較小的城燃公司來說,該種模式的合理性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探討。
重壓之下方顯端倪,今年河北多地因上述氣源供應的原因,一度出現了一些供氣缺口,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上游氣源方面務必切實保障春節期間的用氣。
量價齊保引重視 上下齊心謀長遠
居民采暖用氣作為民生大事,各方要緊跟政策抓落實,企業針對國家“保量保價”政策要堅決執行到位。
政企合力要同心保障民生,在財政上加強助力,為民生紓困,這是解決眼下問題的權宜之計,而長久之計則是推動順價工作,捋順天然氣價格機制,引入市場化的活水,激發氣源至終端各市場主體的無窮活力。
民用能源結構的調整和“雙碳”環保事業是一個長線工程,“煤改氣”保供更是重大民生工程,上下游應通力配合,抱團取暖,尤其是政企之間、上下游之間,要擰成一條繩,下好一盤棋,互相合力,互有取舍,才能推動行業發展,實現整體長遠的共同利益。
時至春節,保障老百姓過好一個溫暖祥和的年是第一要務,氣源單位找好自身定位,奮力堅守保供,供氣企業要切實落實政策要求,保價保量的向下游提供民用氣源,從根本上幫助老百姓保障穩定的氣源供應,用實際行動贏得民心。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