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邁為股份發布公告稱,華晟新能源子公司合肥華晟及宣城華晟擬向公司采購高效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設備13條,共7.8GW。
近12個月內 (不含前期已披露的合同)安徽華晟及其控制的公司累計向公司采購設備總金額超過公司2022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50%,未達到100%。
數據顯示,2022年邁為股份營收為41.48億元。按此計算,近12個月內僅安徽華晟向邁為股份采購設備總金額就超過20.74億元,再次顯示出邁為股份在異質結電池設備領域的龍頭地位。
高效電池技術路線之爭
后PERC時代,企業對于下一代高效電池技術路線一直存在爭議,其中較為清晰的技術路線是TOPCon和異質結電池。前者投資成本更低,但工藝更為復雜;后者投資和生產成本更高,但降本潛力大。
2021年底,晶科能源發布N型組件產品,率先確立TOPCon電池路線,得到市場認可后,迅速在多地投建TOPCon電池項目。隨后,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也宣布投建TOPCon電池項目,壯大了TOPCon電池陣營。
2022年,晶科能源N型組件超過10GW,成為全球首個N型組件出貨量超過10GW的光伏企業。同時,也將其N型TOPCon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從24.6%提升至25.1%,效率優勢持續提升。
在多個巨頭企業引領下,TOPCon電池產能迅速“走紅”,據不完全統計,各類企業規劃建設的TOPCon電池組件產能已接近400GW,遠高于異質結電池。
設備企業境遇迥異
電池組件企業在臺前的選擇,對幕后的設備供應商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2022年以來,捷佳偉創、金辰股份、帝爾激光等企業先后宣布獲得TOPCon電池設備大單,規模高達20GW甚至50GW。
反觀異質結電池組件,則顯得“波瀾不驚”。數據顯示,目前愛康科技、華晟新能源等企業規劃的異質結電池組件產能約為120GW,不僅整體規模不及TOPCon電池,單一企業規劃產能也要略遜一籌。
如此反差,讓不少投資者對相關設備企業的預期也明顯下降,作為異質結電池設備龍頭的邁為股份,也難以獨善其身。
數據顯示,近一年內,邁為股份股價從最高542元,下降至270元以內,跌幅超過50%。但如果翻開邁為股份財報,就會發現其股價波動,完全是受到了光伏產業指數整體下挫的影響。
業績穩定未來可期
業績方面。自2018年上市至今,邁為股份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均保持高速增長。2022年更是實現營收41.48億元,同比增長34.01%;歸母凈利潤8.62億元,同比增長34.09%,連續第四年邁上新臺階。
同時,邁為股份還與通威股份、華晟新能源、印度光伏巨頭信實工業、金剛羿德簽訂了長單合同,其中后三者合同金額均超過其2021年營收的50%,為其后續業績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中,華晟新能源更是新生代異質結企業的翹楚,成立不到3年就已擁有高效異質結產能5.1GW,最新估值已超過100億元,是安徽最年輕的光伏獨角獸。
訂單方面。今年3月27日,邁為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在手訂單充足。如今又收獲華晟新能源子公司7.8GW異質結電池產線設備大單,顯示出其在異質結電池設備領域的出眾實力,業績也將更上一層樓。
責任編輯: 李穎